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刻指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解决好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新时代十年,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至56%。2013年至2022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到1%以内,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密不可分。新时代十年,我国持续加大对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的整治力度,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水泥约4亿吨,淘汰老旧及高排放机动车超过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连续多年产销量居于世界首位。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还没有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发达国家在过去的200多年时间里,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在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后才逐步解决污染治理、生态破坏修复等问题。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以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上近20%的人口。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现实国情决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抓手,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载体,以绿色生产消费为动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持续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不断强化源头防控,牢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增加新的增长动能,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等多层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在此基础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断夯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产业基础。
实现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时间上的接续努力,也需要空间上的科学统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不断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用途统筹和协调管控。这就需要坚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边界。科学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
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搞好头脑中的建设非常关键。要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在实践中,许多地方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通过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绿色生活理念推广到衣食住行游用等方方面面。这些做法,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同,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呵护生态环境汇聚强劲动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罗斯外长:俄中关系是维护世界稳定重要因素
- 庆祝全聚德创建160周年 全国百店同步敬匾
- 文化中国行丨博物馆牵手“新技术”!沉浸式感受“活”起来的传统文化
- 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双方超4100人死亡
- 公共场所直播拍短视频边界在哪?
- 广东:为两批次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授信约737亿元
- 欧盟加快推进数字欧元
- 洛亚蒂群岛海域7.8级强震引发海啸 预计不会造成大范围灾害
- 赓续中华文脉 呼和浩特传承300年的“龙灯节”启幕
- 中国正能量书写中国骄傲与自豪
- “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4”举办
- 海归科学家谢晓亮的赤子之心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我本是高山》有感
- 国庆假期中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19.4亿人次
- 历经百年酝酿,烟台葡萄酒何以香溢世界?
- 换季咳不停,止咳有方法
- 山西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县县通高速”
- 7大类120余款“贵品”参展 贵州来沪推介特色商品
- 男子在机场丧失自主呼吸和心跳 医学情侣联手“教科书式”救人
- 武汉加强网约房管理 今年已“网”住逃犯173人
- 热门推荐
-
- 美媒:枪支暴力泛滥成灾 美国人用来描述这一顽疾的词汇都日渐匮乏
- 新疆石河子市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 10月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73万人次
- 美国汽车冲撞人群事件已致15人死 拜登、特朗普发声
- “云贵五城”文旅联盟成立 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
- 6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2.33万亿元人民币
- 如何引导孩子在艺术中体验美好?业者建议“去神秘化”
- 联合国称武装冲突致苏丹流离失所者人数升至全球最多
- 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已整改问题金额8501.11亿元
- 罗湖海关查获一宗冰毒走私案件 涉案冰毒净重15.81克
- 广东连山欢庆传统节日“牛王诞” 引进潮流活动吸引年轻人
- 白金汉宫:英国国王已入院接受前列腺疾病治疗
- 陕西七旬老人绘制14米家乡古城图 留住“逝去”的美好记忆
- 矿业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 暌违三年重开演唱会 歌手准备好了吗?
- 第十一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线上线下汇演45部精彩好戏
- 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执政党党首韩东勋举行会谈
- 缓解海南游客返程压力 琼海博鳌机场继续增加航班
-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暂停对摩尔多瓦供气
- 中国葡萄酒行业迎增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