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幼儿异物卡喉高发 这个急救方法要学会
春节期间幼儿异物卡喉高发 这个急救方法要学会(急诊室里的健康警示6)
假期异物卡喉频发,与家长的看护不到位及孩子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阖家团圆的日子,大家开心地嗑着瓜子,悠哉地刷着手机,时不时和家人聊上几句,突然身边的孩子发出不同寻常的声音。全家的目光聚集,此时孩子已说不出话,满脸通红,糟了,被卡住了……
节假日是享受喜悦、放松身心的日子,却也是儿童气管异物的高发期。湖南省儿童医院曾在春节假期中的1天内收治9名异物卡喉患儿,取出的异物有西瓜子、花生、板栗、松子、玉米等。
为什么节假日异物卡喉高发?如何避免?急诊室的故事为你解密。
漫“话”急救故事
10个月宝宝被紧急送医 美食“误入歧途”卡在气管
夜幕降临,湖南省儿童医院手术室灯火通明,10个月大的宝宝利利(化名)被推进了手术室。半粒“误入歧途”的葵花籽,从麻醉到取出,全程几十分钟,但解除危险的过程却让一家人揪心了一天。
“孩子本来玩得好好的,我掰了半粒葵花籽给他吃,手上还在给他换纸尿裤,没想到,孩子一哭闹就卡住了……”利利的奶奶描述事情的经过,满是自责,“我也不懂该怎么办,只能给孩子拍拍背,还好孩子的情况不严重,当时呼吸有些急促。”
随后,老人给利利妈妈打电话,孩子被送到当地医院。医生通过CT和胸片确定了异物的位置,但由于县医院设备有限,医生无法取出卡在气管的异物。庆幸的是,此时葵花籽没有完全堵住气管,孩子尚有呼吸的空间,但异物的存在让利利不停气喘、喉鸣。
“只能眼睁睁看着,不能取出来,急坏了我们。”利利妈妈搂着还不满一岁的孩子,又心疼又害怕。
不能耽搁了,去长沙的大医院!一家人迅速决定,立即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路程,他们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
“孩子到达医院时,虽然存在喘鸣和肺部啰音,但幸好没有其他并发症,没有出现肺脓肿、脓胸。”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谢江接诊后,立即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急诊手术,成功取出半粒葵花籽。
专家解读
为何春节等假期高发异物卡喉?
“每到节假日、寒暑假,就会迎来一波异物卡喉的高峰期。春节期间,南瓜子、西瓜子、花生、板栗……不少年货成了卡喉的元凶。”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黄敏介绍,假期里异物卡喉频发,这与家长的看护不到位及孩子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节日里,家中常常摆放瓜子、花生等常见的待客炒货。家人朋友围坐一起畅谈时,也是疏忽看护的时候。1至2岁的幼儿能自行走动,这个年龄阶段又处在“口欲期”(指婴幼儿主要通过口唇和舌头的接触,感知外界事物大小和形状的特定生长发育阶段),看到各种食品、物品喜欢放在口里。由于孩子牙齿发育不全,不能将花生、瓜子等硬物嚼碎,若嬉笑、哭闹、跌倒,极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发生异物卡喉事件。
花生、瓜子等误吸入气管后,气管受到刺激,可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异物较大堵塞气管时,可有惊恐、憋气、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如果异物较小,进入气管后可能贴附于气管壁,症状可暂时缓解;如果异物长期未取出,将引起患儿咳嗽、气喘、喉鸣、发热等,甚至可能出现气胸、肺脓肿、脓胸等。
异物卡喉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发生窒息。气管窒息的抢救“黄金时间”仅有4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范围,脑细胞开始进入死亡状态,而且脑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
异物卡喉是一种可以防范的疾病。家有幼儿,家长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范围。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细嚼慢咽,进食时不要说话、跑动、哭泣、大笑等。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不要给坚果、糖果、棉花糖等易卡喉食物。
对于学龄期儿童,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将笔帽等小物品含在口中,避免将小纽扣、玻璃珠或小玩具等可能被吸入的物品放入口中。
图说健康
一旦发生异物卡喉,如何紧急处理?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近3000名,主要原因是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正确的急救。
很多人不了解正确的气道梗阻急救方法,出现异物卡喉时常采取拍打背部或者喝水的方式,能正确使用专业急救法的比例不到10%。
一旦发现孩子或成人误吸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明显的喉咙异物感、憋气或面色潮红等症状,在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应立即采用家庭急救法,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把握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
海姆立克急救法记住“剪刀、石头、布”三步骤
该急救法的原理是增加腹腔的压力使膈肌上抬,增加胸腔的压力,排出气道中的异物。具体急救措施包括:
(1) 站立或跪在孩子身后,用双手环绕其腰部。
(2) 一只手握拳,拇指侧抵住孩子的腹部,位于脐上方两指宽的位置。
(3)另一只手紧握拳头,迅速而有力地向上冲击腹部。
(4)持续进行快速冲击,直至异物从气道中排除。
“剪刀、石头、布”三步,即:
剪刀:孩子肚脐上2指;
石头:用手握住拳头顶住2指位置;
布:用另一只手包住“石头”,快速向后上方冲击5次,直到孩子把异物咳出。
急救误区
1. 盲目用手掏: 用手指掏出喉咙中的异物,可能会将异物推得更深,增加患者窒息的风险。
2. 强迫饮水或吞食固体:饮水或吞食面包等固体食物可能导致异物进一步卡住,引起更严重的梗阻。
3. 拍打背部(站立位): 当患者是站立的成人或较大的儿童时,背部拍打可能不够有效。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使异物位置更加不利。
4. 强行催吐: 试图通过催吐移除异物,可能导致呕吐物进入气道,加重梗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特朗普请求纽约州检方撤回针对他的财务欺诈案
- 荣获“突出贡献奖” 得物App受邀高端消费品检验鉴定与市场可持续发展大会
- “品味鲁菜”烹饪课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 70城最新房价公布 北京上海成上涨“领头羊”
- 胡志强:天翼云作为“国云”框架已经成型
- 中国证监会发文引导上市公司关注自身投资价值
- 安理会未能通过叙利亚跨境人道救援授权延期决议草案
- 央行:调降首付比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
- 广东潮汕环线三期主桥架设首片钢梁
- 美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斯卡利斯宣布竞选众议长
- (寻味中华 | 文博)春秋“高定”化妆盒揭秘古人如何梳妆
- 联合国最新预测:到2023年年中,印度人口将超中国
- 上海市民万人“游烟”调查结果:近六成民众经常遭遇“游烟”
- 徽厨巧思创新 徽味香飘海外
- 泰国一旅游巴士发生翻车事故 多名中国游客受伤
- 夏季各种喷雾,你用对了吗?
- 云南瑞丽边检站2023年至今出入境流量突破100万人次
- 消博会4.0,“新”在何处?
- “南北互跨游”须打好“特色牌”
- 广东启动精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项目 推动科技科普资源下沉
- 热门推荐
-
- 普华永道: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为中国内地TMT企业主要上市选择地
- 外媒:以色列空袭黎巴嫩东部致40人死亡
- 专家学者探讨知识产权赋能山西文博高质量发展
- 高水平开放吸引力加大 哪里正成为外商投资“新选择”?
- 胰腺癌是否发展,这个基因说了算
- 补贴范围扩至15大类 山西加力支持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启动
- 中国崛起新型“夜经济”
- 俄媒:过去5年美国共发生1000多起校园枪击案
- “扫一扫”暗藏风险 二维码监管应“加码”
- 自行服药需警惕这些用药误区
- 错峰游、“彩林游”持续保持高人气 中国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尽显生机活力
- 行业报告称部分自主品牌燃油车客户体验已超越豪华品牌
- 从日常生活到顶级时尚圈,汉服渐成潮流
- (新春走基层)南北非遗“点燃”塞北小城“元宵夜” 传统民俗演绎“热辣滚烫”
- “围炉煮茶”成年轻人社交新宠:舌尖上的非遗传承
- 中国成品油价2024年首次下调
- 原广东省旅游局局长杨荣森被开除党籍
- 诺奖得主:美国民主承诺“四大支柱”似都已坍塌
- 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中英医疗卫生界人士招待会
- 中法专家四川共话考古发现与研究前沿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