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拍的CT,为啥换家医院就不认了?
一些患者在看病就医时被要求重复检查,费钱又费时
刚拍的CT,为啥换家医院就不认了?
阅读提示
刚在医院做完检查,换一家医院甚至换一个院区、换一个科室,还需再查一遍,费钱又费时,这种情况让不少患者看病就医时颇为上火。对此,专业人士建议,应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患者节省费用和时间,减少医保基金支出。
“6天前,刚在市里的医院做了CT,带着片子到老家的县城医院后,没想到又让重新做。”1月2日,来自河南的郭女士因不慎摔倒,导致头部受到撞击。她在附近医院做了CT,后被确诊为颞骨骨折。
由于春节临近,加上一个人住院不方便,郭女士决定回老家治疗。1月8日,郭女士带着片子来到县城医院,让她意外的是,医生又重新开了CT。“同样的检查项目,同样的检查部位,为何换到小地方的医院,反而认不了,还要重复做?”郭女士满心疑惑。县医院医生告知需要看动态图,她只得听从安排。最终,两次检查结果完全相同。
郭女士的经历不是个例。一直以来,重复检查牵动着患者的敏感神经。换家医院甚至换个院区、换个科室都要重复检查等问题,让一些患者颇为上火。事实上,为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相关部门持续落实和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以下简称医检互认),很多地方成效显著。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存在不愿认、不敢认等顾虑。
有医院不同科室、院区不互认检查
2023年7月,重庆的何先生吃海鲜后感到肚子疼。他在家附近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时,做了腹部CT、核磁共振、查血等多项检查,结果显示为肠梗堵塞。医生认为情况比较严重,需转到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第二天,何先生转到外科后,医生要求重新检查。“前一天刚查完,重复做不仅多花时间、金钱,还可能耽误病情。”何先生说。
其实,早在2006年,原卫生部办公厅就曾发布《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动实施医检互认制度。此后,医检互认政策不断完善,各地通过制定政策、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助力实施医检互认。
2022年3月起实施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对标有全国或本机构所在地区互认标识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以及对其他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
某知名三甲医院医生蒲磊(化名)告诉记者,如果外科医生认为何先生的病情经过一天后发生变化,可以重做CT和血常规,但其他检查一般不需重做。
河南南阳的邱先生遇到过同一家医院不同院区要求重复检查的情况。2023年8月,何先生到郑州某三甲医院就诊,做了穿刺检查后,被确诊为某恶性肿瘤,医生建议其转到新院区治疗。5天后,邱先生转到新院区,医生要求其再做一次穿刺。“医院周五和周末不做穿刺,做完后要等4天才出结果,相当于前后要多等一周时间。”邱先生说。
针对邱先生的情况,蒲磊认为,除非医生觉得穿刺结果不满意,比如没有穿刺到想看的部位,否则无须重新检查。
医检互认有利于降低费用负担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娄宇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患者来说,医检互认既能帮患者省时省钱,也能减少一些检查带来的痛苦。另外,还能节约医保费用,减少医保基金支出。
“按照医保政策,参保人的检查费用多由个人和医保基金支付。其中,个人部分包括个人直接支付和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两种渠道,医保基金费用主要来自参保单位缴费及政府补贴。减少重复检查,也就意味着降低参保人、医保基金及政府的费用负担。”娄宇说。
“对医院来说,医检互认最直接的好处是加快床位周转,减少住不上院或排队等候住院的情况。”蒲磊透露,他所在的医院,例如CT、MRI、PET-CT等图像或数据信息,基本能做到全国互认。
娄宇表示,现实中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诊疗技术层面的,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对同一病情的认识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对检查的要求也就不同;有些是人为层面的,个别医疗机构可能为了获得更高利润,开展重复检查、过度检查。”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分析道,之所以出现同一医疗机构要求重复检查的情况,或由于医院就医流程固化,如果患者需做某项手术,就要按流程检查,至于患者是否刚检查过,医生认为跟自己没有关系,不进行灵活掌握。
“不排除还有些医务人员为避免执业风险,可能作出防御性医疗行为,要求患者重新检查。”邓利强补充说。
多措并举推进医检互认
尽管近些年医检互认制度不断完善,很多地方建立了互认机制,但蒲磊认为,医检互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原因是不同医院检验水平差异较大,目前,医检互认还停留在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项目上。”
在蒲磊看来,医疗机构应打破不同院区、科室间的信息壁垒,做到院内检查检验结果能互认的及时互认。相关部门应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及时更新硬件设备,加强对检查检验人员的培训,统一技术和质控标准,推动更多检查检验项目跨机构互认。
“目前,医检互认仍带有一定主观性。”娄宇说,一方面,何为重复检查、由谁来认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有的重复检查可能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及医生的处方自主权,认定起来困难重重,这也是阻碍进一步实行和推广医检互认的因素之一。
针对为创收导致的重复检查问题,娄宇建议推广按病组付费和点数法付费,依据历史数据,将诊疗方案按照消耗医疗资源的多少划分为若干付费组,同一付费组无论医疗机构实际花费多少医疗资源,医保基金都按照统一的付费标准支付,让医疗机构缺乏过度检查、重复检查的动力。
“理想的医检互认模式是建立医共体,统筹地区或临近的多家医疗机构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共同体内部采用相同的诊疗方案和互认机制,在增强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参保人的就医体验。”娄宇说。
邓利强表示,医患互信是进一步推进医检互认的重要要求,医生不再担心陷入纠纷,开出的防御性检查也会减少,患者省时省钱,医生也能安心为患者看病。(工人日报记者 陶稳)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空天产业”观察:浙沪毗邻之城 何以向天图强?
- (聚焦中非合作)中非企业家找到新商机
- 宁夏八宝茶:最是“甜蜜”惹人爱
- “桥”见津门文韵:天津以汉语为桥联通中外
- 《中华医藏》首批图书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
- 穿越过去与未来 探秘丽水摄影的“多重宇宙”
- 法国出现疑似猴痘“人传狗”
- 离校未就业,求职难在哪
- 中国—东盟产教融合 携手培养“国际铁路工匠”
- 人口贩运受害者、中国籍演员王星已回国
- 证监会明确投资者权益变动刻度标准
- 甘肃嘉峪关“接诉即办”纾民困:提城市温度搭建“连心桥”
- 从中华文明探源中汲取复兴伟力
- 庄稼汉变身“运动员” 安徽黟县田趣“丰”味正浓
- 1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879元 下调3个基点
- 浙江义乌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启动 首单业务落地
- 中老边境磨憨口岸迎首批瑞士免签入境旅客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临猗:“蟹”逅充足电 助力产业兴
- 2023年长江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效益显著
- 原互联网业务值得用AI再造,互联网大会共话AI新业态
- 热门推荐
-
- 独家专访薛海培:白宫141年来首度谴责《排华法案》是迟来的道歉
- 华文作家张翎《归海》获2024花地文学榜年度作品
- 孟加拉国决定取消大米进口关税
- 韩国国会通过对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的拘留同意案
- 三月春回拉萨暖意浓
- 援非中国医生为尼日尔患者成功完成高难度脑脊液漏修补术
- 多部门就房地产市场密集发声 在“因城施策”方面下足功夫
- 银河系暗物质晕是何形状?中国团队首创“时光动画”揭示为扁椭球
- “中国重钙之都”广西贺州推动碳酸钙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发展
- HPV疫苗只打一针就行?
- 银川海关累计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超1800份 87.9%目的国为日本
- 百余生肖设计优秀作品集中展出喜迎癸卯兔年
- 一所职校这样培育养老服务人才
- 山西博物院青铜大会“再升级” 2000道题涵盖近千件青铜文物
- 全民享阅读 北京国际图书节为服贸会筑起书香“风景线”
- 美媒:拜登计划提名坎贝尔为新任副国务卿
- 四川“绵阳造”人形机器人上路“实习” 劝导文明交通
- 64件(套)齐白石原作回乡开展 中西方艺术汇聚湘潭
- 2023年ESG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
-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规模无法替代丨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