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香港电影故事说不完
《警察故事》《英雄本色》《黄飞鸿》《大话西游》……提起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经典之作,广大影迷自然不会陌生。脍炙人口的台词,隽永深沉的片段,早已走入大众集体记忆。
如今,袁和平、徐克、许鞍华等参与并见证香港电影辉煌的7位香港导演再次集结,用已退出电影工业的胶片进行拍摄,以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为起点,各自选取一个年代作为背景讲述故事。这部名为《七人乐队》的电影,不仅带领观众回溯时代变迁,更是对香港电影的深情告白。
流金岁月
香港电影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起,香港电影厚积薄发,邵氏武侠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李小龙让世界影坛刮起“中国功夫”旋风。直至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走上巅峰,年产量高达200多部,电影从业者超过2万人,“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更是红遍亚洲。
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不但本地票房常打败好莱坞电影,还在文化上深刻地影响着好莱坞,引得美国导演模仿致敬。彼时香港享有“东方好莱坞”美誉,也堪称华人的“造星工厂”。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接连受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影响,再加上行业问题、市场萎缩,香港电影步入低潮,年产量仅有数十部。“一些香港电影人逐渐意识到,要想觅得新的发展机遇,就必须把目光放到内地市场。”香港文联会长马逢国说。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两地电影交流开拓了更多渠道。”香港驻京办副主任林雅雯对记者说,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让两地电影人有更多机会交流电影制作技术和经验,合拍片日益增加。2019年,国家电影局出台多项措施,支持香港电影在内地进一步发展,提高了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灵活性,让彼此优势互补,相互成就。
北上发展
“北上发展的香港影人,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成熟的商业经验和类型影片的制作经验。”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告诉记者,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到《长津湖》,都有香港导演参与,让中国的新主流电影拥有了更受大众欢迎的角度。
“讲中国故事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好莱坞电影都有主旋律,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为什么不能拍出自己的主旋律呢?”香港导演林超贤多次执导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新主流电影,他在受访时说,《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等振奋人心的故事,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目前,中国电影银幕有8万多块,位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只依靠香港本地市场,无法支撑香港电影及影人长远发展,内地这片广袤的市场是香港电影不断革新发展的坚实后盾。”寰亚电影副总裁郑剑锋对记者说,目前香港电影界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人才断代、青黄不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提供的重大机遇,让香港电影人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东风。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发展有两大利好,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郑剑锋说,在重要的发展节点,寰亚电影与紫荆文化集团携手开展战略合作,计划共同投资制作十部电影,帮助大湾区青年及两地影视人才实现电影梦。
薪火相传
去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增香港经典影片展,片单里满是惊喜。最受期待的4K修复IMAX版《花样年华》,首场和加映场次门票都在开售后秒空,足见香港经典电影的动人魅力。“香港历史上那么多经典影片,我们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的还不是很多。”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李晓红告诉记者,“香港有人一直在做电影修复工作,也和我们联合培养修复人才。有待修复的影片太多了,如果把这些做好,相信香港电影会对年轻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香港电影拥有辉煌的过去,对于内地电影走向海外、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可以提供重要的经验参考。”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执行主任张燕对记者说。
《七人乐队》眼下正在上映,7位香港导演都超过了60岁,曾与他们一路同行的香港影星也已不再年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导演徐克、许鞍华等开创“香港电影新浪潮”,开拓新类型,表现当时的香港社会和港人心态。香港回归祖国后,2010年前后和当下,香港年轻影人在香港影坛又涌起和之前“新浪潮”相似的两波创作浪潮。“如今虽然有疫情,但香港电影的创作并没有减弱。香港青年导演关注现实,展现港人面对生活困难时的韧劲和充满正能量的香港精神。依托港味的表达,题材丰富,思辨也比较深刻,彰显香港电影的人文特征。”
情怀之作《梅艳芳》去年热映,勾起观众对于香港电影流金岁月的追忆,并斩获当年香港票房冠军。本片导演、“70后”梁乐民说,香港人的灵活性真的很高,在电影的幕后团队,你会深深感受到香港人的效率和应变能力,这是没变的。承继前辈的努力,我们会让传统延续下去。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一季度风光发电超百亿度
- 报告:RCEP为中国企业新一轮“出海”创造机遇
- 我国首套海床泥面下油气生产系统完成测试
- 医院一刀切不准陪护 谁在限制患者家属陪护权?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她”力量让论文扎根泥土
- 中国对欧盟乳制品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是“报复举措”?商务部回应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全球仍有2.51亿学龄人口失学
- 松花江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
- 我学者首次大规模揭示小细胞肺癌蛋白组学图谱
- 江西九连山“国蝶”种群稳定且有扩大趋势
- 湖南多举措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 四川种粮大户谈“种粮经”:选良种、擅用技、敢尝试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世界经济需要中国的增长
- 杭州机场推出过夜“躺平”休息区 温暖春运归途
- 国产高端医械“出海”提速(大健康观察)
- 今年前7个月上海海关退运“洋垃圾”逾1326吨
- 建设银行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
-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发生6.3级地震 震源深度60千米
- 《自然》最新评论文章:室内空气污染及健康影响需要全球行动应对
- 首届912睡眠文化节启幕
- 热门推荐
-
- 上海全力打造“农业科创谷” 将强化政策供给 各类创新要素“起舞”
- 全国12315平台上线畅通消费者投诉
- 发展壮大节水产业新业态
- 湖南出台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办法 破解“鉴定难”问题
- 含多项世界先进技术 多功能饱和潜水支持船在沪交付
- 西藏定日县地震已致32人遇难 已启动二级响应
- 我国大部未来三天维持升温趋势 23日起大范围降水再现
- 福建长汀启动首届汀州国际文化交流节
- 吴以岭院士:提升中医药品牌国际影响力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 10月份70城房价出炉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 档案袋不能私拆!关于个人档案你要知道这些
- 对乌军事援助远超气候援助资金 专家:气候已成为战争的最新受害者
- 从3D建模到包装全自制 四川一高校师生接力做月饼
- 山西举办“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音乐节:在路上遇见最美三晋
- 一个玩笑释放“英雄”
- (走进中国乡村)定情物变时尚饰品 广西毛南族花竹帽走出国门
- “七夕”主题文化活动甘肃西和启动 乞巧之乡演绎先秦民俗
- 国产收费系统首次亮相全路段高速公路
- 乌镇十年闪耀数字之光,引领互联网科技大潮奔涌向前
- 南昌铁路增开多趟“春游列车” 助力游客赏花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