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 户外劳动者应谨防热射病
阅读提示
高温天气容易引起疲惫乏力等,严重的可诱发心脑血管病和热射病,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户外工作者等易受影响。医生建议,在高温高湿环境工作或学习,要保证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充分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
近日,一名27岁的小伙子被120紧急送至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急诊科抢救室,同行者介绍,患者是一名建筑工人,高温户外工作时突然倒地。
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急诊科主任曹秋梅向记者介绍,患者被送来时意识模糊、四肢抽搐、体温高于40℃,被诊断为热射病,经过急诊团队近6小时的抢救,意识才逐渐清醒,生命体征恢复至平稳。
曹秋梅说,近来,由于高温天气,医院急诊量增加,主要是一些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如糖尿病、高血压、脑梗、长期卧床的患者等,他们对于高温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容易由高热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还有一些是户外工作的建筑工人、外卖小哥等。
高温天气容易给人带来哪些危害?户外劳动者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出现中暑症状时应如何处理?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
入伏以来,全国高温天气持续,据中央气象台7月19日预报,未来10天我国高温将呈现强势发展态势,局地可达40℃以上。
高温天气容易引起疲惫乏力、心烦意乱、不思茶饭、工作效率降低,严重的可诱发心脑血管病和热射病,甚至致人死亡。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龚晓杰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暑常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热、胸闷、心率快、低血压、抽搐,甚至昏迷等,患者常到急诊、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科等科室就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方晓磊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损害等症状的统称。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热致疾病类型,有很高的病死率。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体温调节功能受损的个体更容易发病,如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长期卧床及肥胖患者等个体。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尽管劳力型热射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但环境条件并非必须。
工作1~2小时适当休息和补水
在高温天气,暴露在户外的劳动者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曹秋梅表示,如果不可避免户外工作,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首先是清凉饮料的供应,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保留足够的休息时间。
“高强度、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的工作,采取轮岗制可能更合理一些,合理制定工作时间,尽量避免中暑现象发生。再有,如果预知到有中暑可能,要做好药品和急救的准备工作。”曹秋梅说。
“如果刚刚参加工作,工作时间及强度要从少到多、从轻到重逐渐调整,让身体对高温环境有适应的过程,一般需要1~2周时间。”龚晓杰表示,夏季需要户外工作的人群,要尤其注意,不要在高温环境中持续较长时间的工作,适当安排工作量,劳逸结合,减少中午午后的工作量,工作1~2小时要适当休息、补水。
除了提供物质保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外,还应对户外劳动者加强防暑降温宣传,让劳动者重视高温损伤危害,正确避暑。
对于防暑的方法,龚晓杰建议,一是充足睡眠,保证休息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少生病;二是避免饮酒及含酒精的饮料,酒精会使身体对外界的反应变迟钝,影响对不良环境的感知,延误疾病的发现时间;三是适当补水,水分及电解质对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而且脱水会加重中暑,可以多喝绿豆汤,吃西瓜等水分充足的水果。对于用药建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情况选用。
医生建议随身携带清热解暑物品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曹秋梅强调,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或学习,一定要保证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充分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
中医药在热射病防治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藿香和广藿香等都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重症中暑的发生,也可以在发病的第一时间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曹秋梅说,可以随身携带风油精,当出现轻微中暑症状时,可以抹一下人中、太阳穴,让主观感觉变凉爽。如果高温高热环境下出现头晕恶心,休息后不缓解,要尽快到医院,让医生及时对症治疗。
龚晓杰强调,高温天气应尽量待在凉爽的环境中,不要怕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如果外出,要避开高温时段,尽量早晚出门,出门时做好防晒,穿浅色透气服装,尽量缩短高温环境滞留时间。此外,对一些高危人群要重点关注,比如老人、婴幼儿、患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人群,如果出现发热、腹泻等急性疾病,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姬薇
(工人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新绛:“药材经纪人”搭桥 助农户发“药财”
- 欧盟称通胀回落速度快于预期 料带动今明两年经济增长
- 2023年广东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 吉林省一季度居民消费呈恢复性增长
- 《2024“助微计划”倡议书》发布 第四年联合网商银行等开展“助微计划”
- 香港弦乐团昆明奏响“繁花乐韵”音乐会
- 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 上海科研团队为世界首颗高轨卫星“编织”高科技天线关键材料
- (乡村行·看振兴)漳州返乡创业青年把手机变成“新农具”代言家乡
- 广西百万农机促“双抢”
- 雷暴天气袭击澳大利亚新州致1死4伤
- 上海贯彻国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 带动新车销售超过200亿元
- 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两位数增长
- 国资委:“三稳一优”,中央企业扎实开展提质增效行动
- 提升回收技术 挖出废旧智能手机里的真金白银
- 武汉一公益性猫咖:40只流浪猫“再就业”
- 端午假期首日,各地景区人气值咋样?数据来了
- 乌克兰首都基辅拉响防空警报
- 专家:肺炎支原体感染持续发热超三天建议及时就医
- “习武强国”大型公益武术展示活动全国首站在长沙开幕
- 热门推荐
-
- 上海筹建、成立一批高精尖领域测试中心
- 文物讲述都城发展史 “辉煌中轴”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 “国潮品牌”,藏不住了~
- 我国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球六分之一 地热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 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检查涉企收费单位7.9万家
- 北京环球影城年卡今日开售,2023年春夏两季主题活动首次剧透
- 伊朗外长警告以色列不要再采取冒险行动
- 成都27岁辅警因公牺牲 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 天文学家相聚江苏盱眙“仰望星空”展开对话
- 日媒:日本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已致2人死亡106人住院
- 广州“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落地 压缩演出审批时限
- 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读懂幽默背后的期待
- 问记者丨中国国家版本馆有什么特点?
- 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产生拟中选结果 平均降价70%左右
- 5月22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解开“心”的变量 让情绪来保护健康
- 北京人艺新戏《悭吝人》正式发布
- 黄河普通干线最长桥合龙(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 江苏省委驻睢宁帮促工作队借“光”生“金”助力乡村振兴
- 益生菌团标明确定义,不含活菌的不算益生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