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 减肥路上这些坑你踩过吗
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
减肥路上这些坑,你踩过吗
潮新闻联合各大医院专家提出科学减肥倡议
本报记者 梁婧娴 隋雪 谢孜毅 通讯员 刘嘉瑞 郭俊 祝姚玲
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
夏天的脚步渐渐近了,许多人又开始打起精神认真考虑开启新一轮减肥。但是,你减肥的方式是否选对了?
潮新闻联合浙江医院、浙大儿院、浙江省中医院营养科和内分泌科的专家们发出倡议:科学健康减肥,避免走进减肥误区!
靠饿
就能瘦下来?
节食两周一斤也没掉
27岁的小洁(化名)一直梦想着能拥有“筷子腿”、“A4腰”,但身高1米53的她,体重却有57公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身上越穿越清凉,小洁的减肥计划提上日程。她采用的办法很简单:节食。但理想中“哗哗掉秤”的场景并没有出现,纵使饿得头晕眼花,体重依然纹丝不动。
在浙江医院营养科斯彩娟副主任营养师的门诊,小洁大吐苦水:“以前也试过饿自己几天,短期效果确实好,没想到这次坚持了两个礼拜一斤肉都没掉,头发倒是掉了不少,整天乏力、心慌,心情烦躁。”
检测后发现小洁的体脂率高达37%(正常女性为18%~28%)。想要减重,管住嘴、迈开腿是两大法宝。“管住嘴并不意味着节食。通过不吃晚饭、果蔬汁轻断食、间歇性禁食等方法减肥,其实是走进了误区。”斯彩娟说,“减肥”需要减掉的是脂肪,而节食的时候脂肪会分解,肌肉也会分解出来供能,因此长期过度节食会导致肌肉大量流失,从而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吃同样多的食物会比原来更容易蓄积脂肪。
成年女性正常的基础代谢率一般是1200-1400千卡,小洁这样经常节食的,基础代谢率会比测量出来的还要低,可能只有700-800千卡。“她的身体在低水平摄入中达到了能量平衡,但是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吃这么少,只要一吃回正常的量,多余的热量就会囤积起来,因此就会出现少吃不瘦,一吃就胖的现象。对别人来说的正常摄入量对她来说就是‘超标’。”
另外,人在长期节食后身体好似闹了一场饥荒,一旦恢复正常进食,身体会拼命吸收营养,储备能量,以应对下次的饥荒状态。此时,摄入的食物更容易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停止节食之后体重很快就反弹了。
不科学的节食减肥法还会导致营养素缺乏,不仅可能造成脱发、皮肤松弛、月经紊乱,还会影响心情,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影响神经系统。
“对于这一类人群,必须先调整饮食结构,用科学的饮食方法提高基础代谢率,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把脂肪减下来。”斯彩娟建议,饮食方面,需要适当增加主食,粗细搭配更佳,油脂10-15g/天,控制精制糖摄入,保证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的摄入充足。“最好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一方面可以帮助达到减肥的目的,还可以改善身体代谢功能,大大提高身体素质。”
小孩子长身体
多吃点没关系?
超20%少儿血脂异常
最新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由于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为20.3%~28.5%。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最近就接诊了一名3岁的小胖墩。“这个孩子身高1.1米,体重70多斤。跟同龄娃娃相比,他整个人都‘大’了一圈,一查血脂,居然比正常高出一倍。”这么小的高血脂患儿,让董关萍主任都震惊了。
“通常来说,除了家族性病史和疾病、药物等因素外,大部分高血脂患者都是‘吃’出来的,跟长期食用饮料、甜食、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有关。”董关萍介绍,在浙大儿院住院进行代谢评估的4000余例肥胖儿童中,高甘油三脂血症检出率高达35.77%,脂蛋白异常检出率高达33.13%。儿童时期的肥胖及相关代谢障碍,70~80%可延续至成年,使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5倍。
防治儿童高血脂,正确“吃+动”是关键。浙大儿院内分泌科周雪莲副主任医师建议,饮食上要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以及富含果糖的果汁、饮料的摄入,增加食物中黏性纤维、植物甾醇(脂)的含量。早、中、晚三餐按照所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30%、40%、30%,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分别为12%~14%、25%~30%、55%~65%,控制热量的同时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供应。
同时培养儿童保持长期规律的运动习惯,可采用一些既增加能量消耗又容易坚持的有氧运动项目,也可采用力量运动和柔韧性训练。注意调动兴趣性和积极性,如有心肺功能异常或严重高血压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少吃多动
还瘦不下来?
问题可能出在体质上
“医生,为什么我控制饮食,也做运动,体重还是降不下来?”这是很多被肥胖困扰的人都有的疑惑。
对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袁晓给出的答案是:“可能与本身的体质有关。”
国医大师王琦带领团队经过30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中国人有9种体质,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和特禀质。不同体质会有不同的形体特征。
“其中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阳虚体质最容易发生肥胖,往往都与‘脾虚’有关。”袁晓解释说,中医讲“脾主运化”,脾虚失于健运者,脾不好的人,吃进去的饮食不容易被代谢,形成痰湿停留在体内,加上气血不足,推动力不够,很难排出体外,日积月累就变成了囤积在身体里的一堆堆脂肪。
这类人经常会问:是不是我吃得还不够少?袁晓表示,这是普遍的认识误区。“脾之运化功能也需要营养支持,过度节食只会对脾脏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
要轻体,先调体!对于少吃多动还瘦不下来的人,袁晓建议他们先到医院做一个体质辨识,辨证治之。如果是易胖体质,可以通过中药汤剂加中医外治疗法调理脾胃,提升消食助运的能力,把淤积在身体里的“垃圾”一点点排出体外,慢慢把体重降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袁晓提醒,体质调理通常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或者更长,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选择半途而废。此外,在调理期间,患者也要继续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正确的治疗加上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瘦身的目标。(钱江晚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佐治亚州一高中发生枪击事件致1名学生受伤 嫌疑人在逃
- 超声AI助力产前诊断 广州团队聚焦出生缺陷筛查痛点
- 广西“雷锋街市”延续近60载:老少志愿者接力传承
- 青铜器如何修旧如旧?记者跟着“文物医生”学做“手术”
- 阿联酋旅游业强势复苏
- (乡村行· 看振兴)湖南东安油茶产业让村民家门口增收
- 五项考古成果再次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山东莱阳警方抓获一名潜逃25年的命案逃犯
- 中德合作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定发展
- 加拿大军方确定采购一批P-8A“波塞冬”多任务飞机
- 江西高校留学生走进中国文化体验基地 学习非遗文化
- 元旦广东旅游市场持续复苏 泡温泉大受欢迎
- 【透视】《民权法案》签署60年后,大多数非裔美国人仍然感觉遭受系统性歧视
- 《红日》《雷锋》等连环画珍贵手稿首次亮相申城
- 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打造新“十二月市”城市消费品牌
- 最大“黑客帝国”非美莫属
- 呼市羊肉烧麦:塞外“狗不理” 一口解乡愁
- 满足需求升级,打造全流程“幸福体验”
- 法国出现疑似猴痘“人传狗”
- 电视剧《阿杰奥达》第一季首发仪式在贝宁成功举办
- 热门推荐
-
- 专家料港股将从“快涨”转向“慢牛”行情
- 美联邦最高法院下令阻止下级法院对一款堕胎药进行限制
-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价格波动监测
- 俄媒:消息人士称,俄核潜艇将继承“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名号
- 一刻钟,“圈”出美好生活
- 回望2024年,你最想感恩的人是谁?
- 油价今晚要降了!加满一箱油将省7.5元
- 北京将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 加快探索6G技术商用
- 机主退订短信被收1毛钱 涉事公司被判退款并赔礼道歉
- 抖音电商配合警方破获10个网络水军团伙,抓捕12名犯罪嫌疑人
- 海南自贸港航运开放见成效 航运要素加速聚集洋浦
- 中新真探:水果味道越酸维生素C含量越高吗?
- 8月北京PM2.5月均浓度16微克/立方米 为历史同期最优
- 嗓子有异物感 你会想到是颈椎病吗
- 年轻患者突然“瘫痪”,警惕甲亢低钾
- 追寻雪域高原上的“绿电”足迹
- 美国得州一飞机公路上坠毁 造成4人受伤
- 中新健康|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多机构设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卢成全:进博会是讲好马来西亚故事的平台
- 寒潮、暴雪黄色预警齐发 中国中东部开启“速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