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 减肥路上这些坑你踩过吗
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
减肥路上这些坑,你踩过吗
潮新闻联合各大医院专家提出科学减肥倡议
本报记者 梁婧娴 隋雪 谢孜毅 通讯员 刘嘉瑞 郭俊 祝姚玲
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
夏天的脚步渐渐近了,许多人又开始打起精神认真考虑开启新一轮减肥。但是,你减肥的方式是否选对了?
潮新闻联合浙江医院、浙大儿院、浙江省中医院营养科和内分泌科的专家们发出倡议:科学健康减肥,避免走进减肥误区!
靠饿
就能瘦下来?
节食两周一斤也没掉
27岁的小洁(化名)一直梦想着能拥有“筷子腿”、“A4腰”,但身高1米53的她,体重却有57公斤。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身上越穿越清凉,小洁的减肥计划提上日程。她采用的办法很简单:节食。但理想中“哗哗掉秤”的场景并没有出现,纵使饿得头晕眼花,体重依然纹丝不动。
在浙江医院营养科斯彩娟副主任营养师的门诊,小洁大吐苦水:“以前也试过饿自己几天,短期效果确实好,没想到这次坚持了两个礼拜一斤肉都没掉,头发倒是掉了不少,整天乏力、心慌,心情烦躁。”
检测后发现小洁的体脂率高达37%(正常女性为18%~28%)。想要减重,管住嘴、迈开腿是两大法宝。“管住嘴并不意味着节食。通过不吃晚饭、果蔬汁轻断食、间歇性禁食等方法减肥,其实是走进了误区。”斯彩娟说,“减肥”需要减掉的是脂肪,而节食的时候脂肪会分解,肌肉也会分解出来供能,因此长期过度节食会导致肌肉大量流失,从而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吃同样多的食物会比原来更容易蓄积脂肪。
成年女性正常的基础代谢率一般是1200-1400千卡,小洁这样经常节食的,基础代谢率会比测量出来的还要低,可能只有700-800千卡。“她的身体在低水平摄入中达到了能量平衡,但是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吃这么少,只要一吃回正常的量,多余的热量就会囤积起来,因此就会出现少吃不瘦,一吃就胖的现象。对别人来说的正常摄入量对她来说就是‘超标’。”
另外,人在长期节食后身体好似闹了一场饥荒,一旦恢复正常进食,身体会拼命吸收营养,储备能量,以应对下次的饥荒状态。此时,摄入的食物更容易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停止节食之后体重很快就反弹了。
不科学的节食减肥法还会导致营养素缺乏,不仅可能造成脱发、皮肤松弛、月经紊乱,还会影响心情,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影响神经系统。
“对于这一类人群,必须先调整饮食结构,用科学的饮食方法提高基础代谢率,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把脂肪减下来。”斯彩娟建议,饮食方面,需要适当增加主食,粗细搭配更佳,油脂10-15g/天,控制精制糖摄入,保证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的摄入充足。“最好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一方面可以帮助达到减肥的目的,还可以改善身体代谢功能,大大提高身体素质。”
小孩子长身体
多吃点没关系?
超20%少儿血脂异常
最新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由于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为20.3%~28.5%。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最近就接诊了一名3岁的小胖墩。“这个孩子身高1.1米,体重70多斤。跟同龄娃娃相比,他整个人都‘大’了一圈,一查血脂,居然比正常高出一倍。”这么小的高血脂患儿,让董关萍主任都震惊了。
“通常来说,除了家族性病史和疾病、药物等因素外,大部分高血脂患者都是‘吃’出来的,跟长期食用饮料、甜食、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有关。”董关萍介绍,在浙大儿院住院进行代谢评估的4000余例肥胖儿童中,高甘油三脂血症检出率高达35.77%,脂蛋白异常检出率高达33.13%。儿童时期的肥胖及相关代谢障碍,70~80%可延续至成年,使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5倍。
防治儿童高血脂,正确“吃+动”是关键。浙大儿院内分泌科周雪莲副主任医师建议,饮食上要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以及富含果糖的果汁、饮料的摄入,增加食物中黏性纤维、植物甾醇(脂)的含量。早、中、晚三餐按照所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30%、40%、30%,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分别为12%~14%、25%~30%、55%~65%,控制热量的同时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供应。
同时培养儿童保持长期规律的运动习惯,可采用一些既增加能量消耗又容易坚持的有氧运动项目,也可采用力量运动和柔韧性训练。注意调动兴趣性和积极性,如有心肺功能异常或严重高血压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少吃多动
还瘦不下来?
问题可能出在体质上
“医生,为什么我控制饮食,也做运动,体重还是降不下来?”这是很多被肥胖困扰的人都有的疑惑。
对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袁晓给出的答案是:“可能与本身的体质有关。”
国医大师王琦带领团队经过30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中国人有9种体质,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和特禀质。不同体质会有不同的形体特征。
“其中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阳虚体质最容易发生肥胖,往往都与‘脾虚’有关。”袁晓解释说,中医讲“脾主运化”,脾虚失于健运者,脾不好的人,吃进去的饮食不容易被代谢,形成痰湿停留在体内,加上气血不足,推动力不够,很难排出体外,日积月累就变成了囤积在身体里的一堆堆脂肪。
这类人经常会问:是不是我吃得还不够少?袁晓表示,这是普遍的认识误区。“脾之运化功能也需要营养支持,过度节食只会对脾脏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
要轻体,先调体!对于少吃多动还瘦不下来的人,袁晓建议他们先到医院做一个体质辨识,辨证治之。如果是易胖体质,可以通过中药汤剂加中医外治疗法调理脾胃,提升消食助运的能力,把淤积在身体里的“垃圾”一点点排出体外,慢慢把体重降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袁晓提醒,体质调理通常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或者更长,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选择半途而废。此外,在调理期间,患者也要继续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正确的治疗加上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瘦身的目标。(钱江晚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乐易玲:做合拍剧,既要谨慎,又要创新
- 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间苯二酚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发起期终复审调查
- 第六届“新博会”闭幕:300余嘉宾演讲 4.6万人次入场参观
- 广西高校打造“东盟法务官”品牌 建“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
- 绿色技术交易赋能高质量发展 追“新”逐“绿”正当时
- 第十七届中国四大名石雕刻艺术展在京开幕
- 芬兰继续关闭与俄边境口岸 直至 “另行通知”
- 11岁女孩手绘文明旅游地图
- 两岸青年携项目齐聚江苏常州“对话”创新创业
- 【新质新造】淤泥造良田 戈壁变粮仓
-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一条马面裙,多样过新春
- 174家景区接待游客超136万人次 大年初一的北京有多“热”?
- 2024北京公园活力发展大会探索优化运营路径
- 山西运城:文旅融合促发展 擦亮“关公故里”金名片
- 人类第一所木建筑造于47.6万年前
- 在内蒙古西部“小三角” 见证矿山变“绿山”
- 明天起电子行驶证全面推行!如何申领、授权、使用?一文读懂
- 第三届东吴国际人道论坛举行 专家吁深化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 “中国神话之乡”山西长治:借“美丽经济”招募文旅合伙人
- 记述爱国民主人士章乃器真实人生轨迹 《章乃器年谱长编》在沪出版
- 热门推荐
-
- 北京鼓励居家适老化改造 以资金支持示范项目
- 四川巴中至南充高铁首趟动车综合检测车上线
- 青海省基本实现骨科耗材集采全覆盖
- 口袋公园,不止“推窗见绿”
- 安徽民宿总量突破6000家
- “自导自演”终将自食其果
-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报道座谈会举行 专家学者建言以文化人
- 中新真探:乳腺增生是癌前病变吗?
- “我们受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 ——访埃及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埃及外交部前副部长阿里·希夫尼
- 专场招聘、联合招聘、系列招聘 各地发力帮助大学生就业
- 干细胞+基因治疗 渐冻症联合疗法安全性获证实
- 厦门灵玲动物王国成功繁育罕见小熊猫三胞胎
-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拓展私募基金募资渠道,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中药材价格走高背后
- 非遗传承开“新花” 评书名家马岐收六徒弟
- 韩在野党议员利用反腐官员自杀攻击金建希 总统办公室要求道歉
- 海南:以封关运作为契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破解缺水“瓶颈” 黄土高原如何种出“富贵果”?
- 赓续京华文脉 第八届北京文学论坛举行
- 中国经济起步平稳,一季度开门红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