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一梦入敦煌 一眼续千年
【文化中国行】一梦入敦煌 一眼续千年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影像纪实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考察,并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勉励敦煌文物工作者,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时,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创建于公元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历经了千余年繁荣与沧桑。1944年,敦煌研究院前身“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结束了敦煌石窟近400年无人管理、任凭损毁、屡遭破坏偷盗的历史。一梦入敦煌,一眼续千年。80年的漫长岁月里,敦煌文化和莫高窟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远道而来。
莫高窟开窟造像的历史,是一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谋求繁荣兴盛的历史。肃立在敦煌研究院常书鸿塑像前,樊锦诗深有感慨。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便加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光阴荏苒,作为“敦煌的女儿”,她在敦煌已经工作了61年。“没有强大的国力,便没有如今敦煌莫高窟的风采。从当年的举步维艰到今天的蓬勃发展,莫高窟走出甘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樊锦诗在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座谈会上感言。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文物能够透显出其内在的文化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开始了对莫高窟的全面保护和研究。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研究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进入21世纪,敦煌研究院在保护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今天,莫高窟作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敦煌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敦煌文物保护,最主要的对象之一就是壁画。那些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持续绘制的壁画,在历经千年风霜后,面临起甲、空鼓、霉变、变色等病害影响。
莫高窟第55窟内,壁画修复师柴宗香一站就是一整天。于方寸之间施展妙手,让壁画枯木逢春。“我是真喜欢这些壁画啊!一想起自己的工作能延续文化瑰宝的生命,便充满成就感。”柴宗香感慨。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我们持续对壁画病害进行修复,基本上抢救性的保护修复工作已经完成。现在开展的部分洞窟的修缮工程,只是针对局部问题。加上预防性保护体系的布设,我们对洞窟的健康状况持续监测,目前90%的洞窟非常稳定。”
在前辈探索壁画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年轻的莫高窟人通过文物数字化的研究与实践,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变得越来越年轻。
在莫高窟第341窟内,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的90后女孩儿吴绍侠与同事们一起对壁画进行数字化采集。谈起自己的工作,她满是自豪:“我们应用数字化技术留给后世相对完整的石窟壁画影像,使艺术珍品从洞窟走向大众,也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敦煌莫高窟能够青春永驻,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的付出。80年来,他们扎根大漠之中,积淀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成为敦煌研究院80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
“干着干着,这份事业就成了一种使命。”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于宗仁感慨,“我们这些人都将是历史的过客,但莫高窟会一直在,守护她的人会永远年轻。”
“国家对我们的团队和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认可,这也激励我们,要把莫高窟保护得更好,以高科技保护敦煌,以新理念传承文化。”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晓宏说道。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00后女孩儿钟芳蓉今年刚加入敦煌研究院。“能在这里传承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是我的荣幸。我们要拿好‘接力棒’,贡献青春力量。”她说。
时光,让敦煌这片土地逐渐古老,但有着1600余年历史的莫高窟,却永驻青春。新时代,古老的敦煌绽放出青春芳华,走进人们的心灵,走向世界的舞台。敦煌,这座艺术宝库的不朽价值,永远铭刻在历史深处。
(光明日报 记者 刘宇航 尚杰 王冰雅/撰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在越南河内举行文化旅游推介会
- 烧成黑炭的纸钞怎样才能兑换
- 刘世锦:低碳绿色产业已成为疫后经济复苏重要驱动力
- 高血压人群运动要注意哪些事?
- 我国升温浪潮持续部分地区暖热远超常年 中东部大范围降水将来袭
- 日本持续降雨致新干线大面积停运 超30万人受影响
- “北京-华盛顿缔结友好城市关系40周年”音乐会在美举办
- 广州花都一楼盘近半价拍卖 周边两个楼盘已更名
- 大学生回乡“放羊”28载 新乡贤扎根农村走出共富路
- 清明假期首日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创今年单日新高
- 三星堆遗址考古多学科研究重要成果发布
- 以军称以色列北部地区再遭火箭弹袭击
- 院士单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十年内将达35万亿元
- 黑龙江双阳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结果公布 46人被处理
- 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745亿件 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
- 前体操冠军吴柳芳陷“擦边”风波,账号被禁止关注!
- 中国环保影像博物馆(山东馆)揭牌 展现环保行业50年发展脉络
- “新质生产力”等入选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 闽台滑板爱好者“以板为桥” 促两岸交流交往
- 中国地理与民族格局中的“藏彝走廊”
- 热门推荐
-
- 福州国际龙舟邀请赛落下帷幕 海内外龙舟爱好者逐浪浦下河
- 上海民营技术创新孵化联盟成立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新绛:大棚黄瓜忙上市 遥遥领“鲜”促增收
- 2024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开幕
- 巴林与卡塔尔决定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 创作力源自关注社会的能力
- 江西加快良法良技推广应用 助力早稻增产增收
- 新雪季活动不断 “雾凇之都”吉林尽展冰雪魅力
- (第六届进博会)中国商务部部长:让更多外企“来了就是一家人”
- 濮存昕:我是观众的考生
- 深化省校合作 山西长治“人、财、物、网”汇聚人才力量
- 国开行上半年发放1541亿元贷款支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 月饼券灰色交易调查:被黄牛半价回收后流向哪?
- “诗和远方”牵手五载 山东文旅同频共振奏响“新乐”
- 浙江县域观察:8888元一晚的“猪景房”如何出圈?
- 探索助农共富新模式 锅圈食汇联合权威机构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
- 交通运输部:2024年2月9日至17日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
- 品味千年岭南文化史 《走读广东古书院》发布
- “亮码可办”等便民举措推出 住房公积金办理更方便
- 电影《红豆》在港开镜 任达华领衔讲述家庭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