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6月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 有何特点?专家解读
中国内地6月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 有何特点?专家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今天(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城市创新力评估成果发布 专家建言教育人才科技协同发展
- 胡润首次发布《中国葡萄酒酒庄50强》榜单
- 北京市多个火车站夜间不闭站
- 法润彩云南 | 云南保山:以法促治、以法谋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庆阳非遗小香包携手“兰马”迎端午
- 加拿大小伙杭州创业记:打造无国界的“VR世界”
- 空调使用不当或诱发疾病 别让“避暑神器”变“健康杀手”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拓疆者创始人隋少龙:开挖掘机也可以居家办公
- 湖南首条“跨城地铁”开通运营
- 上半年广州为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3.95亿元
- 沿着大运河看江苏——工业篇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国际人士热议“一带一路”倡议:包容普惠 广受欢迎 未来可期
- 浙江建德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 中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 交易价格稳中有升
- “深部岩石原位保真取芯与保真测试分析系统”科技成果发布
- 共享文旅市场机遇 2024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启幕
- 这个五一,不同寻常!
- 传统与创新双管齐下 广式月饼出口走旺
- 海南“村排”在排球之乡文昌开打 全民乐享赛事
- 走向新时代开放融通之路|外眼看中国:走进云冈石窟,探寻千年遗产
- 热门推荐
-
- 辽宁加速集聚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
- 湖北省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Ⅳ级应急响应
- 屠呦呦:希望更多年轻人接过科技创新的接力棒
- 新能源冲击经营压力大 4S店换赛道售后谁来接
- 北京绿色空间持续拓展 40处全龄友好公园改造完成
- 南昌保利大剧院盛大首演
- 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在哈尔滨闭幕 中国代表队首次团体夺冠
- 123页材料举报导师学术造假后续:导师又一篇稿件被期刊撤下
- 中亚媒体人参访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一份报纸见证传承
- 频频遭遇拒保问题 新能源汽车续保怎么成了难题?
- 多地运用科技手段 助力防溺水安全预警 帮助学生安全过暑假
- 明天是全国防灾减灾日 多地开展宣传活动
- (新春见闻)中国海拔之最 探访西藏安多车站402人次“春运高峰”
- “玉耀长河——凌家滩文化展”亮相晋祠 再现中国史前治玉文化中心繁华盛景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
- 尼日尔政变去向何方?
- 中新真探:羽绒服最好不要干洗
- 业界专家相聚山东青岛探讨人工智能驱动的海洋科学研究“新范式”
- 巴基斯坦冰冻水产品交流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 多个旅游热门目的地迎来客流高峰 入境游热度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