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病毒后会留下后遗症吗?专家解答来啦
【科学防疫小贴士】
近段时间以来,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话题引起大家的关注。一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可能会在短期内存在乏力、心跳加速、肺功能下降等症状,有人因此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后会留下后遗症。对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进行了解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得新冠后三个月以上还有症状,且可以恢复,叫新冠后症状。有乏力、失眠,甚至心跳快、焦虑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时间比较长。后遗症指的是你得了某一种疾病以后,出现了一些躯体和机体的障碍且不能恢复,叫后遗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新冠在急性期好了,然后长期存留一些症状,比如说疲乏或者是睡眠不好,所谓“脑雾”等等,但是目前来看这些表现在一般人群都不是大问题,基本一年之内可以恢复。目前,我们仍然强调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要特别关注,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糖尿病加重的风险。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最后一批!美国宣布对乌提供2.5亿美元军援
- “神经弦”实时侦听大脑与肠道对话
- 青海A级景区及高速公路对援青帮扶6省市游客实行优惠减免措施
- 毕井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 16国媒体人走进新疆:相信眼见为实
- 经济回升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支撑
- 国内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累计输水量突破8亿吨
- 第二届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开幕 推动两地经贸交流
- 船只冲闯背后,谁在南海吹“魔笛”?
- “木匠”也能评职称 江西出台现代家具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政策
- 匈牙利总理:北约不应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和谈应尽快开始
- 中国财政部通报八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 前5个月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31%
- 中国肥粮比价综合指数正式发布
- 美国“毒火车”事故独立调查员身体不适 呼吁政府提高信息透明度
- 文创“出圈”引购买热潮:用文创的方式“打开”文旅故事
- 退休教师悬赏征集线索举报同校教师?中央音乐学院回应
- 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 “黑科技”内衣是真保暖还是智商税?
- 韩国近期强降雨已致47人死亡 近2万人疏散避险
- 2023浙江·台湾周温州专场:以融合发展创新共赢
- 热门推荐
-
- 中国气象专家称气候风险正在成为能源安全的新变量
- 水利部针对闽桂黔滇4省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学心肺复苏不到3个月 她救了球友
- 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揭牌 逾10家企业入驻签约
-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覆盖人工智能等十大主题
- “全职”顺风车非法营运乱象存隐患
- 这场北京传统音乐节12月举行 有何特别之处?
- 蒋述卓教授从教四十周年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 韩媒曝光日官员给IAEA工作人员100余万欧元,外交部:日政府有责任作出解释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广昌:统战“新”力量推动乡村“大”发展
- “自然广西”丛书新书发布 解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 早餐西式好还是中式好?常备有三宝
- 用上国产设备后 CT检查价格便宜了
- 智能制造与文化创新的融合之道——卡游入选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新质生产力智能制造典范”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铁拳”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 台湾“相声天团”团长姬天语:希望两岸演员可一同学习生活
- 专家谈“X疾病”:不必恐慌 保持警醒 积极应对
- “到中企”成印尼求职新趋势
- 智能车“黑科技”汇聚中国智能车大会
- 暑期出游尽享“清凉city”,滴滴车站换新升级清凉版,打车优惠持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