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升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支撑
去年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九点六九万亿元——
经济回升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支撑
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22年中央决算报告,介绍了去年中央财政收支决算情况。这份报告有哪些看点?过去一年里,为支持经济稳定恢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如何提升效能的?
从报告内容来看,2022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中央决算情况总体较好。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887.14亿元,为预算的100%,比2021年增长3.8%。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512.65亿元,完成预算的98.9%,增长13.1%,主要是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具体看,收入方面,税收收入89977.07亿元,为预算的96.7%,增长1.2%;非税收入4910.07亿元,为预算的271.3%,增长96.5%,主要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近年结存利润,以及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等增加。
支出方面,中央本级支出35570.8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3.9%;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96941.82亿元,完成预算的98.9%,增长16.9%。报告显示,2022年,财政部门大幅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快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进一步优化结构保重点、强化管理促规范、突出绩效增效能,着力支持经济稳定恢复发展:
2022年,中央财政加大减负纾困力度,着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力提速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2.46万亿元;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大力支持企业减负稳岗,将中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分别由60%最高提至90%、由30%提至50%。
着力稳投资促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报告显示,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出6399.28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
在推动财力下沉方面,2022年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9.69万亿元、增加1.4万亿元,增长16.9%;推动更多财政资金直达县区基层,直达资金规模达到4.1万亿元。
此外,为兜牢民生底线、促进乡村振兴,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保持在4%以上,全年超过4.8万亿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84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年统筹调剂资金约2440亿元;促进粮食增产丰收,对实际种粮农民分三批发放补贴共4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财政继续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8.24亿元,比预算数减少24.76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94亿元,减少3.7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4.72亿元,减少18.89亿元;公务接待费0.58亿元,减少2.17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692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中央、地方本级收入分别增长13.1%、16.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821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中央本级、地方支出分别增长6.5%、5.7%,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刘昆说,从今年全年看,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基本支撑。下一步,财政部将严格执行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打好宏观政策、扩大内需、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做好项目前期准备,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防止盲目扩大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刘昆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汪文正)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近期有致头晕的“新毒株”?多种呼吸道感染高发!专家提醒→
- 雄安国际酒店投入使用 将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 “万千气象看四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 女童海滩走失悲剧后,照顾儿童“疏忽”能否入罪?
- (乡村行·看振兴)智慧科技引领东北“稻乡”丰收质变
- 上海今起发放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
- 广西龙州一商铺倒塌 4名被困人员已被全部救出并送医
- 进入冬天后,信用卡也“遇冷”了吗?
- (经济观察)“入网”30年,乌镇峰会畅想中国互联网未来
- 特朗普披露最新伤情 称耳朵“恢复得不错”
- 2023年上海多项商务数据再创历史新高
-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开通国际邮件出口业务并实现常态化运营
- 瑞典结束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 俄罗斯称后续将关注德国的调查
-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完成53项成果
- 实测“网红”灭火器,效果有点不靠谱
- 陕西前三季度消费市场呈恢复态势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
- 当群星闪耀时 两岸百位艺术家近500件作品在浙江展出
- 小时候玩的陀螺 玩进大学课堂了
- 《为梦想不止步》2024主题演讲:范可新、张国立等说“追梦”
- 中国11月末社融存量405.6万亿元 同比增长7.8%
- 热门推荐
-
- (改革进行时)从雄安新区城市雏形初显看京津冀协同发展
- 如何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难”?专家吁建国家级专项基金
- 中证协: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
- 台湾学子福州重走“科举路” 参加模拟“乡试”
- 春季肝旺易脾虚
- 《罗莎·卢森堡》新书发布 德国学者讲述欧洲左翼女性革命家的一生
- 中央气象台:冷空气接踵而至将带来大风降温天气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乡村振兴丨香蕉树结出“金娃娃”
- 航天员桂海潮给云南施甸回信:期待回家乡看看
- 你会正确使用牙间隙刷吗 | 科普时间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发展大模型的机会在通用行业大模型
- 俄紧急情况部:库尔斯克州进入联邦级紧急状态
- 冻雾天气来袭 吐鲁番机场启动“空铁联运”保障旅客高效出行
- 对话《八角笼中》主演张祎曈:平常心对待外界评价
- 43年来南昌累计有8000余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 共植树3.5亿株
- 恭王府博物馆携手清华美院共同呈现“中国范式”
- 【瞰全球】外国学者:美元绝唱即将奏响
- 创历史新高!2023年我国日均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07亿元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年度报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