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起居、饮食、运动有讲究
立夏,气温升高,万物勃发,养生方式不一样——
夏天来了,起居、饮食、运动有讲究
立夏到来,气温渐升,万物呈现恣意生长之势。此时,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虫鸟活动繁多。这种气候物候的变化正反映着时节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阳气渐增,阴气渐减。
阳气在春天时好比萌生的稚芽,到了立夏便开始抽条拔节不断增长,至夏至时阳气最盛。整个夏天,人气血充盛、经络充盈、皮肤红润、精神饱满。中医认为心为阳脏,且为阳中之阳,与夏季阳盛同气相求,为夏季主脏。同时心主血脉,心阳升发,温煦血脉,推动全身气血循环分布,协调各脏腑功能,这与夏季火热、向上向外之势相合。但火热过盛会使气血燔动,心气反而容易耗散,心神失养。年老体弱或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烦躁、焦虑等症状,与夏季新陈代谢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心梗甚至心力衰竭发作。平日健康人群在过度的运动、熬夜后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阳气旺盛的特点,在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注意养护自身的阳气,夏季养生重在调心。
起 居 夜卧早起,避风寒勿贪凉
进入立夏以后,日出早而日落晚,白昼的时间长,起居最好能顺应自然规律。适当推迟睡眠时间,提前起床,有利于让人体阳气外发,阴气内伏。古人云:“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厌烦于夏季白昼的炎热与光照,适当增加白天的活动以升阳气,夜间充分休息以养阳气。夜间23点前入睡为佳,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较弱,保证充足睡眠以养阳。
白天11点到13点为午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小睡半小时可缓解白昼过长的倦怠,让身体阴阳平衡过渡,既可避免炎热天气带来的烦闷,又可有效缓解疲劳,养足精神,提高效率。但午睡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睡醒以后反而容易头痛、头晕、乏力,影响夜间睡眠。
夏季气温较高,若日常过于贪凉贪风,很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现代人群常依赖空调设备,尤其是年轻人习惯过早开空调,或空调温度设置过低,容易出现头晕、乏力、鼻塞、流涕,颈肩部不适等风寒外束肌表、阳气郁而不发的症状;若寒邪侵犯胃肠,会出现消化道反应,比如出现厌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肌肉关节受凉,还会导致腰背关节疼痛,肌肉酸痛。
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夏季不要穿衣过薄,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在睡眠时勿袒胸露腹。乘凉最好选择洁净空敞、自然清凉的场所,避免在过廊、弄堂等有穿堂贼风之处,以免因感受外邪而生病。尤其是头部、后背等,更容易受外邪侵扰而伤阳,轻则感冒,重则出现一些“风中经络”的症状,如手足麻木、言语謇涩、口眼歪斜等,即现在所说的面瘫、中风等疾病。对于一些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容易因气温变化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情志调养也要适应节气特点。炎热酷暑易扰心神,使人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适当开展一些思维性工作,增加兴趣爱好,不仅可以提升自己,锻炼心智,保持恬静愉快的心境,还能使人体气机得以宣泄畅达,心神得养。
饮 食 适当减苦、增辛、增酸
夏季具有阳热多而阴气少的特点,气温开始上升,人体感受外界温热之气,津液随汗液、呼吸等丢失,阴虚易生内热,随之带来一些“上火”症状。可以适当食用有清热作用的食物来生津补阴,弥补津液。日常可选择的清热生津之品,如西瓜、乌梅、草莓、番茄、桃子等新鲜瓜果;若在南方恰逢雨季,内热夹湿生于体内,可以再食用一些清热利湿的食品,如黄瓜、荷叶、薏苡仁等。
《千金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苦入心辛入肺,过多摄入苦味之物易使心之功能亢盛,心火克肺金,肺受病,多食辛味食物能养肺气,故省苦增辛。根据《本草纲目》和《食疗本草》记载,人参、太子参、苦瓜、百合、菊花、陈皮、佛手、桃仁等属苦味之物;香菜、芥菜、胡椒、洋葱、淡竹叶、生姜、油胡桃、茴香等属辛味之物,适当食用辛味,还可以祛除夏季暑湿之气。夏季火热过盛可使心气涣散而不收,酸味的收敛之性可收敛心气,固肌表以止汗,如柠檬、乌梅、酸枣仁、石榴皮、山楂、橙子、猕猴桃、马齿苋等都属酸性。
运 动 适度增加,饱满精神
初夏时气温适宜,是人们较有精力开展工作、积极生活、出门游玩的时光,宜消除懒散,振奋精神。适度增加运动有利于通畅气机,升发阳气、强健体魄。但要注意一切活动都要适度为宜。
立夏之际,阳热增多,人体的津液更容易通过出汗、呼吸等散失,津亏液少可致“上火”症状出现,如咽干、眼睛红赤干涩、嘴唇干裂、焦虑、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失眠等。因此在夏季适合开展一些舒缓的,锻炼耐力、协调性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等功法,八段锦整套动作共八式,简单易行、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可以使气机流畅,骨正筋柔,每天做2~3遍,修身功效显著。
还可以选择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瑜伽可以让全身经络气血畅通,肌肉筋节放松,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对于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群、肥胖患者等,快走也是较好的运动方式,不会过于剧烈且对腰膝关节压力较小,选择有花草树荫或者河边快走,温度不会过高且可以在过程中愉悦心情。有氧运动以不少于30分钟为宜,达到微微汗出的程度即可,根据自己身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作者:金香兰,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链 接
养生食疗方
莲子茯苓糕
配方:莲子肉(去皮,去心)、茯苓各500g,麦门冬300g,桂花20g,面粉100g,白糖250g
做法:将莲子蒸熟,再与茯苓、麦门冬一起研成细面;加面粉、桂花、白糖,并搅拌均匀;加水和面,呈糕状,入笼蒸熟;出笼,切块备用。每日1~2次,酌量食用,可连用7~10天。
功效:补益心脾,益气安神。缓解脾气虚弱,心阴不足所致之心悸怔忡、心烦不寐、多梦健忘、纳呆神疲、口干舌燥等。可用于病后调养及正常人群的日常保健。因其性平力缓,需经常食用方显疗效。
乌梅山楂饮
配方:乌梅10克,山楂10克,蜂蜜适量。
做法:乌梅、山楂放入锅里,加水100毫升,煎煮20分钟。滤出汤液,冷却后加入蜂蜜调匀,作为饮料饮用。
功效:乌梅具有生津止渴、疏肝和胃、涩肠止泻的功效,与山楂合用,可以健脾开胃,养阴生津,促进消化,消积止泻。
养生小妙招
心经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用特制的刮痧器具,借助润滑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等“出痧”变化,达到以泻为补、排瘀祛邪的作用。夏季刮心经可清心火,行气血,强心气,安心神,可以缓解目赤、咽干、口疮、失眠等“上火”症状。
做法:沿心经循行于体表的位置涂好刮痧油,即起于腋窝顶点处,沿上臂内侧后缘,经过肱二头肌内侧缘,到达肘窝肱骨内上髁前,从肘的内后方,沿前臂内侧后缘循行,到达腕关节尺侧豌豆骨突起处进入手掌,沿第四、五掌骨之间进入小指内侧,最后止于小指指甲内侧端。顺着心经走向,用刮痧板刮至皮肤潮红或者出现痧印。刮痧后注意保暖,勿受风寒。若无刮痧用具,可用拍打心经代替。
按揉巨阙穴
取穴: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当脐中上6寸。
手法:以食指指腹按揉巨阙穴2~3分钟。
功效:巨阙为心经之募穴,募者,会也,聚也,即指心经经气在胸腹汇聚之穴,经常按摩此穴,可行经气,调节心脏功能,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点按心俞穴
取穴:正坐或俯卧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处即第7胸椎棘突,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手法:用拇指点按心俞穴50次,以感觉胀痛为佳。
功效:心俞穴是脏腑中心的精气在背部的输注之所,常与募穴巨阙配伍使用,适当按摩此穴可促进气血运行、益气安神,对失眠、多梦、心悸、心烦、胸闷、气短等具有缓解作用。
(光明日报 作者:金香兰)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厦门出台国土空间责任规划师管理办法
- 金融生鲜季丨金融“活水”浇灌出巴渝色彩
- 加沙卫生部门:以军恢复进攻后,加沙已有178人死亡
- 厄瓜多尔一名总统候选人被枪杀 生前多次收到死亡威胁
- “我承担不起孩子一万元的暑假账单”
- 杭州机场国际中转厅启用 推出10条国际中转航线
- 央行1月31日开展544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7天
- 全球上新!在进博会体验不一样的跨境“双11”
- 促进中新两国文艺交流 新加坡华乐团惠民音乐会在天津举办
- “被线下捞女骗走8万”?网民谢某虚构事实被拘
-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解读《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 突发!黎巴嫩军方:枪手向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开枪
- 湖北交通受阻情况逐步缓解 正恢复运行
- 中国铁路端午小长假运输发送旅客超7000万人次 较2019年同期增长11.3%
- 长洲枢纽船闸今年累计过闸货运量突破亿吨
- 俄媒:俄黑海舰队司令部遭导弹袭击
- 2022台湖爵士音乐节整装待发:五天十四支乐队演绎中外佳作
- 中国志愿者走进柬埔寨乡村学校 爱心浇开“友谊之花”
- 上海临港:在数据跨境流动、跨境离岸金融等领域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
- 银河系三分之一常见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
- 热门推荐
-
- 北京电影学院首部音乐剧《江姐》开启巡演将赴重庆
- 中国商用车出击2023亚洲物流双年展 加速新能源转型升级
- (经济观察)依托“3+6”产业体系 上海加紧构筑发展新优势
- 广东广西等地将有大暴雨 华北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雨
- 文化中国行 | 佳节氛围感拉满!各地文化活动尽显中秋韵味
- 【民生调查局】傍机构、蹭高校,零食也能“学历造假”?
- “你好大熊猫”儿童美术比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在柏林举行
- “小背包”托起“大民生”:当智慧医疗走入田间地头
- 池黄高铁岭上村隧道贯通
- 青海将一批药品及制剂纳入门诊慢特病用药目录
- 外资究竟有没有大规模撤离中国?
- 甘肃环县启金秋文旅盛宴:民众在“寻味”中享环州故城魅力
- 新疆首票保税研发业务在阿拉山口落地
- 如何有效预防儿童及青少年近视 要关注这些事项→
- 上海一些公共体育场馆经第三方运营后“变了味”
- 业界人士齐聚海口 谈如何创新发展旅游休闲街区
- 国际锐评|世界为什么需要中国“链”?
- 发挥央企低碳转型“标杆”作用 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国资央企推进会在京举行
- 全国首条组件回收中试线综合回收效率达92.23%
- 我国在建最北高铁首座站房完工 创新运用装配式混凝土雨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