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加剧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网站5月3日发布《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GRFC)指出,2022年相关数据显示,受经济冲击、冲突和不安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的驱动,全球粮食危机形势和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剧,推动全球粮食危机应对机制模式转变和加强相关国际合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
报告谈到,2022年,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8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影响,相关数据高于2021年的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3亿人。全球经历严重粮食不安全并需要紧急粮食、营养和生计援助的人数在2022年连续第四年增加,超过2.5亿人面临严重饥饿,7个国家的人口处于饥饿边缘。这是该报告出版7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数值。2022年的全球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从2021年的21.3%上升至22.7%,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危机呈恶化趋势。39个国家约3500万人口处于紧急水平的严重饥饿状态,其中阿富汗、刚果(金)、苏丹、也门、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等国的粮食不安全形势尤为严峻。此外,在42个出现或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中,有30个国家的3500多万5岁以下儿童出现消瘦或急性营养不良症状,其中920万儿童出现严重消瘦症状。这是最危及生命的营养不良形式,也是全球儿童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报告列举并分析了导致全球粮食危机严重程度和营养不良状况加剧的三大驱动因素,即经济冲击、冲突和不安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
首先,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的影响已使27个国家的8390万人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程度的粮食不安全状况,而这些数据在2021年为21个国家的3020万人。贫穷国家的经济韧性在过去3年中急剧下降,它们现在面临较长的恢复期和较弱的应对未来冲击的能力。纵观以往几次全球重大粮食危机,经济冲击的影响已超过冲突和不安全,成为造成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且随着全球经济冲击的累积,包括粮食价格飙升和严重的市场扰乱,各国应对粮食冲击的韧性和能力被削弱。新冠疫情的社会经济影响和俄乌冲突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危机和饥饿现象,其中最贫穷国家受创尤巨,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高度依赖粮食进口和农业投入,而且最易受全球粮食价格冲击的影响。
其次,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在2022年造成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7亿人处于严重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程度的粮食不安全状况,2021年的相关数据为24个国家和地区的1.39亿人。这一状况在阿富汗、南苏丹和叙利亚3个饱受长期冲突影响的国家表现最为明显。鉴于乌克兰和俄罗斯均是全球燃料、农业投入和基本粮食商品特别是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的生产和贸易的重要贡献者,持续的俄乌冲突继续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包括扰乱黑海地区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导致国际食品价格在2022年上半年达到前所未有的峰值。虽然此后得益于黑海粮食倡议和欧盟团结通道倡议,粮食价格有所下降,但这场冲突仍继续间接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特别是严重影响依赖粮食进口的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脆弱的经济复原力本已受到新冠疫情的打击。
再次,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造成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或地区出现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2022年,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造成12个国家的5680万人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受影响人口数是2021年8个国家人数(2350万人)的2倍多。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包括非洲之角的持续干旱、巴基斯坦的毁灭性洪水以及南部非洲的热带风暴、旋风和干旱等。
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应致力于推动全球粮食危机应对机制模式的转变并加强相关国际合作,目标是更好地预防、预测粮食危机和有针对性地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源,而不是在危机发生时才对其影响作出反应。为此,需要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区域组织、民间社会和社区等采取创新方法并做出更加协调一致的努力。这些工作应侧重于更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前瞻性行动和应对冲击的安全网等创新办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扩大核心投资,以解决粮食危机和儿童营养不良的根源,包括使农业粮食系统更具可持续性和包容性,还需要增加对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儿童消瘦的投资。
报告还谈到,展望未来,经济冲击、冲突和不安全、极端天气事件等日益交织叠加并相互影响,将继续对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带来螺旋式上升的负面影响。没有迹象表明这些驱动因素将在2023年缓解,预计气候变化将导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全球经济面临严峻前景,冲突和不安全可能会持续。根据截至2023年3月份对38个国家(地区)的研究,预计多达1.53亿人将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状况。预计布基纳法索、海地、马里、尼日利亚、索马里和南苏丹6个国家的约31万人将处于非常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其中近四分之三受影响人口在索马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报告前言中指出,人类未能在实现消除饥饿、人人享有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全球现有超过2.5亿人面临严重饥饿或处于饥饿边缘,迫切需要根本性的和系统性的变革来化解这一危机。古特雷斯表示,尽管如此,取得进展仍是可能的,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数据和专业知识来建设一个更具抵御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世界,包括通过更强大的粮食系统以及大规模投资于粮食安全和改善所有人的营养,进而消除世界各地的饥饿状况。
据介绍,报告由粮食安全信息网络(FSIN)制作,由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GNAFC)发布,后者是一个由联合国、欧盟、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组成的国际联盟,致力于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经济日报记者 杨海泉)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持续降雨致广西31条河流出现超警洪水 超警河流正缓慢退水
-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日本政客窜访中国台湾地区答记者问
- 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明年底具备开通条件
- 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史料档案展在山东台儿庄揭牌
- 《中国场景创新研究报告2023》在安徽合肥发布
- 拜登和特朗普首场辩论结束后,外媒犀利点评!
- 财政部:上半年31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均实现正增长
- 第六届广州市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闭幕
- 三农”基础不断夯实
- 烧烤打包费竟每串0.3元?外卖包装需少些“算计”
- 最新工资价位表来了!你的工资是什么段位?
- 如何理解“宗教中国化”?宗教学者:适应社会 尊重规律 内外融通
- OPPO与诺基亚全球和解 签署5G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 中国铁路暑期运输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8.6亿人次
- 厄尔尼诺现象逼近 菲律宾政府承诺确保供水安全
- “夜经济”催生海南消费新“夜”态
- 情牵特教三十载:做一束光 照亮“折翼天使”的未来
- 中国官方发文防范电网大面积停电风险
- 美国这地饱受枪支暴力困扰 当地居民:“警察似乎毫不关心”
- 河道直通公司 还真有人每天“划私家船”上下班
- 热门推荐
-
- 00后“国风新青年”:让热爱照进生活
- 2023年我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超892万件,同比增长40.46%
- 中国推出四项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
- 中国对斯洛伐克等9国试行免签政策 成都等城市成入境游第一站新选择
- 青海反诈一线见闻:“技防+人防”筑牢反诈“防火墙”
- 报告:美国去年超10万人死于药物过量 非法毒品将成国家安全最大威胁
- 中欧班列(武汉)跨境线路达49条 辐射40个国家、113个城市
- 美西方加码对乌军事支持 大批军工企业从中获利
- 岭南新民谣音乐会在穗举行 方言歌曲演绎鲜活岭南
- 处暑时节如何饮食调养?专家给出中医养生方案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30周年庆典在京举行
- 俄媒:俄罗斯一州遭大规模无人机袭击 其中两架坠入居民楼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拼多多减免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以点带面大格局
- 应急管理部等部门会商部署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 武契奇称不能发誓未来不会对俄制裁,但目前为止没这么做
- 内蒙古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
- 气温偏高致中国最大湖泊冻结日推迟
- 韩国连续三天强降雨造成大面积破坏 1500多人被迫撤离
- 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
- 韩文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