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黑土地上的乡村博物馆:讲述乡村发展故事
中新网吉林4月11日电 题:黑土地上的乡村博物馆:讲述乡村发展故事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村博物馆里,穿着满族旗袍的讲解员王惟娇向游客们讲解着每一件展品的故事。一个火盆、一件炕柜的“陈年旧事”,她都能娓娓道来。
这家博物馆位于吉林市永吉县金家满族乡伊勒门村,是当地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该馆修建于2019年,4个展区共有藏品逾2000件,主要展示当地居民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当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件可追溯至清代。
伊勒门村五里河村联合党总支书记沙志勇介绍,村博物馆农耕文化展区的铧犁、扇车、扬掀等老式农具,全部由村民捐赠。去年以来,该馆接待游客超过7.5万人次,通过参观,人们对黑土地风土人情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
“村博物馆蕴含着农民对乡土的情感。”沙志勇表示,村博物馆的建设也是为了留住文化根脉。
吉林省是全国乡村博物馆试点工作省份之一,各种类型的乡村博物馆有很多。眼下,这些乡村博物馆已经成为记录乡村变革、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
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天德乡三梁村的乡村博物馆同样“内容丰富”。三梁村党支部书记李林森介绍,该馆讲述的是村子的奋斗史。
当地以种植玉米、高粱为生,勤劳的村民还大力发展起养殖业,打造出一个富有、美丽的村落。去年,这个乡村博物馆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坐落于松花湖畔的富江村,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博物馆。作为巴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馆内仿照历史陈列着老式农具、炊具、箱子、婴儿床等生活物品3000多件,参观下来颇有“穿越”之感。四月正值松花湖“开江”,该馆也迎来游客到访高峰。
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认为,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乡村博物馆既承载着乡愁,也延续了农耕文化的血脉。时下,乡村博物馆与文旅产业结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乡村博物馆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也激发了广大村民捐赠藏品的热情。王惟娇正在考据一件新的藏品,她希望新馆建成后,让这些藏品“讲出”更新鲜的乡村发展故事。(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 找回消失的课间10分钟
- 全力抢抓工期 我国四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复工
- 粤东城际铁路全线首座连续梁合龙
- 什么是商业保险年金?如何挑选?解答来了
- 北京:每季度对12345投诉量前100名小区持续开展专项治理
- 纪念蒙古族画家官布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举行 代表作《草原小姐妹》等
- 日本两艘货船相撞致两人失踪
- 《财富》世界500强峰会聚焦大湾区融合发展之路
- 农业大省吉林西部盐碱地成增产“米粮川”
- 动物蓝舌病疫情在西欧地区蔓延 卢森堡感染病例增至近500例
- “京北声谷”承德县:字正腔圆“客服”全国
- 哈尔滨旅游火出圈 概念股发风险提示
- 我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速超40% 是全球平均增速的1.4倍
- 会说话的陶瓷、穿越的“路由器” 安徽非遗文创大“PK”
-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 攀岩纪念邮票今日发行
- 首届黄河流域九省区杂技(魔术)精品展演在呼和浩特启幕
- 祝福澳门的明天更美好!
- 哈尔滨一小区楼体整体倾斜 官方通报:处于空置状态 决定拆除
- 不知被追逃,男子疑警方劝投电话是电诈:到派出所求证被控制
- 热门推荐
-
- 中国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 湖北完成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工作
- “生动诠释了真情互助的友邻情谊”
- 日本大阪一造船厂发生爆炸致7人受伤
- 端午假期昆明机场口岸出入境旅客量超2万人次 学生游成主力
- 泰国国家旅游局携手银联国际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 一票难求,天下苦“黄牛”久矣
- 经济观察:开放与合作的“金融强音”将为经济复苏带来怎样的“新动力”?
- 研究表明散步对减少下背痛复发效果显著
- (身边的变化)甘肃环县“菜园风景独好” 空院荒地成“聚宝盆”
- 福建终止防台风应急响应
- 外媒称伊朗或本周内对以发动大规模袭击 伊朗暂未回应
- “草本白酒”团标引领 健康盛会再起航|毛铺草本中国行第二季正式启动
- 国家统计局: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
- 父子隔空以画“对话” 彭友善彭开天“大美超真”联展开幕
- 菲律宾山体滑坡事故现救援奇迹 一名儿童获救
- 亮相!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节目和技术创新亮点
- 苏丹首都圈地区战火持续 大批民众被迫撤离
- (新春走基层)火车头下的“地道战”
- 为希望的田野注入更多活力(话说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