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黑土地上的乡村博物馆:讲述乡村发展故事
中新网吉林4月11日电 题:黑土地上的乡村博物馆:讲述乡村发展故事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村博物馆里,穿着满族旗袍的讲解员王惟娇向游客们讲解着每一件展品的故事。一个火盆、一件炕柜的“陈年旧事”,她都能娓娓道来。
这家博物馆位于吉林市永吉县金家满族乡伊勒门村,是当地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该馆修建于2019年,4个展区共有藏品逾2000件,主要展示当地居民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当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件可追溯至清代。
伊勒门村五里河村联合党总支书记沙志勇介绍,村博物馆农耕文化展区的铧犁、扇车、扬掀等老式农具,全部由村民捐赠。去年以来,该馆接待游客超过7.5万人次,通过参观,人们对黑土地风土人情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
“村博物馆蕴含着农民对乡土的情感。”沙志勇表示,村博物馆的建设也是为了留住文化根脉。
吉林省是全国乡村博物馆试点工作省份之一,各种类型的乡村博物馆有很多。眼下,这些乡村博物馆已经成为记录乡村变革、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
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天德乡三梁村的乡村博物馆同样“内容丰富”。三梁村党支部书记李林森介绍,该馆讲述的是村子的奋斗史。
当地以种植玉米、高粱为生,勤劳的村民还大力发展起养殖业,打造出一个富有、美丽的村落。去年,这个乡村博物馆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坐落于松花湖畔的富江村,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博物馆。作为巴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馆内仿照历史陈列着老式农具、炊具、箱子、婴儿床等生活物品3000多件,参观下来颇有“穿越”之感。四月正值松花湖“开江”,该馆也迎来游客到访高峰。
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认为,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乡村博物馆既承载着乡愁,也延续了农耕文化的血脉。时下,乡村博物馆与文旅产业结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乡村博物馆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也激发了广大村民捐赠藏品的热情。王惟娇正在考据一件新的藏品,她希望新馆建成后,让这些藏品“讲出”更新鲜的乡村发展故事。(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韩国执政党将召开紧急议员总会 讨论总统弹劾案应对方案
- 护航“三夏”,建行助力“麦”向丰收
- 中消协点名五月天演唱会订单异常
- “性别无差”,科研创新何以彰显“她力量”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婺城“辣椒村”:年产辣椒约3000吨 农民田里辣得欢
- 高校领导班子密集调整:多位校长跨省履新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沙尘蓝色预警信号
- 声动中国丨一起打开三夏好“丰”景
- 国际观察|“枪病”入髓折磨美国“病体”
- 京东总部1号园区整体启用 2025校招将提供16000个岗位
- 多伦多话剧团重启舞台 秋季将上演喜剧小品专场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光电产业领域专业赛在佛山收官
- 工信部:着力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
- 新疆吐鲁番多举措让冬季旅游“热”起来
-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已上报50项经验案例
- 美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首次载人试飞发射又被推迟
- 潮州日用瓷走俏广交会
- 中国A股周四上涨 沪指升破3100点
- 国铁南宁局南宁工务段唯一女技师:柔肩承重绽芳华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罗嗣海:建议支持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
- 热门推荐
-
- 南京鸭血馄饨“网红店” 双11争取卖出3000碗
- 突发!日本岐阜县7车连环相撞 致12人受伤
- 乌媒:俄军使用无人机袭击敖德萨
- 江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五年增长1.78倍 目前已达334万亩
- 积石山地震青海灾后农房维修加固项目全部竣工
-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京籍二孩以上家庭最高可贷到160万元
- 薛澜谈各国对人工智能态度差异
- 来谈,先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 春运首日24小时 安徽阜阳“车辆大夫”检修1.9万余辆铁路货车
- 首日,首批!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名录登记请来建行办理
- 瞿弦和等朗诵名家汇集2023第九届中国诗歌春晚
- 母乳喂养:家事亦国事
- 樱花季悄然开启 这些赏樱地等你打卡
- 爱尔兰和乌克兰签署双边协议 承诺对乌援助
- 今年前5个月石家庄海关RCEP签证金额超10亿元
- 探访福建宁德强制隔离戒毒所:新生,从这里开始
- 巴黎圣母院塔尖“初露芳容”
-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权益保障论坛在云南昆明举办
- 日本九州岛发生5.4级地震 震源深度150千米
- 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 国家级非遗项目“老子祭典”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