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7月27日电(记者杨舒)粳稻和籼稻是水稻的两个亚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杂交后得到的植株,其花粉常常严重不育,影响正常结籽。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水稻育种家。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科研团队,鉴定并深入解析了引起杂种花粉不育的最主效基因位点,破解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为培育更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万建民介绍,在育种上,利用作物的杂种优势正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据预测,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15%以上。但籼稻和粳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其杂交种上的花粉常表现出不育现象,不能结籽,严重影响产量。
由此,该研究团队在全基因组层面寻找引起这种杂种不育的“罪魁祸首”,最终“锁定”了其中一个效应最大的基因位点。分析发现,该位点由一对独特的基因组成,它们成对出现,其作用就如“破坏者”和“守卫者”。
“破坏者”基因能对所有花粉产生伤害作用,引起花粉的败育;而“守卫者”基因能阻止“破坏者”基因的伤害作用,使花粉正常发育。研究团队进一步详细解析了“破坏者”基因和“守护者”基因在细胞内部具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以说,该研究首次从分子层面阐明了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实现了该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
研究团队就此解开了粳稻和籼稻杂种花粉的不育之谜:这对基因是在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中进化出来的。后来,经过人类的驯化,这对基因被一部分籼稻继承,而粳稻却没有继承。因此,这对基因在水稻种间或亚种间的分布不均匀,它们相互杂交时,后代杂交种的部分花粉中不携带这对基因,由此引发了杂种不育现象。
万建民表示,利用本次研究的发现,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规避花粉败育而引发的不育问题,从而推进水稻亚种间杂交稻高产品种的培育。相关研究成果7月26日发表在《细胞》上。(光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人鱼冠军表演秀在广州举行 融合奥运元素受欢迎
- 旅游高峰将至 北京开展暑期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
- 女装退货率达历史高峰:商家上演闭店潮,有卖家还在处理双11退货
- 近500支龙舟队挥桨竞渡 湖南怀化传统龙舟赛集中展现特色龙舟文化
- 如何延长卵巢癌患者生存期?专家:推广维持治疗、提升维持治疗规范化水平
- 加沙停火谈判陷入僵局,内塔尼亚胡确定进攻拉法日期
- 上海补贴1.5亿元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 帮在关键处 扶到心坎上
- 洪涝灾害发生时,如何防范疾病传播?发生泥石流或建筑物倒塌有人员受压,或者溺水、水中触电该如何急救?……权威解答来了!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九项重点任务
- 韩国全网直播“抓总统”,又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
- “Z世代”护卫战机翱翔:不畏苦累 精益求精
- 让流量变“留量” 古都开封将“宋文化”融入文旅全链条
- 聚焦2023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地毯的世界 世界的地毯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脉脉CEO林凡:大模型时代,白领工作将逐渐平台化
- 如何消除数字鸿沟 让老年人共享数字生活?上海多领域探索→
- 国内首部系统评估中国智库发展的著作出版
- 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经济运行平稳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 国际最新研究:月面发现潜在可进入洞道 或可选址为月球基地
- 青海2022年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144起 成因系地形、降水等
- 热门推荐
-
- 原创大师剧上海公演 演员、医护携手演绎儿科大家陈翠贞为儿童健康操劳的一生
- 重庆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2025年春运首日火车票今起开售 购票有新变化
- 安全应急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 这些展馆组织活动能参观,为何游人却吃“闭门羹”?
- 专家:广州十三行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缩影
- 修复进度加快 河北各地受损水利设施修复情况如何?
- 青藏高原近40年年均蒸散发量达9300亿吨
- 或改革求生,或被撤并自然消亡——百年乡校新生
- 谢锋:中国坚持“开门”“修路”“挂钩”,与世界分享改革发展红利
- 宁夏银川投放近2000万元消费券 为市民游客献上新春商贸文旅“大餐”
- 世界目光聚焦杭州亚运会:促进文化交流 彰显亚洲团结|世界观
- 金观平:全链条全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迎来拆解回收利用业务首架飞机
- 茉酸奶致歉:安排涉事门店即刻闭店,并永久解约
- 湖南华容:“中国棉纺织名城”的蝶变新生
- 广西茶叶“茗片”飘香西子湖畔 近百种名茶引客商追逐
- 南航集团国庆假期计划执行2.3万个航班
- 马克龙首度评论2024年法国议会选举结果:没有赢家
- 民众在太湖之畔感受“设计融入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