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7月27日电(记者杨舒)粳稻和籼稻是水稻的两个亚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杂交后得到的植株,其花粉常常严重不育,影响正常结籽。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水稻育种家。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科研团队,鉴定并深入解析了引起杂种花粉不育的最主效基因位点,破解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为培育更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万建民介绍,在育种上,利用作物的杂种优势正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据预测,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15%以上。但籼稻和粳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其杂交种上的花粉常表现出不育现象,不能结籽,严重影响产量。
由此,该研究团队在全基因组层面寻找引起这种杂种不育的“罪魁祸首”,最终“锁定”了其中一个效应最大的基因位点。分析发现,该位点由一对独特的基因组成,它们成对出现,其作用就如“破坏者”和“守卫者”。
“破坏者”基因能对所有花粉产生伤害作用,引起花粉的败育;而“守卫者”基因能阻止“破坏者”基因的伤害作用,使花粉正常发育。研究团队进一步详细解析了“破坏者”基因和“守护者”基因在细胞内部具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以说,该研究首次从分子层面阐明了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实现了该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
研究团队就此解开了粳稻和籼稻杂种花粉的不育之谜:这对基因是在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中进化出来的。后来,经过人类的驯化,这对基因被一部分籼稻继承,而粳稻却没有继承。因此,这对基因在水稻种间或亚种间的分布不均匀,它们相互杂交时,后代杂交种的部分花粉中不携带这对基因,由此引发了杂种不育现象。
万建民表示,利用本次研究的发现,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规避花粉败育而引发的不育问题,从而推进水稻亚种间杂交稻高产品种的培育。相关研究成果7月26日发表在《细胞》上。(光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53名布基纳法索军方人员在与武装分子的冲突中死亡
- 头痛欲裂是因为太阳发“脾气”?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向“新”谋发展 共浇“石榴花”
- 文化名城、秀丽山水、地貌奇观……桂林,其实也没什么
- 写好活化利用“大文章”,让古老大运河不断“流”新篇
- 女性心血管病高发 竟有这些“特殊原因”
-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电冰箱等12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 塔里木油田荣获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荣誉称号
- “吉林一号”宽幅02A星亮相 较上代星大幅减重
- 全国 65支队伍山西太原“空中竞技” 无人机比赛展风采
- 浙江文化观察:东南最名邑,何以成为精神“富矿”?
- 少儿美术比赛为何成为抄袭“重灾区”
- 仇恨言论泛滥的警钟为华盛顿而鸣
- “熊孩子”乱充值,平台该退多少怎么定?
- 时隔20多年 稻香村“现摇元宵”回归
- “最北铁警”极寒中坚守 护航旅客元旦出行
- 2024矿业、锂电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
- 泰国气象部门发布极端天气预警,预计37府受影响
- 新质生产力助力新疆油田加快走入绿色转型之路
- 联合国宣布拨款2.5亿美元帮助19国脆弱人群应对饥荒等多重危机
- 热门推荐
-
- 印度比哈尔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 致3人死亡
- 汪苏泷《21世纪罗曼史》同名概念展开幕
- 浙江龙游:写满心愿的网约车让温暖前行
- 上海破获首例非法制造、销售、使用假电子发票案
- 深圳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7%
-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亮相桂林艺术节上演明朝版“绝地求生大逃亡”
- 俄乌局势进展:俄敦促落实黑海运粮协议涉俄部分内容 乌称在激战中取得“部分”成功
-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第二十七届葡萄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吐鲁番市召开
- 财政“活水”注入中国传统村落 撬动社会资金5800余万元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炎炎夏日,你知道中老铁路上的鲜花、榴莲怎么运吗?
- 银川市第七届农业嘉年华活动举行
- 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讲好山东故事,齐鲁非遗文化惊艳国际
- “金飞燕”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嘉年华活动启幕
- 在产业链中创新 皖企发展新质生产力见闻
- 俄乌局势进展:乌防长称已收到首架F-16战机 俄方称挫败三架袭击莫斯科的乌无人机
- 泰康之家·甬园开业,泰康宁波国际医养园区正式亮相
- 以球会友 2024沪台大学生乒乓球友谊赛举行
- 热带气旋“奇多”袭击法属马约特岛 已致14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 前三季度全国新增消费品1518.5万种
- 视频丨“美国正处于对中国的‘神经质’恐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