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观察:东南最名邑,何以成为精神“富矿”?
河姆渡遗址 项菁 摄
中新网宁波4月23日电(记者 项菁)“东南最名邑。”这是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笔下的余姚。千百年过去,地处浙东宁绍平原的余姚GDP超1500亿元,居于中国百强县前列。其背后,生生不息的文脉是不竭的精神财富。
余姚自古是人文渊薮之地,从以河姆渡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到以王阳明等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再到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三大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余姚独特的文化气质。
记者近日走进这一“文化宝库”,历史文脉俯首皆是,文化瑰宝正被活态传承。
在浙江全省迈向共富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路上,余姚因地制宜盘活文化资源,依托古镇、博物馆、书房、节会等载体,解码文化基因、挖掘文旅资源、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与世人共享这方精神“富矿”。
解码文化基因 让“诗和远方”近在眼前
雪糕、钥匙扣等阳明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以阳明诗词为名的甜点美滋美味,印着“知行合一”字样的梁弄大糕“圈粉”无数……走进余姚市区阳明古镇,白天烟火气十足、夜幕下灯光璀璨,沿街不少商铺纷纷融入“阳明元素”。
“这里绝对是余姚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冲着阳明文化和古镇流量,意大利外商Nanni开了一家意大利酒吧餐厅,每当夜幕降临,八方来客前往打卡,“游客可以在古色古香的街区享受不同的喜悦”。
这是阳明文化活态利用的剪影,也是当地推动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当前,浙江正在大力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解码文化基因,重在解码,难在利用。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是活化利用的关键。”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周凌宏受访时介绍,近年来,余姚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通过解码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加强其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
“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河姆渡遗址自1973年发现至今,已有五十载。余姚市河姆渡博物馆副馆长姚小强受访时说,近些年,在各界共同努力下,具有代表性的河姆渡文化考古新成果不断涌现,比如2020年发掘的井头山遗址又把余姚人文历史源头从7000年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为纪念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五十周年,今年余姚启动“发现河姆渡——中国余姚河姆渡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包括“发现河姆渡”沉浸式实景体验活动、“发现河姆渡”全球华人寻根之旅、大型交响音画《河姆渡》首演等十大主题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河姆渡文化是浙江文化的地标,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姚小强谈及,希望市民、游客在河姆渡文化中“静下来”“慢下来”,多维度感受七千年的灿烂文明。
在余姚,让人感受到“诗和远方”近在眼前的,还有“家门口”的阳明文化和红色文化。
作为“明代一哥”王阳明的出生地、成长地和讲学地,眼下,余姚正加快推进阳明古镇项目建设,打造集心学传播、研学培训、休闲观光、度假及历史文化街区运营为一体的“阳明故里、心学圣地”。同时规划打造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阳明纪念馆”,重建“姚江书院”。
五一“小长假”未到,四明山一带就已经迎来旅游热潮,特别是梁弄镇横坎头村成为热门打卡点,带动周边农特产品热销。余姚市阳明文旅集团副总经理胡勇杰受访时说,“我们投资1.5亿元开发的浙东红村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希望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核心,探索以红色引领的乡村旅游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 以文“富民”更铸魂
探路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不可或缺。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此前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浙江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放眼余姚这片“文化的海洋”,公共文化服务浸润民众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读原著、聊心学、赏姚剧……分布在余姚大街小巷的“12空间仓”,已成为民众时尚新潮又极具特色的文化打卡点。不仅在城市,“12空间仓”还建到四明山、大岚、鹿亭等山区乡镇,村民在家门口也能乐享“文化大餐”。
2022年以来,余姚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半径,布局了356个小而美的“12空间仓”,与现有乡镇(街道)文化站形成有效补充。去年共推出1000余场公共文化活动,受益民众超130万人次。
“文化站、农家书屋、图书馆遍地开花。”家住四明山一带的村民向记者感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文化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余姚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黄士杰受访时举例,为让阳明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余姚开发《走近阳明》专题教育系列教材,开放“阳明书房”,推出“阳明家宴”等,开展“阳明文化六进”活动,扩大阳明文化“辐射圈”。
不仅有线下的“文化服务圈”,在余姚,民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指尖上的文化空间”。
阅读、演出、观展……从手机应用里点开“浙里文化圈”小程序,数千条视频随时随地观看。2022年,余姚新建8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已全面入驻“浙里文化圈”,推出讲座、展览、演出、志愿者公益演出等活动3000多场。
今年当地还将新增40个余姚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上新更多板块和内容,开通慕课、雅集、艺培等栏目,“24小时不打烊”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也融入到各种节会里。4月23日,随着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书香余姚”第十三届全民读书节启幕,各地再度掀起阅读热潮。譬如在陆埠镇,当地鼓励孩子们阅读《陆埠歌谣》《红色陆埠》,开展小学生歌谣朗诵比赛,同时向民间征集歌谣,弘扬优秀地域文化。
多年来,余姚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设“公共文化日”,布设新型文化空间,开展“百姓文化节”等活动,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级积极性,多维度“以文富民”。
作为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余姚市阳明文化书院也加入打造“文化服务圈”行列。余姚市阳明文化书院副院长谷丞挺受访时说,该书院定期举办文化沙龙,邀请业界专家学者探讨阳明文化,同时组织青少年、企业家开展研学游,沿着余姚、绍兴、江西等先生足迹,感悟阳明心学的内涵。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民众的精神食粮,这些都在余姚成为现实。如余姚市委主要负责人所言,要把余姚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转化为更强大的生产力,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地形越野车项目落地安徽休宁 沉浸式体验游获游客青睐
- 暴雨下多了也会影响啤酒销售 部分啤酒企业第二季业绩承压
- 中国代表:联合国应把握真正多边主义的方向,实现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安全,打造共同未来
- 超强台风“摩羯”逼近 海南拉响最高级别警报
- 冬季风暴导致美国超60万户断电 造成至少4人死亡
-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揭牌 面向东盟开放办学
- 说起文庙,如果只知道北京孔庙,那就out了!
- 广交会观察:中国体育用品闪耀全球市场
- 北方高温将持续至14日 华北东北多午后强对流天气
- 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将在江西举办 首次加入传统器乐类非遗项目展示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提示:端午节这几类人不宜食用粽子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8日起访韩 将会见韩总统尹锡悦
- 展现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精彩篇章
- 两部门: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 山东能源华丰煤矿突水事故剩余7人全部找到
- 中新真探:睡眠不足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
- 中日美学者齐聚日本京都共话黄檗学术研究最新成果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 河北升级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至Ⅰ级
- 浙江国画教师12年授课“洋学生”:让牡丹花香飘海内外
- 热门推荐
-
- “巴黎锌屋顶工匠与装饰工匠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120亿元→39.9万亿元!工业经济破浪前行
- 中国银联:2022年发放政府消费券带动交易规模近500亿元
- 《儿童文学》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 四川力争2030年森林储水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
- 未购买作负面评价,测评博主“恶评”被判赔偿2.3万元
-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韩媒:韩国小学班级规模恐在十年内降至个位数
- 今年入境泰国外国游客数量或达2850万人次
- 百度加快AI专利产业化进程
- 北京市东城区举办新就业群体慰问演出
- 黎巴嫩通信设备爆炸已致2968人伤亡 黎真主党称“等同宣战”
- 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 首单林业碳票交易签约
- 提升国产大豆产业竞争力
- 日媒:日美战机在日本海上空联合训练
- 专家学者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建言献策
- 保加利亚警方在一卡车中发现18名非法移民死亡
- 开年“拼经济”:制造强市如何练好“看家本领”?
- 澜湄国家共探可持续基础设施未来合作方向
- 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降水 冷空气继续影响东北地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