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活化利用“大文章”,让古老大运河不断“流”新篇
【地评线】荔枝网评:写好活化利用“大文章”,让古老大运河不断“流”新篇
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近日,“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成功举办,媒体记者沿着大运河寻脉古今,用镜头和笔触捕捉“运河之美”、感悟“运河文脉” 、记录“古运新生”,在线上线下引发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生动展现了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的巨大成就,也向世界有力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坚定决心。
绵延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时间的指针拨回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年来,从发布《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到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再到借助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实现近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千年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7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纵贯江苏全省南北8个地级市,是大运河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丰富、保存状况最好和航运利用率最高的区段。看江苏,今年6月,公布了第一批文物主题游径,其中“‘运载千秋’大运河文物主题游径”,以大运河沿线淮安、扬州、宿迁三市水工、漕运相关文物为主线,领略大运河作为流动文化、活态遗产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以10年为奋斗的新起点,用文气聚人气,让更多人了解运河、认识运河、走进运河,更好推动人流跟着文脉走,相信大运河必将成为新时代展示江苏形象、赓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十载尽心力,千年韵致传,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带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开展超过200项运河考古工作,60余项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其中7处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暑期旅游旺季到来,在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沉浸式”打卡。无论是一处处遗址的发现,还是一件件文物的出土,都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大运河考古成果与遗址保护的巨大成就。前进路上,水脉连着文脉,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必将有力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与增进民生幸福“同频共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文化符号。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内涵,写好活化利用大文章,更好彰显古今共融的大运河文化魅力,我们就一定能让古老大运河不断“流”新篇,在生生不息中迸发出新活力,进一步坚定亿万人民的文化自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王玉星)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9万多买混动,4挡电混SUV皓瀚DH-i成上班族首选
- 广西铁路部门加开或重联16对动车应对返程高峰
- 摄影师和牧民一同花6年时间拍摄完成首部罕见的雪豹纪录片
- 湖南举行系列科普活动 微观古老植物之美
- (乡村行·看振兴)江苏泰兴:“东方克雷蒙娜”黄桥奏响乡村“振兴曲”
- 上半年安徽各项存款增速长三角第一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
- 被传病危 马哈蒂尔社交媒体发照片晒康复进程
-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向西藏森林消防总队训练大队捐赠图书
- 2023年入境澳门旅客超2800万人次,岁尾单日旅客创新高
- 【地评线】中安时评:中国经济“质升量增”,稳健前行未来可期
- 日本强排核污染水贻害无穷
- 平价雪糕成今夏主流
- 中马燕窝产业专家汇聚钦州探讨产业转型升级
- 明日起 北京市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延长三年
- 巴基斯坦一清真寺突发爆炸 已致19人死亡90多人受伤
- 北京数字文化馆推出线上惠民活动 丰富市民春节生活
-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到底要不要管?
- 湖北警方破获一起跨省非法制卖枪支案
- 76岁侵华日军后裔吉林赤脚跪地谢罪
- 热门推荐
-
- 彩调剧《刘三姐》复排忙 以真情重塑经典
- 山西繁峙:立足资源优势 助力“文旅康养”出圈出彩
- 病况急转直下,日前防卫大臣岸信夫向众院提交议员辞呈
- “体验经济”凸显中国消费活力
- 浙江组建“买手团”赴进博会 拥抱“开放之机”
- 巴勒斯坦媒体称以色列发动海陆空袭击 以军否认
- 打造邮轮经济新增长点
- 崔克勤:广东木偶戏是高雅艺术 展现岭南文化气质
- ChatGPT创始人出席国会听证会 呼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监管
- 南苏丹与苏丹争议地区爆发冲突致37人丧生
- 朝中社:朝鲜首次试射新型战略巡航导弹
- 税务部门如何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国家税务总局回应
- 广西自贸区南宁片区五周年:面向东盟释放产业“磁吸力”
- 从蓝图到现实:合生me悦提前交付
- 百年老工矿城市如何蝶变? 江西萍乡: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
- “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太原“文化地标”月饼受热捧
- 中华老字号跨界融合 “新国潮”圈粉年轻人
- 河南今年秋粮产量预计超600亿斤
- 春运期间东航加大在湖北市场运力投放
-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我国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