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产品真有效吗?谁在“打”孩子眼睛的主意
普查眼轴长短+视力训练仪+多点离焦眼镜=“好的视力”
谁在“打”孩子眼睛的主意
近期,去眼科医院就诊、配眼镜的孩子比以往多了不少,甚至还有幼儿园的小宝宝。记者发现,在眼科检查中不同的医院说法不一,推荐的预防近视方法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网上各种护眼“小妙招”,使得焦虑不已的家长们越发无所适从。
现象1
近视防控先花16800
霍女士近日领着6岁的儿子来到家门口的一家眼科诊所做检查。在工作人员推荐下,她花198元做了一个检查套餐,包括专业近视风险评估、光学生物测量等项目,可以检查孩子的视力、眼轴状况、远视储备情况。
“孩子的眼轴长了,远视储备不太够,得特别注意了。”医生说。不仅如此,医生还称孩子的眼睛调节功能也出现问题,需要使用一些方法或者仪器进行训练,否则孩子的眼睛会受到影响,比如容易疲劳影响到注意力,看书时容易看串行看错内容,甚至做计算题看错加减号。
医生还说,从孩子的检查情况来看,眼轴数据不算好,角膜曲率指标也不太好,这两点都是决定近视与否的关键因素,还特别推荐了一款远像光屏视力训练仪,称该仪器能让孩子放松用眼,起到有效的近视防控作用,不过售价高达16800元。
霍女士不安之余又带着儿子去了一家眼科专科医院,虽然这次检查的眼轴数据和上次的非常接近,但医生的说法却不太一样。这位医生说,孩子的眼轴增长是在自然生长的范围内,视力也是正常的。当霍女士询问眼轴长度超过均值是否有问题时,这位医生解释说,均值只是一个参考值,没必要过度纠结数值,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卫生。在霍女士追问孩子是不是要近视时,医生也表示否定,答复平时注意防控即可。另外,针对之前那个诊所查出的眼睛调节功能问题,这位医生也说并没有发现异常。
现象2
价格不菲的小眼镜
刘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她也为孩子的眼睛操碎了心,“发现孩子的眼睛先天弱视,还有散光问题。”
上个月,刘女士带孩子去了一家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检查,在查完眼轴后,医生说眼轴的数据已经不太乐观了,到了这个年龄要注意防控,否则很快就会发展成近视。“等孩子的散光治疗好,将来有可能彻底摘下眼镜,所以无论如何要把近视防控做好。”医生的话戳中了刘女士的心,她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孩子做好近视防控。
结合孩子的视力问题,医生推荐配一款多点离焦眼镜,近距离用眼时可以戴上,坚持下来就能有效控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第一次听说这款眼镜,刘女士不太放心,打听了一圈后,发现身边有不少家长给孩子配了,但绝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眼睛已经近视了。
这款多点离焦眼镜价格不菲,一套配下来得4000元左右。刘女士去了不少医院,发现每家医院都有一套自己的特效产品,医生都说有针对作用,但到底哪个能起作用谁也不给打包票,“家长又不能不花这个钱,万一真有用呢,不能耽误孩子。”最终,刘女士还是咬牙给孩子配了这款眼镜。
现象3
观点相互“打架”,无所适从
“户外活动时间不够,就去阳光下晒眼皮,可以弥补不足”“阳光下干什么都好,看书都对眼睛好”“室内再亮也不如室外,在室内待久了没有近距离用眼也可能近视”……随着近视问题逐渐低龄化,家长们从四面八方获取到了诸多关于近视防控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些观点甚至相互“打架”,这让家长们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
关于“晒眼皮”和“去阳光下看书”的说法,北京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专业事务部主任吴敏告诉记者,所谓晒眼皮和在没有任何遮挡的阳光下看书,刺激眼睛、对眼睛不好,如果换成在树荫或者遮阳棚下,光线不斑驳也不刺眼就没太大关系;但如果黄昏在室外看书,还不如进屋开灯看书。“其实这些问题都是相对的,户外自然光可能比在室内强些,但要在户外看书,那肯定又不如在户外散步,再进一步说,在户外运动更好,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起到更多的保护作用。”
■追问
近视防控产品真有效吗?
市面上现在流行的全光谱灯、护眼灯等近视防控设备,究竟有用还是另有所图?
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专业事务部主任吴敏说,对于护眼灯的近视防控效果,目前没有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一般来说环境灯光要明亮均匀,但并不是越亮越好,简单的说,就是光线不能刺眼,明亮而且要柔和才行,否则眼睛会难受,甚至出现流眼泪的反应。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某种方式个别案例使用有效并不能说明问题,专业医生推荐的做法,都经过了严格的临床研究试验,或是观察较长时间得出结论,且相对风险较小。
现在市面上还流行一种近视治疗仪器——哺光仪,相当于一个电子眼罩,用重复低强度的红光照射辅助近视治疗。这种治疗仪器,因长期的安全性尚存争议,需要谨慎对待,如果家长一定要尝试,建议在权威且严密的眼底监测下进行。
至于哪种或者哪几种近视防控方法有效,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都是概率。但对个体而言,近视防控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定期观察,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或者更换,让孩子发育和防控过程中随时保持正轨。
■建议
严控孩子看电子设备时间最有效
近视防控手段是否有成体系、成标准的一套方法,让家长们能有范本可依?
疫情期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和线上网课时间增加,两个因素的叠加致使近视问题逐渐低龄化,也让已经近视的孩子加重了度数。面对这些情况,很多家长都有些不知所措。
(北京晚报 记者 骆倩雯)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金鸡电影市场启幕 175个项目签约
- 湖南成交首例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项目
- 中国移动上半年盈利逾761亿元 数字化转型收入为增长第一引擎
- 老牌旅游城市“翻红之路”
- 汽车、家具、家装三大赛道,如何抓住以旧换新机遇
- “令人不安!”报告称美国校园枪击案数量创历史新高
- 广西上思鲜笋破土而出 土特产推动乡村振兴
- (经济观察)演艺火热境外消费回流 海南提速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 “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取得新进展
- 故宫文创融合馆开馆 打造无障碍文化体验空间
- 中国首艘新能源轮渡船在沪启航
- 厦门警方破获部督特大跨境走私“迷奸水”案
- 江山如画丨山西河曲:秃岭披“绿装” 沟壑变桑田
- 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航海保障体系
- 第十四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合作项目引资额844.75亿元
- 2023中国文化计算大会举行 发布8项国家文化大数据团体标准
- 万用孔插座存隐患8年前就被禁了 你家还在用吗?
- 洪都拉斯两辆巴士迎面相撞致17人死亡 14人受伤
- 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开通美国芝加哥航线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和主要业务平稳增长
- 热门推荐
-
- 突发!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540公里
- 莫桑比克岛海域发生沉船事故致91人死亡
- 拜登紧急下令,美军空袭伊拉克境内伊朗支持的目标
- 56家企业科研院所及协会组织齐聚佳木斯 现场签约337.15亿元
- 一起诈骗案背后的“主犯”疑云
- 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发现夏代宫殿建筑群
- 工信部:中国钢铁长期定位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
- 博物致知|文物界又添新“网红”,当代年轻人爱逛博物馆
- 广东阳信高速全线首座隧道贯通
- 陈可之油画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 1月人民币对美元震荡走低 业界析全年走势
- 年产150万吨光伏组件项目动工 江苏宿迁“千亿产业”再落一子
- 劳动合同期满公司未续签,继续工作期间要支付两倍工资吗?
- 中新真探:晚上吃生姜等同于砒霜?
- 黑龙江:2024年进口食用水生动物同比增152.46%
- 精致四步 开启护肤仪式感
- 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启动
- 八大山人纪念馆展出80余件(套)名家名作 展千年江右文脉
- (寻味中华|饮食)“二十四桥明月夜”:伊家鲜味大不同
- 首位女国医大师刘敏如谈立夏节气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