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航海保障体系
中新社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26日在北京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时透露,到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海保障体系,实现了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
付绪银介绍,中国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长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了68.8%,并且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实时的更新服务,2023年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达到492万幅。
此外,中国还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建设水上安全通信网,作为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海上遇险安全通信服务;积极推进4G/5G建设和卫星通信应用,持续提升卫星宽带数据通信能力。
“航海保障是一项国际性很强的工作。”付绪银表示,中国作为国际航标协会、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理事国,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按照国际标准,为航行于中国管辖水域的各国船舶提供导航服务。
同时,推动北斗卫星加入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搜救系统。这也是继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之后的第四个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增强了中国全球遇险搜救的服务能力。
付绪银表示,中国将大力开展航海保障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化发展底座”;强化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推出智能化航海保障服务,加大力度推动航海保障事业适应航运事业的发展,在建立全球最大的航海保障网络的情况下积极服务,为国际航运作出贡献,引领全球航运业发展,不断提升航海保障的综合服务能力。(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报告:2023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稳健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 从一幅中国画学到的智慧(我和中国的故事)
-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 辽宁全新旅游宣传口号公布
- 乡村阅读空间——滋养“文化秧苗”茁壮成长
- 宁夏自主研发公路灾害识别报警系统上线
- 石家庄15家“城市书房”揭牌 为城市增添书香氛围
- 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返岗,河南将做好哪些保障?
- (经济观察)中国LPR调降,影响几何?
- 新疆哈密陆港中心运营开通
- 建设银行承办2024云南股权投资大会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贵州毕节:做好做实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 新疆奇台县:创全国冬小麦百亩以上连片高产新纪录
- 中国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外国友人感受到明显变化—— “我已经能像本地人一样支付了”
- 2023年度优秀京剧保留剧目展演将启
- 数字化助力打破非遗传承保护瓶颈 激活传统文化新魅力
- 华北北部能见度好转 台风“银杏”影响华南沿海局地或现大雨
- 台风“贝碧嘉”对申城影响逐步减弱:上海地铁、高速、高架、机场等逐步恢复通行
- 《自然》论文:雄性小鼠干细胞转化功能性卵细胞 约1%能产生后代
- 加拿大将在今秋首次设定临时居民目标数量 正收紧外籍工人引入
- 中越边境上的首个高铁春运:临近收官旅客仍络绎不绝
- 热门推荐
-
- “象征中塞友谊”!华春莹发帖透露这一特别赠礼
- 圈粉年轻玩家 国潮积木迈入大众视野
- 清爽叙事+温情视角 宏大主题纪录片也可如此有趣
- 江西省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构筑“人工智能+”新增长极
- 天津黄崖关长城文旅项目上新 《大明边塞》点亮雄关夜色
- 离700元仅一步之遥,金饰价为何涨这么疯?
- 行走赣鄱看非遗:豫章绣进校园 大手小手共传承
- 江西推进“交所融合”改革:“110+122”织牢农村道路安全网
- 重庆直飞河内客运航线推介会在渝举行
- 4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43元 上调3个基点
- 黑龙江省连续两日向松花江增殖放流184万尾鱼苗
- 探访“魔鬼大三角”白二爷沙坝:生态治理的绿色传奇
- 中马企业合作对接会举行 马官员冀加深两国经贸合作
- 国台办:希望广大台湾同胞自觉与“台独”顽固分子划清界限
- 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在沪拉开帷幕
- 江苏部分地区已形成初具规模的车联网基础设施覆盖
- 上海波音新机库在临港综合保税区开工
- 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开幕 推进“种业之都”建设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