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拉尼娜事件预计初春结束
科技日报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付丽丽)13日,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截至1月29日的最新监测表明,2023年1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续。不过,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环流现状以及国内外气候动力模式和统计方法预测结果,预计未来三个月,拉尼娜事件将于2023年初春结束。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当关键区(尼诺3.4海区,即西经120°—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低于气候平均态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此次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始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间拉尼娜状态持续。
国家气候中心一直密切监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情况,关注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据介绍,从次表层海温状况来看,2022年12月,赤道太平洋东经160°以东100米以上次表层主要受异常冷水控制。与此前相比,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的异常冷水明显减弱,特别是东太平洋200米以上的次表层海水显著回暖。不过从热带大气特征来看,沿赤道的垂直纬向环流距平场上,印度洋东部至赤道西太平洋为异常上升运动,而赤道中太平洋为异常下沉运动控制,表现出热带大气对拉尼娜的响应特征仍在持续。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闹元宵 传祝福——海外多国民众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 美国阿拉斯加州发生山体滑坡 已致1死3伤
- 第十四届漫博会在东莞开幕 全国首个潮玩与动漫产业蓝皮书发布
- 光合作用何时起源?国际最新研究在17.5亿年前微化石中发现证据
- 福建一批新材料新产品领跑全球 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稳健
- 问客、人机交互师…… 生成式AI创造新职业
- 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上线
- 新疆文化艺术节 | 美丽新疆之夜 奏响民族乐章
- 我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 创历史新高
- 重庆城轨快线璧铜线全线贯通
- 新一轮房企融资支持如何实施?“三个不低于”落地预期升温
- 中秋假期广州推出近千场文旅活动 市民游客共赏花好月圆
- 蒙内铁路上的异国师徒情
- 加拿大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在G7国家中率先降息
- 中新健康|汉堡吃出“形似尾巴”异物 华莱士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 北京举办禁毒预防宣教活动 警犬现场“嗅”本领
- 内蒙古首条可掺氢高压长输管道竣工投产
- 加美边境口岸彩虹桥重新开放 汽车爆炸案调查继续
- “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800万人次
- 广西高温转强对流天气 清明扫墓需防雷防雨
- 热门推荐
-
- 真我GT7 Pro正式发布 徐起:为用户带来超越所见的旗舰体验
- (第七届进博会)第四届碳达峰碳中和国际实践大会举行
- 北邮举办2023年校园开放日
- 中国前沿显示技术闪耀法国
- 西安多部门联合启动网约车行业“清网”行动
- “8.23”山西大巴事故处置纪实:“橙色力量”的112分钟极速救援
-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来自商丘的考古发现,追溯五千年文明源头
- 内蒙古首条可掺氢高压长输管道竣工投产
- 宁夏守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 外媒:一架美国MQ-9“死神”无人机被击落
- 海南岛内三大机场逐步恢复运行 8日计划执行航班391架次
- 第二届娄底旅游发展大会开幕 亿年崖壁前展诗画图卷
- 拜登登上“空军一号”时跌倒 网友:应该安一个电梯
- (身边的变化)浙江杭州:西湖畔上演盲盒音乐会
- 埃及公共汽车翻车事故已致12死33伤 车上载有大学生
- 王毅会见法国外长巴罗
- “红星耀天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革命文物故事展”在北京举行
- 外媒: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遭武装人员袭击 枪声阵阵
- 自动驾驶“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在北京开放
- 展现艺术新篇 西藏大学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写意》同步课堂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