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高风险人群需早期预防并规范治疗 以降低死亡风险
中新网北京11月25日电 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截至目前,我国心衰患者已高达890万人,其生存率与常见的癌症相当,且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专家提醒,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肥胖等疾病的心衰高危人群应及早预防,将治疗战线前移,实现从早期到终末期对心衰的全病程规范管理,以降低死亡风险。
心衰是心血管事件链的终末疾病,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和各种心脏异常所导致的心脏泵功能下降的结果。心衰的表现复杂多样,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休息或活动时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心跳快、踝部水肿、乏力疲惫、静脉压升高等。其中,气喘、水肿、明显的疲劳或疲乏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当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时,需加以警惕,并及时去医院就诊。因为一旦心衰出现急性加重,可能会发生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死亡风险随之升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教授介绍说,近30多年来,我国心力衰竭的标准化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且针对心衰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及防治均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心衰的整体预后仍较差,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均较高,同时全国心衰治疗均质化水平有待改善,这是当前心衰诊疗的两大难点所在。此外,多数心衰患者存在多病共存的特点,这也增加了治疗和预后管理的难度。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峻教授表示,心衰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五年死亡率大概在50%到60%,和常见恶性肿瘤的五年病死率相当。很多患者进展到晚期心衰阶段时,不仅要治疗心衰,还要治疗一些合并症。患者和家属不仅要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还要面临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致死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准确评估病情、深刻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早和恰当地治疗,以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衰目前很难根治,但可以早期预防。心衰的预防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防止有心衰危险因素者发生结构性心脏病;其次是防止无心衰症状的心脏病患者进展为症状性心衰,有临床证据显示,控制危险因素、治疗无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等有助于延缓或预防心衰的发生;最后是防止心衰加重、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肥胖、有心肌病基因变异或心肌家族史的患者等,都是心衰的高危人群。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心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40%至50%的心衰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约30%的心衰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症状,其病情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指出,心衰的早期预防对于有心衰危险因素的人群尤其重要。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老年人等容易发生心衰,“如果这些人还有心血管疾病,就更容易发生心衰了”。需要把心衰的高危人群识别出来,进而将他们现有的高危因素,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冠心病、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控制好,能够预防或延迟心衰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大高风险人群尽早治疗,降低再住院率、远期病死率
心衰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症状,如水肿、气喘、胸闷等,不影响血压、血钾,减少并发症及再住院率,降低远期病死率。为此,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这三类疾病的主要心衰高风险人群,应加强从早期到终末期的全病程规范管理,实现心衰的治疗目标。
张健表示,心衰高风险人群的早期干预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在药物治疗方面,应以显着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风险为主要目标,降低再住院率。应按照指南规范化治疗,例如按照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的耐受情况来使用标准化药物。一旦开始用药治疗,心衰患者需谨遵医嘱,切勿自行停药、换药,需按时足量服药。此外,患者要保持随访频率,在进行相应检查的同时,在医生的建议下对药物进行相应调整。
黄峻强调,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往往会忽视心率的管理。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心率不但是心衰预后不好的一个标志物,更重要的,它也是心衰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跳每分钟增加5次,可使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及心衰再住院率增加16%。如果有需要,心衰患者可以用一些不会对心衰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来降低心率,并且要注重日常的心率监测,如果出现症状加重,也要及时就医。
马长生提醒,如果心衰患者伴有慢性疾病,在治疗时需要强化综合管理。比如糖尿病,可以使用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能够改善预后的药物,减少患者卒中、心梗、心衰住院的风险。“尤其是减少心梗风险,就可以减少患者心衰恶化风险。”除了选择恰当的药物之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和盐的摄入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怎么吃、吃多少,都需要予以详尽的指导,这样才能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
此外,心衰高风险人群还应兼顾血钾的管理,当血钾大于5.5mmol/L时,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风险提高165%。且高钾血症易反复发作,不断增加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心衰患者的疾病治疗和预后管理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心衰患者需定期前往医院检查血钾水平,以防高钾血症危及生命。
最后,专家再次提醒广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关注和重视心衰的预防和治疗。心衰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点,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同样能够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家齐聚珠海以武会友
- 沈阳市全区域解除限购限售
- 重要交通、水利枢纽工程加速推进 点滴民生实事汇聚美好生活
- 接不接受加班?“00后”们这样说
- 天津联合6个国家历时3年完成制定一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 智能非万能,AI代替不了自我
- 幼儿园因放假预扣教师社保费 法院认为此举违法
- 古特雷斯发表声明谴责莫斯科音乐厅遭恐怖袭击
- 世界卫生日:专家呼吁职场人士关注心理健康
- 2024沈阳艺术季·青年戏剧单元拉开帷幕
- 运动最好天天坚持,不然效果会变差,不如不练?
- 黎巴嫩总统选举结果出炉 约瑟夫·奥恩当选
- 从严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保护投保人权益
- 司法部:经营者不得实施“价格歧视”“大数据杀熟”
- 国际识局:特朗普案让美国“掉入未知法律水域” 专家:美国分裂加剧
- 这场文旅盛宴的文化味,够劲儿
- 逾百名中国画家作品曼谷展出纪念中泰建交48周年
- 专家学者齐聚太原 助推“晋祠学”基础体系构建
- 全球视野青年创新出海交流会聚焦“科技创新”
- 柬埔寨财经部:加强税收征管措施
- 热门推荐
-
- “建”美好 行万里丨何处望江南 满眼风光在苏州
- 山东农民钻研棚菜种植近30年 带领村民“突围”致富
- 10月1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43个点
- (乡村行·看振兴)万亩林地变绿生金 江西安福牧草铺就致富路
- 上海春光正好 50万株郁金香中心城区陆续盛放
- “走进昆仑润滑花园工厂”活动在蓉举行 传播石油文化、展现最新技术成果
- 中新网评假国企乱象:假国企危害巨大 全社会应共讨之
- “超级中国县”大调研启动:求解县域经济发展密码
- 60年来,坦桑尼亚和中国一直亲如兄弟——访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哈米斯·奥马尔
- 医者李嘉的“新身份”
- 过境免签游持续火热 “老外”在浙江玩什么?
- 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在马来西亚开幕
- 诱导超量点餐 外卖食品成餐饮浪费重灾区
- 德国十余家企业组团访问中国 首站活动落地广交会
- 巴库气候大会进入闭幕倒计时 气候资金仍未达成共识
- 专家学者聚长春探讨加强汽车微电子技术创新发展
- 新冠疫情期间,如何正确挑选预制菜?
- 外媒:至少550人在沙特朝觐期间死亡
- 中新人物|弹奏“九霄环佩”的李蓬蓬,她的琴声响彻大洋彼岸
- 首届剑桥中国经贸论坛召开 搭建中英商界合作对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