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国际论坛开幕 中外嘉宾共话发展与合作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鸟瞰图。 北京市昌平区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国际论坛在京开幕。来自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专家代表、医疗机构代表、投资机构代表、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代表、国内外医药企业代表参与论坛主旨报告和圆桌对话,共同围绕当今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前沿共话发展与合作。
本届论坛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协,昌平区政府共同举办,以“探索生命共创未来”为主题,包括开幕式、主论坛和6场专题论坛。
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生机无限
开幕式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景和表示,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北京作为全国生命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集中发力于创新药、新医疗器械、新健康服务三大主攻方向,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构筑领先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昌平区作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聚焦聚力医药健康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凸显、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一批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成功上市、走向世界,特别是自2014年全国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开启以来,昌平区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
他指出,展望未来,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生机无限,今后将持续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监管领域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式创新,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科学监管、现代监管助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公众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在开幕式上表示,生命科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医药健康产业是当今世界创新最活跃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北京发挥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突出优势,着力将医药健康产业打造为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面向未来,北京将坚定不移地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优化服务配套,持续布局建设CMO第三方研发与生产服务平台、高端制剂研发技术平台等,创建国际一流研究型医院。进一步优化人才配套服务,加大战略科学家、首席医学官、企业创始团队等人才引进力度,强化签证、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瞄准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和重大需求,继续打造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大科学装置开放,吸引外资在京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
他宣布:2022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国际高峰论坛开幕。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未来可期
当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托马斯·苏德霍夫谈到,一直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合作。相信园区可以围绕可靠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开展顶级会议,为人们进一步了解科学界中彼此的动态提供绝佳机会,为促进国际互动做出重大贡献。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朱尔斯·霍夫曼表示,国际合作在实验室的工作中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应积极与其他团体、科学家广泛合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谈到,研究所在过去十几年里孵化出了百济神州、华辉安健、普沐生物、维泰瑞隆等企业。这些企业随着发展阶段不同,有的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医药企业,更多的还是瞄准全球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开发中国首创、国际通用的药物,一定要有原始创新,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发药物。
诺华集团(中国)总裁贝德年围绕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现状趋势分析,到2027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美元,肿瘤和免疫领域将带来最高的绝对增长。全球宏观趋势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人们对高质量药品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健康生态系统有几个当务之急:与更多的创新者建立联系,包括技术提供商、学术界、初创企业等;采用新的工具,如利用数据科学和数字技术来提高整个企业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提高药物发现和开发效率来满足药物开发要求等。
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医疗机构、投资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专家,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全球创新要素集聚流动,塑造开放创新生态圈,推动生命科学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2022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国际论坛除主论坛外,还将在11月18日至20日举办6场专题论坛,分别是由国家药监局指导、昌平区政府和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共同举办的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峰会;由国际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承办的中国药物研发创新论坛;由水木未来公司、新生巢公司共同承办的冷冻电镜与药物创新发现论坛;由昌发展公司、投中信息共同承办的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由诺德环宇公司承办的国际脑科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高峰论坛;以及由金斯瑞公司承办的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发展与合作论坛。(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薯”经济提振 薯制品扩容引领产业调整升级
- 马来西亚部分地区出现雾霾气候
- 重庆开启“冬游”模式 8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展“冬之韵”
- 马来西亚禁收发带网络链接手机短信以遏制诈骗
- 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发生一起3人死亡事故
- 社交网络上年轻人热衷找“搭子”存钱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赢得发展新优势
- (第七届进博会)港澳地区积极参加第七届进博会 387家企业参展
- 2024年山西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
- 10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91元 下调361个基点
- 2024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在北京亦庄开幕
- 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 宁波舟山港诞生双“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 为全球唯一
- 重点城市雨雪进程图:湖北湖南等地雨雪将短暂停歇 需及时清雪融冰
- 2024成都世园会倒计时60天:核心场馆已基本建成
- 湖南一冷藏车发现15名被拐儿童?警方:系谣言
- “双节”至,出行忙!粤高速公路高峰日车流将达915万车次
- 北京优化暑期文旅服务 增加夜间游览、热门景区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 3年新增残疾人就业5023人 呼和浩特交助残“成绩单”
- 探寻古代“职场那些事儿” 《2023端午奇妙游》引共鸣
- 热门推荐
-
- 警惕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危害
- 从“单一大站”转向“多点串联” 各地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
- 台风“摩羯”来袭 海南岛交通出行、景区运营受影响
- 重庆女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 助力“巾帼优品”出海
- 2024年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九成
-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超1.8万人死亡 加沙地带190万人流离失所
- 山东20余位援涿志愿服务队员平安归来 追忆救援一线故事
- “链”就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 徐工集团发布“领航·攀登”行动计划
- 延续冰雪季“宠客”诚意 黑龙江发力夏季旅游
- “双碳”目标提出3周年 学者建言抓住转向“碳排放双控”的“牛鼻子”
- 三星堆首个线下城市数字空间亮相
- 航拍江西庐山牯岭山城夜幕下的云海
- 拜登批准夏威夷州和田纳西州重大灾难声明
- 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高铁两线成豫皖互联互通的快速客运通道
-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洛阳启动
- 山西开行今年首趟“港澳”旅游专列
- 杜绝酒后驾驶,新国标严有严的意义
- 北京市出台新规:试行新房竣工前业主查验
- 春运第4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19144万人次
- 青海省玛多县突降暴雪 百余辆汽车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