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观察:“南宋四大家”为什么能齐聚杭州?
李唐作品《濠梁秋水图》(天津博物馆藏) 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中新网杭州3月28日电 题:浙江文化观察:“南宋四大家”为什么能齐聚杭州?
记者 童笑雨
春天的杭州,大家要么在看花,要么在看画。
“宋韵今辉”艺术特展近期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每天都是爆满状态,甚至增开周末夜场。
网友评价,“这是此生必看展”“错过了得等下辈子”。对美术工作者而言,此次展览更像是“朝圣”,因为这些作品都出现在教科书上,都曾临摹过。
展览之所以成为现象级,在于“难得”二字。现场展出的宋元明清传世书画,从全国多家博物馆借调而来,其中一级文物13件(套),不少属国宝。
最难得的是,展览还首次实现“南宋四大家”作品在“老家”杭州的齐聚。
宋画与西方文艺复兴绘画一样,被尊为东西两大文明的艺术高峰之一。“南宋四大家”是中国画史上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合称,他们是南宋山水画的集大成者,对元、明、清及现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以往,“南宋四大家”的作品是到博物馆打卡都难一睹真容的程度,更遑论联袂展出。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展人余旭红回忆,这场展览筹备了18个月。借展是最难的。
借展难,在于书画作品的“脆弱”性。
古书画界有句说法:“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古代书画的绘制依托于纸和绢,材质比较脆弱。在展出及转移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等要素的变化会不可逆地减损它们的寿命。
其次,书画文物在展出时间和次数上有严格限制,国宝文物展出一次至少“休眠”三年。常常是上个展览还没有结束,下个展览就已列入计划。这也导致它们很难被临时“请”出来。
李唐作品的借展,就遭遇“档期”问题。最适合“宋韵今辉”展览主题的李唐作品,分别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长夏江寺图》《采薇图》和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濠梁秋水图》。其中,《长夏江寺图》《采薇图》处于休眠期;《濠梁秋水图》原将在另一个展览上亮相,借展的难度,不言而喻。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图》是绢本设色画,由刘松年所作,属一级甲等文物,很少亮相,在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时都未展出。如何得到故宫博物院的借展支持,是个难题。
至于如何让借展方理解和支持,他列出几个理由:让“南宋四大家”在800年后回到家乡重聚;让对作品最有感情的杭州人看一眼800年前的西湖,寻找共鸣,这是杭州民众的幸福;“南宋四大家”的原作珍品在杭州展出,是几代艺术学人的愿望,也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的一堂美育课。
余旭红说,“南宋四大家”的作品都诞生在杭州,800年后的回归,是对中国古代绘画传统的一种致敬。“如果能和这四位大家对话,我想,他们也一定愿意带作品重返杭州。”
刘松年,因居住在清波门故号“清波”,而这一次展览就在清波门外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刘清波重回清波门,这种跨越时空的遐想让人倍感亲切。
李嵩的《西湖图》,被誉为是南宋的“航拍图”,能在画上看到西湖边的雷峰塔、保俶塔。800年后的今天,登上美术馆的天台,湖景与古画完全可以叠加在一起。
在西湖边展示南宋时的西湖,是一次时空重叠,也证明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如何向公众展示最好的作品,让他们得到共鸣,获得启发?对“南宋四大家”最能共情的观众,无疑是身处南宋故都的杭州人。
事实也是如此。刘松年的代表作《四景山水图》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珍品。这组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描写西湖四季景色,显示了画家对家乡山水的挚爱之情和对西湖景色的细致体察,令熟识西湖景致的杭州观众,穿越800年的时空与之情深共鸣。
借展,光靠说的还不行,还得看展陈条件。据介绍,“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展览,设施设备都是按照一级文物的展陈要求全新升级。
为了让文物减少移动,出库就得到保护,该馆还进行了模拟布展,在展柜中陈列等比例的复制件,方便策展团队随时调整陈列顺序。这个过程,持续了半年。“这样一来,文物一到,就能精准放置于展柜中。”余旭红说。
天津博物馆副馆长马驰说,这个展览创造了很多第一,不仅是“李刘马夏”的作品首次齐聚杭州,在全国美术界创造了第一,这么珍贵的文物在中国的美术馆里出现也是第一次。(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新文娱评热辣滚烫:贾玲让新年flag变得更具体
- 中外科学家揭秘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新发现
- 联名新式茶饮 19元就能体验的高奢品牌“走下神坛”?
- 北京拟加强新兴业态防疫管理 室内动物园须公示动物检疫证明
- 四川茶叶搭乘中亚班列(成都)出口乌兹别克斯坦
- 青海“海南州故事”彰显绿色算力发展优势
- 江西“护林员二代”:守护好山林 完好无损交给子孙后代
- 三支团队在气候解决方案大中华区决赛胜出 将参加全球总决赛
- 北京中轴线 一条涌动蓬勃生命力的轴线
- 青海省高速公路开启抗震救灾专用通道 免费时间至2024年1月18日
- 打卡安徽16市美食 创意传统糕点吸睛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与妻子分居 称“仍是亲密家人”
- “中国是纽埃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
- 快递业5项新国标将实施 重点聚焦提升服务质量和推进绿色包装
- LBMR技术亮相山西 参观者“探访”1600年前军事堡垒
- 歌声传递友谊 来看中国孩子们的法国之旅Vlog
- 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沿着长江,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 去年江西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同比增长9.5%
- 首届“嘉德观澜国际艺术图书嘉年华”在深圳启幕
- 去年前11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9%
- 热门推荐
-
- 国产量子计算机核心部件稀释制冷机成功下线
- 多领域指标“拾级而上”呈现积极态势 中国经济加力发展底气足
- 步步向前丨看2023半年经济 稳投资 补短板
- 坐着火车去拉萨!北交大师生沉浸式体验青藏线
-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闭幕
- 以色列战时内阁就如何回应伊朗袭击存在分歧
- 宁夏银川:儿童乐享冰雪运动
- 德国5月出口额环比下降0.1%
- 武汉“牵手”长沙 20万朵栀子花开启双城游
- 探索“中国乐派”的历史渊源 这部图书有何特点?
- 重庆累计减免环境保护税超12亿元 助力建设“无废城市”
- 工业生产回升向好 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增长
- 俄媒:俄罗斯坠机事件遇难者遗体被送往太平间
- 博物馆差异化发展大有可为
- 越高档的地方越抽象 为何一些公共厕所标识难以辨别?
- 2024年国际旅游业有望实现或超越2019年规模
- 抹茶产销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竟是这座山下小城?
- 百余名专家荟聚临沂 献策革命文物融通思政教育新路径
- 北京大部今明两天晴暖控场气温升 明日有望迎来今年首个30℃
-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涉嫌利用情报机构进行非法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