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迎来1158万毕业生 教育部多举措促就业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11月16日,随着2023届毕业生数据的披露,教育部也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既要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也要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为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教育部将持续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等专项行动。从2023年起,毕业生的求职就业手续也将进一步优化简化,推进取消就业报到证,并建立毕业去向登记制度。
2023届毕业生预计1158万人
据教育部网站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面对逐年走高的毕业生人数,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在社会化、市场化就业维度上,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且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也要积极参与。通知指出,教育部鼓励高校与对接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展集中走访。在符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各高校要举办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确保校园招聘活动有序开展。同时,高校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支持院系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
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中不得设置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歧视性条款和限制性条件。高校要配合有关部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于存在就业歧视、招聘欺诈、“培训贷”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招聘“黑名单”并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目前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歧视现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如性别歧视、院校歧视,这些都是阻碍大学生求职的因素,这次的提法也是为了更加公平地促进平等就业。”
不仅高校开展就业活动,教育部也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就业促进周”等系列活动。并优化升级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根据教育部要求,各省级大学生就业网站、高校就业网站,要在2022年12月底前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开展多项促就业活动
除上述招聘活动外,为促进2023届毕业生求职应聘,教育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举办“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大会”“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全国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为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各高校也要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供需对接,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同时,通知中还提及了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支持。要求各地各高校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向毕业生创业者倾斜,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为毕业生从事新形态就业提供支持,推动灵活就业规范化发展。
在政策性岗位方面,据通知要求,各单位要配合有关部门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安排,尽早安排高校升学考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考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组织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配合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明年的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从数据看,短期内的就业压力比较明显。但目前各项针对大学生的措施也比较多。”在毛宇飞看来,政策落地需要时间,未来就业整体还是会呈现比较稳定的趋势。
明年起简化就业手续
除了帮助毕业生找到心仪的工作,上完他们在学校的最后一课外,高校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服务工作也值得关注。对此,通知中特别提及简化求职就业手续相关事宜。包括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统称“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以及2023年起教育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等。
“取消就业报到证,更强调一种高质量就业导向。”毛宇飞分析指出,此前需要报到证的情况下,存在一些学生为了提高就业率指标,随便找一家公司入职的情况。“取消就业报到证之后,更能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而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方面,教育部及各地各高校将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健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做好不断线服务。
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也将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教育部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专业设置和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时隔三年回主场 北京女足盼关注
- 全国晚稻播栽近九成
- 南宁提速建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海南:将加强旅游行业规范和市场引导
- 湖北襄阳:江中沙洲打造城市生态绿心
- 中马厨师吉隆坡交流厨艺
- 湖北咸宁深耕大健康产业 聚力打造华中康养胜地
- 日本6.6级地震后,震中附近一座核电站出现故障
- 支持天文学基础建设的慈善信托项目备案成立 将助力筹建光学天文望远镜
- 葡萄牙严重干旱 葡农业部向欧盟求援抗旱
- 【桥见中国】走进“智慧零碳 津通世界”的天津港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在一滴水里看见太阳
- 杭州多地出招 让外卖小哥“畅行”“畅心”
- 让观众看到“女子力” 戚薇呼吁关注女性家庭场景痛点
- 无锡民族乐团在老挝奏响春之乐章
- 银川市第七届农业嘉年华活动举行
- 开渔节在即 广东阳江保障首批港澳流动渔船入境
- 大幅提升通行能力 西藏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新塔台今日投运
- 周鸿祎:人工智能将重塑新电商产品和业务
- 文明的坐标丨沈阳故宫“古韵悠然”
- 热门推荐
-
- 中国航司首度开通上海直飞北非航线
- 新疆昌吉10万株蝴蝶兰花竞相绽放
- 草本香融入烟火气 中医夜市“圈粉”年轻一代
- 中外学者共商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
- 黎巴嫩对讲机爆炸已致20死450余伤 美国称未参与其中
- “90后”覃丹:我给三峡文物当医生
- 中国上市纺织企业一季度营收和净利“双增”
- 非洲腰果产业前景广阔
- 四川甘孜州全力保障滞留车辆顺利过境
- 拜登赴佛州视察飓风灾情 宣布拨款6.12亿美元
- 中国—东盟数字生态合作论坛在曼谷召开
- 巴西阿拉戈斯州大巴坠崖已致17人遇难
- 老挝前副总理:老中两国合作成果让全世界眼前一亮
- 创新玻璃材料 创造智能生活
- 栀子花开“味”更浓 长沙文旅与乡村振兴特色栀子产业融合发展
- 印尼中苏拉威西省西北海域发生5.6级地震
- “经济第一大省”明年怎么干?从这三句“老话”里读出新意
- 梅德韦杰夫警告:你们也是“合法军事目标”
- 中新健康|中国疾控中心:汛期关注食品卫生,警惕病从口入
- 和田旅游打造“新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