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萌新初入幼儿园,家长别犯这些错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宁
“我不要去上幼儿园,就不去……”又一批小萌新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门口又上演了哭闹大戏:有的孩子从起床开始就大哭不止;有的在幼儿园门口紧紧拽着家长的衣服不肯撒手;有的被老师抱进幼儿园仍旧撕心裂肺大哭……而目送孩子入园的家长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他们看着孩子声嘶力竭地哭,既心疼又无措。当孩子哭着说不想去幼儿园时,身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办?
入园焦虑,是孩子必经的阶段
对于刚上小班的孩子来说,面对新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学,他们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分离焦虑。英国儿童心理学家John Bowlby指出,刚进幼儿园,孩子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抗。这个阶段通常表现最为强烈,孩子会使用哭、闹、打滚、打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第二阶段:失望。这个阶段孩子虽然还会哭泣,但是表达方式会逐渐减少,并不想理睬别人。
第三阶段:释然。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以后,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对小伙伴不再陌生,孩子开始释然,接受集体生活,爱上幼儿园。
“所以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是正常的,这有利于他们情感的宣泄。家长只要坚持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多则一个月,少则三五天,孩子就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广东省公安厅幼儿院老师廖育贤说。
学会分离,也是家长的必修课
廖育贤指出,孩子入园哭闹,是典型的分离焦虑。“小班的小朋友从家庭生活进入到幼儿园生活,人际关系发生了改变,要长时间离开与自己亲密相伴的家人,心理上会极度不适应,所以孩子会哭闹,这是正常的现象。”廖育贤强调,对于分离焦虑,家长要重视,要在入园前多与孩子聊幼儿园的事情,让孩子慢慢接受自己即将上幼儿园这个事实。
为了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少家长会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认识幼儿园的老师,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廖育贤认为这种做法特别好,“我们幼儿园在每年6月底就会提前开小班新生家长会,邀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幼儿园熟悉环境,我们也会在家长会上给家长详细讲解分离焦虑相关事宜,建议家长与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沟通。”
廖育贤认为,不仅是孩子,家长也会有分离焦虑,“很多时候家长的分离焦虑甚至比孩子更严重,这种焦虑的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其实3岁左右的孩子对大人的情绪特别敏感,如果家长过分紧张孩子是能感知到的,这对于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很不利。所以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多的担心。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家长要相信孩子”。
廖育贤提醒,家庭成员间一定要达成共识,“有些家庭是祖辈帮忙一起带孩子,祖辈们可能会偷偷在幼儿园门外看孩子。孩子在幼儿园一旦发现有熟悉的亲人,也会忍不住大哭。家长要明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有同龄小朋友一起玩,大家一起做游戏、玩玩具是很开心的事情。孩子可能前一秒在家长面前号啕大哭,后一秒见到班里老师或小朋友,就开开心心玩耍了”。
孩子入园后,家长别犯这几个错
广州市海珠区为明幼儿园园长龚雪慧建议,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要尽量避免以下几个现象:
●【一味妥协,一哭就不送】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家长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其实会让孩子认为只要我哭就可以不去幼儿园,那么当家长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就会哭闹得更厉害。
●【送两天,歇一天】坚持送园,对孩子适应幼儿园至关重要。家长有时为了缓解孩子的心情,常常会送两天停一天,这样不利于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倍功半。
●【“哄骗”孩子入园】千万不能采用“哄骗”的方法送孩子上幼儿园。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讲清楚,“每天宝宝应该上幼儿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不能在那里的,但是每天等宝宝吃完饭、睡好午觉,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准时来接宝宝的。”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之后,不管孩子什么态度,都要坚决果断地离开。
●【不打招呼,“偷偷”溜走】有些家长常常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可是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因无法确认父母什么时候会在,什么时候会离开,而更加不安。
●【孩子哭了,再多陪他一会儿】小班孩子第一次离开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哭闹是正常的。家长要信任老师,将孩子送到后马上离开,家长停留的时间越长,孩子的适应时间就越长。家长离开后,老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投入到园内生活中。
●【不放心孩子,在窗户外偷偷看】家长不放心孩子,会悄悄地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否适应,但是一旦被孩子发现家长在外面,孩子原本平复的情绪又会被影响。
●【回家后用食物“奖励”孩子】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上学非常不容易,一回到家,买上一大堆零食,先哄孩子开心。但这样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不利。还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没吃饱,想方设法地给孩子补充营养。殊不知,有些孩子在入园的头几天,胃口会有所下降,额外补充的食物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欧盟向乍得追加1000万欧元援助应对苏丹人道主义危机
- 北京丰台加快培育特色产业 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跃升
- 青海三江源牧民摄影师:用相机呈现生态影像长卷
- 61年来最强高温 因何而来 有何影响 如何应对
- 90余名香港师生领略黄浦魅力 感受沪港同根同心
- 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今年突破1500万吨
- 上交所表示交易已陆续恢复正常
- 青海正逐步建立以三倍体虹鳟养殖为主体的沿黄冷水鱼产业链
- 数字互动与元宇宙大会在福州举行
- 陕西微短剧加速崛起 将拓虚拟电影等新业态
- 北美票房:《怪奇大法师》蝉联冠军
- 塞罕坝“二次创业”年度目标任务确定:森林覆盖率达82.5%
- 21国代表在云南西双版纳共话国际传播新路径
- 北京门头沟多措并举保障民众温暖度冬
- 报告:2023/24年度新西兰乳制品出售将继续低迷 中国市场是“翻身”关键
- 能减肥,能防癌,还能调血脂…… 这类食物,我们很容易没吃够量
- 广西加大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力度 持续优化交通营商环境
- 斩断简历倒卖黑色产业链
- 周末北京晴天在线早晚时段寒意足 下周一新一股冷空气来袭
- 激活“文化+智造”双螺旋基因 让年轻人越来越爱中国造
- 热门推荐
-
- 特斯拉因自动驾驶问题将在美召回超203万辆车
- 全国林业院校校长南京共话数字化转型
- 安徽黄山中秋国庆假期迎客19万余人
- 约旦外交部:14名约旦公民在沙特朝觐时死亡
- 令人不安!美国毛伊岛大火幸存者面临挣扎生存的困境
- 工信部:5G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
- 中国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热播50多个国家和地区
- 《“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出版座谈会召开
- 以色列国防军称袭击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据点
- 外卖骑手超长时间跑单将被强制休息,效果如何
- 美政客承认“盯上”乌克兰矿产资源 网友:原形毕露了
- 北京地铁昌平线突发故障?官方:组织紧急救援和疏散
- 专家:感染奥米克戎症状普遍较轻,后遗症风险大幅降低
- “舞”出中国好故事 传统文化题材舞剧频频破“圈”
- 【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 中国电科2025年度工作会议: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大国重器
- 广西持续深化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胖”怎么办?北京疾控提醒:每周减重0.5公斤是理想速度
- 印尼举行2024年大选首场辩论 三候选人唇枪舌剑
- 四川康定山洪泥石流318国道受灾段将于8月7日管控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