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萌新初入幼儿园,家长别犯这些错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宁
“我不要去上幼儿园,就不去……”又一批小萌新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门口又上演了哭闹大戏:有的孩子从起床开始就大哭不止;有的在幼儿园门口紧紧拽着家长的衣服不肯撒手;有的被老师抱进幼儿园仍旧撕心裂肺大哭……而目送孩子入园的家长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他们看着孩子声嘶力竭地哭,既心疼又无措。当孩子哭着说不想去幼儿园时,身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办?
入园焦虑,是孩子必经的阶段
对于刚上小班的孩子来说,面对新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学,他们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分离焦虑。英国儿童心理学家John Bowlby指出,刚进幼儿园,孩子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抗。这个阶段通常表现最为强烈,孩子会使用哭、闹、打滚、打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第二阶段:失望。这个阶段孩子虽然还会哭泣,但是表达方式会逐渐减少,并不想理睬别人。
第三阶段:释然。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以后,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对小伙伴不再陌生,孩子开始释然,接受集体生活,爱上幼儿园。
“所以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是正常的,这有利于他们情感的宣泄。家长只要坚持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多则一个月,少则三五天,孩子就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广东省公安厅幼儿院老师廖育贤说。
学会分离,也是家长的必修课
廖育贤指出,孩子入园哭闹,是典型的分离焦虑。“小班的小朋友从家庭生活进入到幼儿园生活,人际关系发生了改变,要长时间离开与自己亲密相伴的家人,心理上会极度不适应,所以孩子会哭闹,这是正常的现象。”廖育贤强调,对于分离焦虑,家长要重视,要在入园前多与孩子聊幼儿园的事情,让孩子慢慢接受自己即将上幼儿园这个事实。
为了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少家长会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认识幼儿园的老师,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廖育贤认为这种做法特别好,“我们幼儿园在每年6月底就会提前开小班新生家长会,邀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幼儿园熟悉环境,我们也会在家长会上给家长详细讲解分离焦虑相关事宜,建议家长与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沟通。”
廖育贤认为,不仅是孩子,家长也会有分离焦虑,“很多时候家长的分离焦虑甚至比孩子更严重,这种焦虑的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其实3岁左右的孩子对大人的情绪特别敏感,如果家长过分紧张孩子是能感知到的,这对于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很不利。所以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多的担心。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家长要相信孩子”。
廖育贤提醒,家庭成员间一定要达成共识,“有些家庭是祖辈帮忙一起带孩子,祖辈们可能会偷偷在幼儿园门外看孩子。孩子在幼儿园一旦发现有熟悉的亲人,也会忍不住大哭。家长要明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有同龄小朋友一起玩,大家一起做游戏、玩玩具是很开心的事情。孩子可能前一秒在家长面前号啕大哭,后一秒见到班里老师或小朋友,就开开心心玩耍了”。
孩子入园后,家长别犯这几个错
广州市海珠区为明幼儿园园长龚雪慧建议,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要尽量避免以下几个现象:
●【一味妥协,一哭就不送】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家长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其实会让孩子认为只要我哭就可以不去幼儿园,那么当家长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就会哭闹得更厉害。
●【送两天,歇一天】坚持送园,对孩子适应幼儿园至关重要。家长有时为了缓解孩子的心情,常常会送两天停一天,这样不利于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倍功半。
●【“哄骗”孩子入园】千万不能采用“哄骗”的方法送孩子上幼儿园。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讲清楚,“每天宝宝应该上幼儿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不能在那里的,但是每天等宝宝吃完饭、睡好午觉,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准时来接宝宝的。”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之后,不管孩子什么态度,都要坚决果断地离开。
●【不打招呼,“偷偷”溜走】有些家长常常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可是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因无法确认父母什么时候会在,什么时候会离开,而更加不安。
●【孩子哭了,再多陪他一会儿】小班孩子第一次离开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哭闹是正常的。家长要信任老师,将孩子送到后马上离开,家长停留的时间越长,孩子的适应时间就越长。家长离开后,老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投入到园内生活中。
●【不放心孩子,在窗户外偷偷看】家长不放心孩子,会悄悄地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否适应,但是一旦被孩子发现家长在外面,孩子原本平复的情绪又会被影响。
●【回家后用食物“奖励”孩子】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上学非常不容易,一回到家,买上一大堆零食,先哄孩子开心。但这样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不利。还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没吃饱,想方设法地给孩子补充营养。殊不知,有些孩子在入园的头几天,胃口会有所下降,额外补充的食物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央行、外汇局:拓展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大梦归离》上线,国剧虚拟制作技术应用又获新突破
- 直击暴雨袭粤:部分水浸地区水深及腰
-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时间管理“小能手”
- “家在武汉”工程实施逾十年 外籍人士积极融入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1.8秒播种一盘秧,湖南智能育秧跑出“加速度”
- 安徽合肥、滁州、六安市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原推特大楼竖起发光的“X”标志 居民抱怨:太刺眼!
- “美国的一场噩梦”?海上码头被批作用不大 或下月拆除
- 融合“直播带岗”模式石景山办校园招聘会
- 光伏产业链产能阶段性过剩 为何仍有大量企业选择扩产?
- 广东个体工商户数量突破1000万户
- 高铁“遛娃舱”体现服务温度
- 全国各地优秀博士后科研人员赴辽宁开展科技服务与锻炼
- 羊城“变身”科技的海洋 专家学者现身科普讲坛传递科技之声
- 中国(广西)—越南(广宁)白内障治疗救助项目启动
- 截至去年底中国共颁发各类质量认证证书375.9万余张
- 湖南江永以香芋产业助农文旅深度融合
- 第二十一届ChinaJoy定于7月26日至29日举办
- 网络文学如何成功影视化?专家学者热议“IP改编大年”
- 热门推荐
-
- 如何破解“现金流之困”,让企业轻盈奔跑
- 台湾青年走进宁夏:百闻不如一见
- 美媒:哈里斯卸任前将访问新加坡、巴林和德国
- 民政部征求意见:内地居民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
- 海南离岛免税店“双十一”促销线上线下齐发力
- 清明节期间珠江流域将迎来入汛后首场持续性强降雨过程
- 官方通报小学生夜晚出校园被老师掌掴脚踢:涉事教师停课
- 清明时节采茶忙 共赴一场属于春天的访茶之旅
- 中国税务机关公布三起网络主播偷税被处罚案件
- 避免AED“装得上用不了”,监管和维护需到位
- 《繁花》热播,沪港合作涌现“新焦点”
- 广东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2.2亿吨
- 浙江开展金融专项行动 聚焦投资消费领域“出实招”
- 央行:2023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5.74万亿元
- 白皮书:中国能源绿色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引擎
- 云南勐绿高速公路全线最长隧道右线贯通
- 从战略高度抓好稳就业
- 在沪外籍人士体验中国传统中秋文化
- 氟泽雷塞片获批上市 专家希冀推动肺癌精准治疗发展
- 湖南自主研制盾构机首次出口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