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正当时 考生和家长应考虑哪些因素?
央广网北京6月16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李杨)2022年高考落下帷幕,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近期关注的焦点。在志愿填报环节,每位考生对大学所在城市、所学专业及未来发展的选择都不尽相同。今年的高考填报有哪些新变化?考生和家长要考虑哪些重要因素?
随着今年高考的结束,现在各个省市陆续进入了高招志愿填报的阶段。填报志愿也成为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河南高考生家长孟先生是“75后”,对孩子志愿填报非常上心。他说:“老是说‘三分考,七分报’,所以填报志愿我们是花费精力最大的。第一,我们开始频繁听讲座,听关于如何填报志愿,关键就是对各个学校的了解,各个学校的优势学科在哪,孩子是否感兴趣。我非常看重城市整体的文化氛围,包括城市的底蕴,(是否)很多年轻人都在,非常有活力。”
河南高考生李磊就很重视大学4年时光将在什么样的城市度过。他告诉记者:“我选志愿时,会更多考虑城市的因素,因为我觉得是4年要待的地方。比较偏向南方的城市,因为他们相对来说经济更发达,各方面也会更开放一点。对于我来说,我的视野也会更加开阔,增长见识。”
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孟凡周看来,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高校时,城市是很靠前的参考因素。孟凡周说:“高校所在的城市以及学校的具体地理位置,他们想要了解这种信息,主要是判断将来他的孩子生活城市的环境以及潜在的资源有哪些。”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教学副主任刘铁成觉得,就像在北京,考生和家长要对北京的高考志愿相关政策有一个整体的学习,明白哪些政策是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家长不太熟悉的一些专业,比如提前批录取,很多家长可能是目前只是想去研究关于本科批次的录取,但是他可能会漏掉提前批的一些机会,例如提前批里面一些军校、警校,包括某些大学双培外培,这些必须真的去了解。因为在一些双培外培的院校里面,可能会有一些不错的选择。”刘铁成表示。
河北省邯郸市教科所新高考研究室主任乔双林认为,关于高考志愿的填报,个人专业志向、就业取向、城市喜好、就学地域、家庭状况都是重要因素。“高分考生一般不会本科就业,可以选择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的高水平大学优势专业,便于将来进一步深造。中低分考生本科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意愿也不太强烈,他们可在意向就业的城市选大学,选择适用性、技术性强的专业,便于将来就业。”乔双林说。
而对于文理科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乔双林个人认为:“文科专业性相对较弱,分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文科强校和综合大学,不必苛求专业,以便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理科类在遇到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纠结时,相对更强调专业。”
从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高考志愿趋势报告》来看,在热门专业榜单上,法学位居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紧随其后。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陈志文认为,没有一个人敢信誓旦旦笃定,某个专业过两年一定火,一定好就业,因为都是在不断变化。考生和家长不要只看什么热门就选什么,还是得选适合自己的。“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学科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今年新增几个专业,主要是人工智能这类的交叉学科。我并不赞同本科学人工智能,我强烈建议大家本科好好去学数学、计算机,到研究生再去读相关的人工智能,你才有底子、有能力去读。如果数学、物理都不好,千万不要去读计算机,你是跟自己过不去。同时热的还有一个专业是临床医学,我非常支持,它对数理基础要求是最少的,它是个经验学科,越老越吃香,没有那种职业的黄金期或者叫职业的中年危机,它越到中年,越开始进入黄金期。”陈志文说。
陈志文提到,今年的一大变化是“80后”加入高考家长大军,帮助孩子一起选志愿,因此在报考观念上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他说:“对于‘80后’来讲,他对孩子读书的城市选择上,会更在意重庆、成都这种生活舒适度比较好的城市,新兴的一线城市,而不完全紧盯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
孟凡周也发现,随着高考生家长日趋年轻化,他们在孩子志愿填报过程中参与度更高,也更专业。“观念这方面来讲,受传统思维的约束更少,所以他们的思路和关注点也更宽泛,对孩子填报志愿的专业知识了解得更多了。像平行志愿这种录取原则,专业级差这一类的,他们都能给你说得头头是道。”孟凡周说。
刘铁成建议,考生的志愿填报基本定了以后,可以去找班主任或者年级主任咨询一下,最了解孩子的人还是班主任。刘铁成说:“除了家长了解一些情况,最了解孩子情况的人,我觉得还是班主任,而且各个学校班主任是有一定报考志愿特长的老师,所以他还是比较了解报志愿的政策。你问一下班主任,班主任不可能给你拍板去选哪个学校,但是班主任一定会给你一些相关建议,尤其是班主任会告诉你哪些志愿是无效的。”
最后,陈志文提醒,报志愿这件事一定要让考生参与,家长积极引导,如果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他说:“举个例子,他放松了没好好学习,挂科了,甚至被退学了。他都会说都怪你当初非要让他读什么专业他不喜欢,非要让他读什么学校他不喜欢。一旦出现这个情况,对于孩子和家长都是灾难性的。所以当孩子强烈抵触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哪怕孩子就是错了,你说专业错了,他就想尽办法在学校换专业,他学校选错了,他也无可推卸责任,他往往想着研究生考到另外一个学校,他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资质不同,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是不一样的,并不在于你选择了学什么专业,从事了什么行业,你就能达到最高度。而是你持续不断的努力,你应达到自己能达到的人生最高度。”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特朗普宣布胜选 以色列、乌克兰领导人等表示祝贺
- 美国佛州度假城市发生三起枪击事件 致一死三伤
- 日本发射“SLIM”月球探测器
- 福建宁德台风过后忙恢复:为了我们共同的家
- 美国休斯顿发生枪击事件 2名青少年死亡4人受伤
-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迎今秋首雪开启“入冬”模式
- 新闻多一点|这个博物院里有最早的“中国”
- 北美票房:“碟中谍7”首映夺冠领涨北美票房
- 报告:ESG能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 【足迹·丝路24小时】丝路心相通,绘就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 2024年故宫博物院年票于12月1日至12月31日发售
- 武汉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 11月楼市回暖信号明显 一线城市交易创阶段性新高
- 工信部组织开展APP备案工作:未备案不得从事APP互联网信息服务
- 2024中国(张家界)国际新杂技戏剧周启幕
- 中国为何仍是吸引外资的“磁力场”?一个零件给你答案
- “丹青里的广府年味”:岭南画派12米花鸟长卷亮相广州
- 要求教师不得布置“打卡”式任务 教育部门要同时从自身做起
- 探寻“海丝”记忆 感受一城文脉——“文化拾遗 魅力泉州”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行纪实
- 医疗机构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临时进口使用管理要求发布实施
- 热门推荐
-
- 黑龙江大豆陆续开始收获 4247万亩已收完
- 澳洲淡水龙虾如何在新疆沙漠地区“安家”?
- 吴越谈曾祖吴昌硕:艺术“大写意”何以融通中外?
- 延吉海关查获国家管制第一类精神药品三唑仑118片
- 叶兆言:写作之外,我是个很无聊的人
- 国家发改委:支持更多优质企业根据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借用外债
- 中国将三级联动培育绿色工厂
- 广西今年一季度查获涉私货物案值2.6亿元
- 开唱!《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今晚CCTV-1首播
- 文物修复在行动:护文物之美,行天下之技
- 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北京龙文化主题营开营
- 江西吉安举行特色集体婚礼 塑造婚俗新风尚
- 驻华使节贵州看“桥”:建造技术和经验值得世界推广
- 合肥退出领导岗位“老同志”赴农村任“乡村振兴指导员”
- 朝中社:朝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正式生效
- “美国的一场噩梦”?海上码头被批作用不大 或下月拆除
- (新春走基层)古都大同邀四海宾朋入城赏灯 感受北魏古韵
- “盛世中华,何以中国” 走进六千年上海
- 专访涌入小红书的“TikTok难民”:美国政府封禁TikTok,意在控制言论自由
- 国际最新材料研究:吸水性强耐干旱植物或可就地取材制作卫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