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新品类:棉花娃娃强势“破圈”
“对生存必需品相当敷衍,对精神必需品一掷千金”。“棉花娃娃”悄然流行,登上小女生的玩具收藏柜、大学女生的宿舍书架,以及年轻女白领的办公桌。“娃友”们带着棉花娃娃聚会,拍“娃片”,成为年轻人社交、放松解压的新方式。
伴随年轻消费大军崛起,“棉花娃娃”已迅速成长为一个产值超十亿的新兴潮玩品类。
长期霸榜“潮物”超话
棉花娃娃,是指身长10到20厘米,主体用聚酯纤维制成的玩偶娃娃,它最早源于韩国,属于偶像经济的产物。形象可爱又自带明星属性的棉花娃娃一经推出,就成为广受粉丝欢迎的周边产品。
2019年前后,伴随着国内文创产业和潮玩产业的火热升温,棉花娃娃迎来快速发展,一大批爱好者投入到棉花娃娃相关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消费中。2020年下半年开始,微博超话“棉花美娃娃”便长期占据“潮物”类榜首,截至2021年底,该超话发帖数近两百万,阅读数过百亿,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近两年来,国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部分新一线城市都陆续举办了线下娃展,并有更多城市娃展和线下店在筹备进行中。
除了在社交平台和线下的热度,一同爆发的还有棉花娃娃在线上交易的数据。据统计,2021年棉花娃娃线上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
另一方面,棉花娃娃在玩家眼中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从早期单纯的明星周边产品,逐步发展为集文化创意、可爱经济、精神消费、国潮等于一身的个性潮玩产品。随着玩家队伍的不断壮大,部分棉花娃娃品牌的崛起,以及联名、非遗、公益等跨界合作的不断引入,棉花娃娃大有破圈之势。
软萌外观征服大量玩家
“为什么玩棉花娃娃?”微店近日发布的《2021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显示,在回答这一调研问题时,有85%的受访者多选了“外观软萌/可爱治愈”一项,另有58%和55%的受访者勾选了“情感寄托”和“收藏带来的快乐”选项,选择“分享晒娃的快乐”和“体验养成的快乐”的玩家也都超过了20%。
而在棉花娃娃的玩家群体中,男性比例不足2%,可以说,这几乎是一款女性专属的潮玩产品。而在地域分布上,东部沿海地区的玩家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浙江、广东和江苏分列前三名。在玩家的学历背景上,近6成玩家具备本科/大专学历。
数据显示,在棉花娃娃的玩家大军中,00后占比最高,达到43%;排在第二的95后,占比达到26%,往后依次是90后、80后、05后。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80前”一代,也占到了4%,可谓“童心未泯”。
“娃创”成为年轻人时髦创业选择
微店App大数据显示,每只棉花娃娃的均价为62元,价格“亲民”。不过,玩娃的乐趣并非买一只娃娃就大功告成了,买娃衣、置办首饰、娃屋,二次改造给娃娃装骨架、打腮红、做发型……一套配套“操作”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相比于2017年仅有几万人在线上购买棉花娃娃及娃衣,2021年在线上购买棉花娃娃的玩家已经达到百万人级别。玩家数据的暴涨,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投身到棉花娃娃的创业活动中。不少艺术设计类院校的学生,或一些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年轻玩家,尝试利用业余时间甚至全职来设计娃娃、娃衣。一些上了规模的卖家,往往会成立起工作室,并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娃创”之风悄然兴起。
娃圈商家的显著增加甚至还促进了一部分社区就业:以娃衣商家为例,很多个体娃衣商家会吸纳身边的闲余劳动力(一般是下岗或离退休的妇女)来手作娃衣,一个生意较好的个体娃妈带动五六名社区灵活就业人员的情况在娃圈十分常见。
逐步“破圈”迎来产业爆发
2021年第一只公益棉花娃娃在浙江诞生,玩家购买娃娃的部分利润将用来支持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期望以潮玩的形式吸引年轻群体关心自闭症儿童。
2021年9月,在一场“非遗传统工艺娃衣设计比赛”中,来自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7位非遗传承人和21位学生一起创作了21套民族特色娃衣,使用了大量包括仡佬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非遗工艺。使得马尾绣、平绣、拼布绣、蜡染、织锦等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传统工艺,以一种新潮独特的方式重新呈现在公众面前。
随着在线上交易市场和社交平台的持续火爆带动棉花娃娃逐步破圈,商家和玩家开始在线下产生更多交集,各类娃展、快闪活动、零售店等实体业态加速发展。其中,线下娃展无疑是最令玩家期待的实体活动。
举办过娃展的城市名单也越来越长:杭州、上海、广州、重庆、北京、深圳……
2020年之前,棉花娃娃领域的商家主要由粉丝转化而来,他们一边为爱发电,一边将兴趣玩成事业。但受限于团队、供应链等关键环节,时有发生“生产周期过长”“品控翻车”等问题。并且,相较于常规的毛绒玩具,棉花娃娃在设计研发上的门槛更高,对工艺和品质的要求也更高,面对短期内大幅提升的需求量,供应端显得“准备不足”。
随着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更多专业品牌的入场,势将倒逼产业链主动转向并做出积极调整,以迎接可能行将到来的产业爆发。一场全球最大玩具产业链和新型潮流玩偶“棉花娃娃”间的大适配,正在路上。
文/本报记者 陈斯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风味人间》把细节做到极致
- 四川实施天府良田建设8年攻坚提质行动 夯实“天府粮仓”根基
- 美国枪支暴力痼疾难除
- 全球多国政要发表新年致辞:总结挑战,呼吁团结
- 西安交大迎万余名研究生新生 校长寄语:追求卓越 敢为人先
- 推出八项服务举措,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应对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地震
-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提示书
- “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在京启动
- 大学生靠专业赚钱,“性价比”更高?
- 考古确认陕西西头遗址与守护西周王畿的“豳师”密切相关
- 内蒙古高考分数线公布:文科一本478分 理科一本471分
- 黑龙江养老服务机构已近2000家
- “诗乡歌海”儋州举行东坡诗词朗诵大赛弘扬东坡文化
- 北美票房:《阿凡达:水之道》总票房破21亿美元
-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②】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
- 上海高校校园内萱花盛放祝福学子前程似锦
- 以色列称在加沙地带解救一名被扣押人员
- 湖南出台措施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 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大足开幕
- 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虚拟世界“狂想曲” AI未来多久才来?
- 热门推荐
-
- 辽宁葫芦岛市已救出被困群众185人,1名村支书牺牲
- 昆剧《国风》将演 再颂爱国诗篇
- 中国驻英国使馆:英方炒作所谓中国“网络威胁”是典型贼喊抓贼
- 超八成受访青年认为维持深度社交有必要
- 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 青海消防紧急集结待命
- 中国央行创设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
- 吴城遗址发现五十周年:考古专家学者齐聚江西樟树研讨交流
- 杭州西湖龙井村以“头口茶”献祭“龙井茶鼻祖”
- 从特朗普出庭应诉看美国政治乱象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 植物“活化石”苏铁蕨孢子人工繁育成功
- “中国红橙之乡”广东廉江红橙批量上市 迎最佳风味期
- 全球首次荒漠猫颈圈追踪:个体平均家域面积约3.3平方千米
- 广西贺州将首次开行进港动车 2小时28分可达香港
- 法治之光洒乡村:中国政法大学学子的华山村法治实践之行
- 刘晓庆坚持吃鱼上热搜 网友:就需要这样的旅行搭子!
- 加拿大央行原行长马克·卡尼宣布竞选特鲁多继任者
- 广西安排2亿资金 居民购买首套、二套住房补贴1万元
- 罕见!美国政府绕过国会批准对以色列紧急军售
- 武夷山水走进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