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受访青年认为维持深度社交有必要
如今,不少年轻人感慨,朋友间的“有空约顿饭”似乎成了一张“空头支票”,明明身处同一座城市,但见一面却很奢侈,想要建立和维系亲密的关系很有难度。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4%的受访青年感觉当下想维持深度社交关系更困难了。维系一段关系,真诚相待、相互尊重、志趣相投是受访青年最看重的方面。
71.4%受访青年感觉想维持深度社交关系更困难了
上了大学后,00后张宏毅感觉原先的一些朋友在逐渐“失联”。“在高中时我有很多好朋友,那时候大家一起上下学、打球,感情很深厚。读大学后,大家分散在全国各地,平时线上很少聊天,只有回老家时才会联系相聚,所以想要保持原先那种亲密的交往状态变得有些困难。”
现居北京的95后李思琪坦言,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如果有朋友邀请她出去吃饭、逛街,她会很乐意参加,但要让她组织安排大家的社交活动,她会比较抗拒,担心自己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交场景。“我确实觉得社交是件有压力、有负担的事情,所以朋友比较少,但一旦我把对方视为好朋友,我会主动加强与对方的联系。”
“与在学校时相比,工作后能一直保持联系的朋友肯定是越来越少了。”在杭州工作的90后王浩森觉得,保持深度的交往关系需要双方有共同的话题或相近的圈子,这样才有联系的冲动和需求,而且交往起来不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但随着人生迈入不同的阶段,每个人对社交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我大学时的好朋友有的已经结婚生子,他们的生活重心会转移到家庭上,联系的频率自然而然就降低了,而且自己也会有意识地避免过多打扰对方,偶尔才会聚一聚。”
调查显示,71.4%的受访青年感觉当下想维持深度社交关系更困难了。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晓芳对青年社交现象进行过研究。她认为,深度社交是熟人社交,这种社交关系的形成是有门槛的,比如共同的居住空间,可以经常拜访,能获得关怀和陪伴等。但随着社会加速流动,相对稳定的交往环境消失了,原先的社交关系也变得难以维系,年轻人不得不调整自身的社交需求,转而去寻求流动的、“轻量化”的交往关系,比如当下的“搭子”社交。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很重视个性发展,传统熟人社会下形成的紧密的、厚重的社会关系,对一些年轻人来说是压抑的、不自在的,因而对维系熟人关系感到倦怠,有意识地远离和避免社交黏稠。“随着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从人对人的依赖走向人对物的依赖是重要趋势。”
受访青年认为维系一段社交关系最重要的是真诚相待
“我有个高中的朋友,目前还一直保持联系。虽然距离比较远,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我们会经常跟对方分享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和烦心事,都把对方视为值得一生交往的朋友。”李思琪认为,是否能保持深度的交往关系是分对象的,如果彼此之间脾气相投,自然愿意花费时间和心力去维持这段关系,不会觉得是负担,“没必要为了维持关系而进行交往”。
张宏毅觉得,维持深度的交往关系很有必要,一方面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因为在与人相处中,会获得别人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据此不断去改正自身的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好;另一方面也能从他人那里获得情感力量,“人总有孤独的时候,如果有朋友陪在身边,会获得很大的安慰和支持”。
调查显示,81.6%的受访青年认为深度交往的人际关系有必要,其中29.5%的受访青年认为非常有必要。
建立深度交往的人际关系有哪些意义?调查显示,63.8%的受访青年认为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59.8%的受访青年表示能体验到复杂多样的交往方式,46.0%的受访青年认为会对社会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43.3%的受访青年觉得能为个人提供有力支持,28.7%的受访青年认为可以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很快,线上社交平台能让大家更轻易、更快速地认识不同的人,但也正因为如此,很难判断屏幕对面是什么样的人,因而很难与对方进一步交往。”王浩森认为,虽然社会节奏很快,但与人交往不能一味地追求“快餐化”“轻量化”,有几个深度交往的朋友很重要。“信任是交往的基石,也是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才能建立的,能有几个值得信任的朋友,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维系一段社交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调查显示,受访青年最看重真诚相待(56.4%)、相互尊重(51.8%)、志趣相投(51.7%)。其他还有:有边界感(49.4%)、有效沟通(46.7%)、人格平等(44.6%)、互帮互助(39.2%)、彼此共情(26.7%)。
“社交都是有意义的,只不过是类型和功能不同,比如有的是点头之交,有的则是值得深交的朋友。”张宏毅说,对方的人品是否正直、三观是否正确很重要,这是彼此交往的基础。“如果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会更容易进行深层次的交往,成为亲密的伙伴。”
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5.2%,女性占54.8%;00后占16.6%,95后占29.9%,90后占34.8%,85后占18.7%;未婚未恋的占14.7%,未婚但在恋爱中的占19.4%,已婚的占64.4%,离异的占1.5%。
(应受访者要求,张宏毅、李思琪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0月03日 03 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藏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现场体验活动
- 上海召开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调度会
- “表里不一”的地球: 内核自转速率竟快于地表
- 儿药市场新格局 OTC品牌葵花药业的突围之路
- 树立正确留学观 远离“水硕”“水博”陷阱
- (投资中国)CFA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在不断加大
- 外卖诗人王计兵:生活给我铺展了道路 我肯定要向前奔跑
- 金融“靶向发力”稳外贸
- 中国科学家荣获多项创新水研究国际奖项
- “移动微型水厂”门头沟上岗 可满足五千人一天所需饮用水
- 孩子呼吸道感染后一直咳嗽怎么办?专家教你这样缓解
- 俄国防部称俄战机未与美国无人机接触未动用武器
- 处暑:“残暑扫除空”的别样风光
- 科技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聚集
- 非法收受9765万余元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孙国相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 风“驰”电“掣”!我国风电发展驶上快车道
- 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开幕
- 全国家纺消费节在江苏南通开幕 引爆家纺消费风潮
- 居家线上办公时病发身亡 二审法院:应当视同工伤
- 云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7%
- 热门推荐
-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 15台剧目获评“文华大奖”
- 今年以来中法人员交流交往同比增长超200%
- 消防人员持续排水排涝 打通涿州救援咽喉要道
- 成都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 多措并举营造城市文明风尚
- 2024年10月末广义货币余额309.71万亿元 同比增7.5%
- 6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9% 持续向好预期已形成
- 大美银川的“平安密码”
- 202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在马尼拉举行
- 天津市重点防洪工程数字孪生平台上线运行
- 黄山愿景:用数字赋能全球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
- 乌干达一油罐车发生爆炸致11人死亡 死者含两名儿童
- 韩媒:八成韩民众反对福岛核污水排放 七成将少吃水产品
- 全国首宗非法处置进境粮食妨害动植物检疫罪案宣判
- 泰国驻南宁总领事:泰中合作空间广阔
- 乡村医生:“最后一公里”的健康守护
- 广西靖西一起车祸致11人遇难 3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 2024中国两轮车广州论坛聚焦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
- 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也门冲突各方已承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停火
- 用纸尿裤建房子?研究称修建36平方米单层房屋最多可替代8%沙
- 新闻观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