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把细节做到极致
《风味人间》把细节做到极致
切馒头片的声音都让观众听得真真的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在腾讯视频和浙江卫视首播获赞,第二集《落地生根》也未让观众失望,两集过后,“风味人间看饿了”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各具特色的不同地域美食不断撩动观众味蕾,以食物的流转为主题,从起点徐徐讲述,展现了全球不同地域的美食之间有何呼应,探索了不同国家之间饮食文化的迁徙,还有这种不断流变之下,人和美食的情感羁绊。
小麦在中国的落地、葡国菜在澳门的落地,甚至人从故土到异乡的落地,这些饱含情感的段落,让美食有了一种别样的厚重感。开播前颇为低调的导演陈晓卿接受采访,透露接下来还会有专门给“吃货”定制的纪录片,“可能知识性没有那么强,但我们会把它拍得非常有趣。”
美食背后是多彩的世界
虽然对美食纪录片而言,被冠以“减肥禁片”、“撩动味蕾大杀器”是观众的最高认可,但总导演陈晓卿的意图显然不仅为了调动观众食欲,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希望《风味人间》是一个美食“探索”节目,能够通过知识分享和体验分享让观众体会到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复杂世界。接受采访时,他解释了这八集纪录片的逻辑线索,一并剧透了接下来几集的内容:第一集《山海之间》是讲空间的故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起决定作用;第二集是叫《落地生根》,你能够想象得到,小麦最早是怎么做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吃面食;第三集是讲中国烹饪和人类烹饪的历史,怎么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后来水怎么参与到烹饪中来,中国的烹饪最终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第四集是讲中国烹饪的奇绝,叫《肴变万千》;第五集叫《江湖夜雨》,讲的是制作美食相关的这些人的故事;第六集是讲中国人和其他地方的人对香料的认知上有哪些差异;第七集是《万家灯火》,更多是讲食物对人群聚散的影响,对社群的影响;第八集是制作的花絮,也非常好看。
不过,陈晓卿又说:“一个纪录片的导演他想表达什么和观众最终接收到的、理解的是什么相比起来,观众能感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解释自己在开播前的略显低调,一来是鉴于现在传播业态的复杂,给团队打思想预防针,播出期间虚心接受各种意见。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担心导演说的话太多,其实是给了观众一个既定的观看角度,但对一部作品来讲,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无论《舌尖上的中国》还是《风味人间》,陈晓卿认为自己的创作意图是一以贯之的:“每个食物背后都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东西,有的可以看到历史,有的可以看到人文,有的可以看到惊喜。我更喜欢看食物背后的这些东西。其实从我刚开始做美食纪录片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不能因为我们走得太快,而忽略了想去表现的东西;不能因为我们的口味越来越一致,生活越来越平静,就忘记了曾经有一个丰富的,有一个多彩的世界。”
技术不是最重要的
《风味人间》运用了前沿的“显微摄影”技术,造价不菲,因为这种拍摄技术拍摄失败率非常高,导演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可能只完成一个镜头。例如我们都知道吃螃蟹蘸醋汁更好吃,在微观摄影下,这种做法便得到了科学地解释。观众能看到当酸性物质接近蟹肉时,蟹肉的肉质纤维会瞬间展开。这时,你就会知道蟹肉为什么突然变得美味了。第一集《山海之间》里,观众看到了新鲜的马肉在零摄氏度以下一夜凝结出魅力的冰霜,腌制马肋排时,剔透的盐粒在鲜红的肉上跳跃变化。
陈晓卿表示,这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照顾观众的感受。他认为,这些年来纪录片最大的变化是在创作上“迁就”观众。所谓“迁就”就是在方方面面充分满足观众的视听感受。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稍微有影响力的纪录片,都是偏清新、偏综艺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吸引更多观众去看。“拍海洋的迈克讲过一句话,说我们靠什么跟观众达成一致?第一个层面是价值观,要有一个价值观正确的故事;第二个层面叫奇观,要能够给大家带来视觉、听觉上没有体验过的东西;第三个层面叫科技。”在陈晓卿看来,如今的纪录片就是要用戏剧化的外观,用科技的手段给观众描绘出一个有意思、有内涵的视觉奇观。但本质上,每个创作团队都希望能通过讲好故事直抵观众内心,技术不是最重要的,讲故事是核心。
《风味人间》唯一被质疑的是碎片化,镜头很短,本属于同一故事的素材被切分穿插,有人认为这是为互联网的观看需求服务。然而另一方面,它的画面质量又很高,远远超过移动终端所需。对此,陈晓卿解释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好片和烂片,时长并不是决定一部片子成功的前提。反倒是我们有很多故事以前是以局部或者特写来构建的,你会发现观众很快就疲劳,哪怕就在小屏上都会容易疲劳。人观看世界的方式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画面语言的语法也是有规律的,所以我们以中近景的东西居多,有特别重要的东西,我们会关注局部和细部,我想不仅仅关注手机端的客户,同时《风味人间》也会在传统媒体播出、在腾讯视频OTT端播出,到时候4K大屏的数字流会给人带来非常强烈的震撼。”
《风味人间》做后期声音时,团队里就曾有人提出为什么要做得那么细,细到一个切馒头片的镜头,馒头上面是软的,下面是焦的,一刀切下那一瞬间的声音一定要让观众听出来。陈晓卿回答:“为什么我们每次要在这方面特别较真?比如说这次做5.1的全景声,对于整个大的观众群来说,它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坚持做了。我们对有需求的观众,要给他最好的4K画质,同时要给他全景声。如果他家里有足够好的音响,或者有专业耳机的话,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可能100个观众里面只有一个人戴耳机,我们就要给那一个人做到最好。当下科技可以带给我们非常多的视听觉的感受,如果能够有人喜欢这种感觉,我们就尽可能的把它做到极致。”本报记者 金力维 J187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进博故事)果盘子里的“一带一路”与进博缩影
- 宁夏在美国纽约举办特色优势产业推介会 邀海内外宾客品塞上优品
- 新疆塔克什肯口岸一季度进出口货物量和贸易额实现双增长
- 北京今明天高温持续天空“颜值”在线 下周或迎来降雨降温
- 细菌能储存记忆并将其代代相传
- 徐州与连云港两地陆港海港联动 开启“徐货连走”新模式
- 7月起北京300家药店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线上购药
- 国家统计局:20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6858亿元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辽宁盘锦探秘中试基地如何助企跨越“达尔文死海”
- 美国国务卿所乘飞机出现“严重故障” 机型系波音737
- 合肥新桥机场S1线先行段五里墩站“先锋三号”盾构始发
- “南国红豆”北京巡演 高校学子观粤剧品岭南文化
- “一带一路”让吉林变国际货运往来“十字路口”
- 以军称用30多吨炸药摧毁哈马斯部分地下隧道
- 驰援哈萨克斯坦抗洪的中国面孔
- 外媒:蟋蟀变得香脆可口?新加坡批准食用昆虫
- 视障人士结婚登记首用无障碍制式文件
- 国际儿童图书日历年海报展揭幕 一展各国丰富人文内涵
- “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四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 相国寺储气库十年累计采气128亿方 具备日采气3100万方能力
- 热门推荐
-
- “中国杂粮之都”山西忻州邀客来 “土特产”乡村振兴“挑大梁”
- 生动呈现“燃灯”精神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创作座谈会举办
- 前五届进博会,那些数据能概括和不能概括的……
- 北京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再升级 宁波银行落地全国首笔企业跨境信用信息CFCA授权
- 国际锐评|英方应正视多国诉求归还掠夺的文物
- 中国年轻人乐抢春茶鲜 新茶人催生茶业新生态
- 固原携农文旅资源“奔赴”福州 再续浓浓“山海情”
- 南非国会大厦纵火案嫌疑人首次承认系本人放火
- 用好中国制造大而全的优势
- 广铁优化列车开行方案 更多高铁列车开进广州中心城区
- 旅客高空呼吸困难 航班乘务组紧急救治
- OPPO Reno11 系列发布,技术传承,AI加持,再造轻薄人像新标杆
- 浓雾侵袭中国8省市 北方多地将上演“冷暖大转换”
- 葡萄牙新政府宣誓就职
-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 浙江榧农守护千年香榧林:“古树也回馈着我们”
- 1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回升明显
-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中航道桥主塔墩首桩成功灌注
- 时事观察:延长补贴折射欧盟能源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