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面对过咸食物的7个补救招数
眼看年底到了,大吃大喝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朋友都会感觉在外就餐之后,很容易渴,口干舌燥,甚至咽喉不适。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蛋白质过多,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菜里的钠太多。钠离子会强烈地攫取黏膜表面和身体里的水分,让人感觉到渴。人人都知道,钠盐吃得过多不利于健康,不仅升高血压,增加胃癌风险,还有很多其他坏处,比如提高炎症反应,加重皮肤黏膜炎症;比如促进尿钙排出,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同时还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
以上麻烦,您一个都不想要吧。可是,很多人感觉如果食物太清淡,饮食乐趣就不足。菜里的钠,一方面来自于盐、酱油、酱、豆豉、蚝油、酱汁等咸味调味品;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增鲜产品,如鸡精、鸡粉、味精、蘑菇精、高汤块等。同时,用来处理肉类的纯碱,用来做面点的小苏打等,也都是钠的来源。
毕竟很多人不能天天在家做饭做菜,而不得不在外就餐;即便在家吃饭,也有可能把饭菜做得太咸。其实,还有几个咸食物环境中的求生大法。
方法1:聪明点菜法
如果能由自己点菜的话,可以尽量点一些盐少的菜肴,每餐中咸味重的菜肴不超过一款。买各种加工熟食的时候,注意看一下钠含量,选同类产品中钠含量较低的品种。
必须特别小心的是,有些菜肴天生就是高盐的,盐少了味道就不对了。
比如甜咸口的菜,因为加入了较多的糖,减轻了高盐带来的齁咸口感,让人感觉到醇厚美味,特别下饭。如京酱肉丝、红烧肉、鱼头泡饼、照烧鸡排、广式香肠等都是这一类的菜肴。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吃辛辣食物带来的刺激能增加人们对盐的感知。所以,只要辣味菜肴不油腻、不过咸,可以点一些,在减盐的同时获得味觉娱乐。
遗憾的是,目前餐馆菜肴往往又辣又咸又油腻,所以也要高度警惕,最多只能点一款。
方法2:咸食减量法
咸味太重的食物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控量。所以,如果实在喜欢咸味较重的菜肴,就少吃几口,别过量就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为了享用咸味的菜肴,主食和汤羹就要选择少盐无盐品种了。否则,从油酥饼、炒饭、小吃、汤羹里就吃进去两克盐,再吃咸味菜肴,盐的摄入量必然会大大超标。所以,如果把咸味的汤换成白水、清茶、大麦茶之类,主食只吃米饭,吃菜的时候就能自由一点。
方法3:浓淡搭配法
用很咸的食物搭配非常淡的食物,让膳食整体的盐不超标。比如用少盐的大拌菜来配合浓味的红烧鱼/肉,又比如用完全没有盐的生菜叶子来包裹咸味的烤肉。
有时候,甚至可以自己带一些洗干净的生蔬菜到餐厅/食堂,比如生黄瓜、生番茄、生菜叶片等,少买点食堂的菜,用原味的蔬菜配着过咸的菜肴吃。这样,就等于把菜中盐的浓度减了一半。
方法4:削减调料法
有些餐馆可以自取调料,比如很多火锅店。千万不要觉得调料不要钱,小料品种多,就任性一大碗一大碗地吃调料,结果吃进去大量油和盐。既然由自己控制,多放点葱花蒜蓉香菜末就很够味了,也可以放点干辣椒增味,但各种咸味的酱料就要少放点了。
吃生鱼片之类日式料理时,可以少蘸点酱油。在吃麻辣烫、凉面、沙拉之类食物的时候,可以向服务员要求少放点调料或酱料。吃方便面的时候,可以只加一半料包,或三分之一料包,这样就能大幅度减盐。
方法5:及时捞出法
在很多情况下,菜肴本身并不那么咸,但料汁真的很咸。所以,如果及时把其中的菜捞出来,不让它们在咸味的汁中长时间浸泡,外面的盐就不会渗入太多。
比如白灼青菜、凉拌蔬菜、口水鸡、蒜泥酱肉,把其中一部分及时捞到自己的盘子里,离开咸味调料汁,它们就能保持清淡。
方法6:涮水去盐法
如果菜肴里面的盐还没有渗透很深,用水涮一下就可以溶解出来。不妨要一碗或一杯热水/柠檬水/淡茶,把觉得咸的菜涮一下再吃。用热水涮效果尤其好,不仅能涮掉一部分盐,还能把表面的油也涮掉一部分。虽然可能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只要你不在乎,继续我行我素,其实谁也不会干涉你的口味自由。
方法7:钾钠平衡法
膳食中摄入足够的钾和抗氧化物质,不仅帮助钠的排出,还有利于降低由于高钠膳食带来的血压升高和炎症反应。所以在吃了高盐食物之后,更要注意摄入富含钾的无盐蔬菜水果。
在吃浓味食物之后感觉口干舌燥之时,喝水有时候都不解渴,如果加点番茄、黄瓜、水果、清茶等,就会感觉到舒爽许多。这可能就是因为摄入了钾和抗氧化物质。
以上七个招数,只要综合运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外食时高盐食物对我们的伤害。特别是已经有血压升高的人,有皮肤炎症的人,有咽喉口腔炎症的人,有胃病的人,有肾病的人,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人,以及容易浮肿的人,需要控盐的孕妇,在外食时更需要使用这些方法来保护自己,不妨试一试!钠是人体必需元素,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过量。也就是说,关键不是什么食物绝对不能吃,而是如何把一日乃至一餐中摄入盐的总量控制好。
文/范志红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食品科学博士)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力争2035年保持率超90%
- 中新健康丨开工成“特累”族 专家支招巧解“节后综合征”
- 美参议院批准前洛杉矶市长加塞蒂出任美国驻印度大使
- “万千气象看四川”大型主题采访聚焦四川新质生产力
- 北交所迎开市三周年 上市企业总市值超6700亿元
- 福建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闻香品雅趣 京城民众金秋赴“花”事
- (两会观察)一路疾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过弯”?
- 《中华昆仑文化研究集成》举行启动座谈会
- 山西晋城:夫妻报案24年终与亲生女儿团圆
- 欧盟对华电车加税遭德业界反对
- 朝鲜成功试射中远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 菲律宾一客轮起火致至少12人遇难 7人仍失踪
- “中国电饭锅之乡”广东湛江小家电出口逆势增长
- 杭州上线涉证券虚假陈述智审系统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 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关键要用好法治利器
- 面对贫困,这个“头号强国”束手无策?!
- 拜登:若特朗普不竞选美总统,不确定自己会否寻求连任
- 打造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特区” 同济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
- 送别“活红娘”孙毓敏:何人不起桃李情
- 热门推荐
-
- 浙江计划2年组织1万名以上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
- 赖声川将带来江西会昌戏剧小镇 旨在培育文化创意生态
- 84.1%受访青年即便感到困意还会继续刷手机
- 江苏宿迁数千亩梨园“甜蜜”丰收
- 东西问·人物丨王巍:最近10年,中国考古学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 “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首展亮相苏州
- 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征兵总统令
- 露营火了,问题也来了
- 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加速迈向“智车之城”
- 广西抓好“双抢”工作 确保粮食增产丰收
- 斯里兰卡抢滩中国春节市场 推出免签证费等利好政策
- 让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大舞台绽放光彩
- 国庆假日市场供给丰富 消费场景频上“新”满足百姓多元化需求
- “最美柳州”走进印尼 五菱汽车、螺蛳粉成“活名片”
- 全国集中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
- 话剧《百年回响》在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上演
- 探访“国兰祖地”浙江棠棣村:以花闻名、以花致富
- 山西公布代县精诚矿业“9·1”坍塌事故调查报告:9人被建议追究刑事责任
- 齐市三十四中教学楼项目曾流标后再次招标,施工方或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 武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