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仍要防中暑 救治不及时病死率达50%
立秋后仍要防中暑 救治不及时病死率达50%
虽已立秋,但对于我国部分地区来说,酷热仍未退去。目前,海口、成都、广州以及江南中南部至华南一带,仍被高温天气牢牢“控制”。
最近,一位30岁的男售楼员,连续几天跑业务、发传单,随后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继而持续大汗、口渴,伴发呕吐、腿脚抽搐、四肢肌肉颤动等症状,每日尿量仅为200到300毫升,于是家人将其送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急诊科进行医治。该科主任朱立群在接诊时发现,其血压仅为90/50毫米汞柱,大汗淋漓、四肢末梢湿冷。经进一步化验检查,医生确诊其患的是热射病。
“由于今年气温高于往年,得热射病的患者人数也多于往年。”朱立群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那么,什么是热射病?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防治?
劳力型热射病致死率极高
朱立群介绍,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或在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身体吸热、产热、散热所构成的热平衡遭到破坏,机体局部或全身蓄积的“热量”超过体温调节的范围后出现的疾病,呈现从轻到重的连续过程。
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被称为热射病。热射病常伴发多器官功能受损,包括颅脑、心脏、肝、肾、肌肉等,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救治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50%。
“该病的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摄氏度。如此高的体温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导致脑细胞大量死亡。”朱立群强调。
而根据发病原因和容易“中招”人群不同,热射病又被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
朱立群解释,前者主要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中,致使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年幼、年老体弱者或有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受损的人,主要症状为神志模糊、谵妄、昏迷、大小便失禁、高烧(可达40到42摄氏度),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衰。后者则是主动暴露于热环境中,主要发病人群为在户外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该类患者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即可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及横纹肌溶解,病情恶化速度快、病死率极高。
现场急救和日常防范有要领
如果身边人突然出现热射病症状,我们该怎么做呢?
朱立群表示,在现场救治时,要遵循“快速、有效、持续降温”的8字原则。鉴于热射病病情重、进展快的特点,在现场早期处置中一定要兼顾“边降温边转运”,即紧急抢救与拨打120需同时进行,当降温与转运发生冲突时,应遵循“降温第一、转运第二”的原则。
具体来说,一是要让中暑者快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将其搬到通风阴凉处,并处于平卧位置,尽快去除其全身衣物,以利于散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中暑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内,建议将室温调至16至20摄氏度。二是观察中暑者气道是否通畅、是否有呕吐物,确保其呼吸道通畅。三是快速准确测量体温,并进行持续监测,建议每5到10分钟就测量一次体温。四是快速降温。朱立群强调,快速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热射病的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过长密不可分,发病最初3小时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黄金时段,如果降温不及时,死亡率将明显增加。“最好能让中暑者的体温在10到40分钟内迅速降至39摄氏度以下,2小时内降至38.5摄氏度以下。”朱立群说。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避免与热射病打“遭遇战”呢?
朱立群表示,公众一定要有防暑降温意识,工作及生活环境要保持室内通风,多用温水洗澡,倘若身体出现发热及发烫的情况,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药物。户外工作者不可在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及穿着不透气的衣服时进行强体力劳动;户外劳作前不宜进食脂肪含量过高、辛辣刺激的食物;要注意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及时补充水分,特别是要适当进食含盐饮料,以防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对于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来说,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高质量的睡眠可使大脑和四肢都处在放松状态,对于预防热射病大有好处。此外,最好多吃生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以及含水量较高的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新鲜水果,补充水分。”朱立群提醒。
此外,专家表示,以下几类人群较易中暑,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炎热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体内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地转移至皮肤而在体内蓄积,便易中暑。二是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令机体产热加速,并使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造成血管痉挛,散热不畅,造成中暑。三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会使糖分从尿液中大量排出,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加上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和周围神经的变性,导致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而发生中暑。(通讯员 衣晓峰 本报记者 李丽云)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省政协委员方泉建言:加强皖澳校企合作
- 院士专家齐聚浙江温州 共话“产学研力量赋能碳中和进程”
- 从小手拖到无人驾驶 山东农业机械生产迈向高端化
- 签约金额52.25亿元 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九江活动开幕
- 读者走进“网红书院” “仰望”浩瀚星空
- 岳飞的《满江红》为何这样“红”?
- 中外学人在京共话“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文明互鉴”
- 加拿大温哥华华人少女遇害案被告被裁定犯一级谋杀罪
- 2024年山东省命案起数同比下降16.5% 为近20年来最低
- 德国专家谈德中两国相处关键之道:加强务实、互利合作丨世界观
- 2023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33亿元
- 中国海上最大油田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
- (神州写真)“野性消费”潮起潮落 国货品牌奋力追赶
- (乡村行·看振兴)安徽凤阳:“人大代表+网格化” 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
- 数万志愿者让游客感受“有温度”的云南
- 中国首部古琴题材院线电影在武汉首映
- 广东出台新政扩大基层药品配送覆盖面
- 中国多学科专家携手制定“共识” 助提升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率
- 高温持续 警惕脑卒中“偷袭”
- 童年记忆里的小人书如今什么样
- 热门推荐
-
- 为什么人们选择在电影节看电影
- 江西龙虎山:“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北迁
- 官方通报“女童被狗咬伤”:罗威纳犬主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如何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专业人才?业界代表重庆展开讨论
- 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 发朋友圈前,你会犹豫吗?
- 中非数字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
- 山西法院严惩40名电信网络诈骗犯
- 广西累计建成11条通往口岸陆路大通道 加速连接东盟
- 新疆图木舒克:食用菌产业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 巴黎建成一座大型废水和雨水储存池 用于改善塞纳河水质
- 成都:预计中秋国庆接待国内游客超2500万人次
- 河北省书博会将发放50万元优惠券 惠民力度历届之最
- 2023年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启动
- 韩国客机碰撞起火事故已致127人死亡
- 山东深化校企合作 推动教育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 世界葡萄酒大师赵凤仪品鉴龙谕葡萄酒
- 又一位企二代接班 中国商界继承者们开始站上C位
- 研发投入应统筹兼顾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
- 北京首发中英文双语外商投资公司登记注册办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