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齐聚浙江温州 共话“产学研力量赋能碳中和进程”
中新网温州11月9日电 (王题题)“碳”所未知,赋“能”未来。11月9日,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碳能源国际学术论坛在浙江温州拉开帷幕。
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维海,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孙学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郭再萍等6名院士出席开幕式。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多所国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共话“融合产学研力量,赋能碳中和进程”。
开幕式上,温州大学校长赵敏介绍了温州大学发展概况和该校近年来在化学、材料学科取得的成绩。比如温州大学与Wiley出版集团联合创办的《Carbon Energy》已成长为“碳时代”高影响力的学术旗舰期刊,为推动碳能源领域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术界的前瞻性研究,更离不开产业界的应用实践。”在赵敏看来,当天举办的研讨会,围绕针对碳中和领域的研究热点难点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研讨,必将有力推动产学研力量融合,促进多学科领域交叉,为深入科学研究和实现成果转化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由温州大学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成立的“动力电池与储能技术研究院”“碳材料与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温州大学—码尚射频识别材料工程研发中心”三个研发机构的揭牌仪式,更好地推动科学研究向成果转化走深走实。
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温州市委、市政府聚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碳能源这一全球性议题需要广大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相信,当天,各位专家大咖齐聚温州共襄盛会,必将碰撞思想火花、凝聚行动共识。
面向未来,王振勇表示,温州将通过三方面努力继续锚定“双碳”目标,紧抓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一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能源体系;二是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试点;三是持续汇聚天下英才,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业。(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强对流暴雨天气袭湘 民众“摸黑上班”
- “老朋友”卢拉访华,中巴新互动打开新的合作“机遇之门”
- 目前海南铁路渡口积压汽车已基本疏运完毕
- 小米汽车售价评价两极分化,有人“心动”有人喊贵
- 广西“龙舟匠人”守艺数十载 盼再现“百舸争流”龙舟盛景
- (乡村行·看振兴)肉鸡住上恒温“楼房” 新疆博乐智能化养殖“养”出致富路
- 北京创新“金种子”在津冀生根
- 淮河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
- 山东现有防汛应急救援队伍495支 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 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多阴雨 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偏高
-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达2.49亿人
- 河北以岭医院一项目入选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标志性科技成果典型案例
-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为江西多所高校开展领保宣传讲座
- 日媒:日本自民党决定12名议员不会作为公认候选人
- 访国际小提琴家姚珏:二十余载香港情 一根弦系祖国心
- 文博热背后的科技动能
- 盘活数据资产节能降耗
- 《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长江是我的“岳母河”
- 人形机器人落地,如何跑出“加速度”
- 新加坡官员:感谢中国和杭州为举办此次亚运会付出的努力
- 热门推荐
-
- 天然气储量告急叠加寒潮大风 14.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抵洋山港
- 华北多地全力以赴应对强降雨保障民生 多个预警已解除
- 罗马尼亚规定今年可合法捕杀481头熊
- 重庆合川:四大举措“上新”推动钓鱼城焕光彩
- 广东建立海外商业秘密纠纷常态化监测机制
- 北京电影学院首部原创音乐剧《江姐》“含苞待放”
- 加力落实增量政策 多措并举“拼经济”
- 广州推出白云机场口岸入境便利化举措优化入境服务
- 2024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向“新”而行 规模再创新高
- 参加理财培训就可稳赚不赔?
- 援外医疗队的240多个日夜:用生命护佑生命
- 广州黄埔名优产品亮相农交会 签约总投资超12亿元
- 湖北荆门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 南珠高铁南玉段开始联调联试 预计2024年底具备开通条件
- 四月剧集繁茂 《爱情而已》《无间》等多题材热播
- 无故调岗降薪变更工作地点 专家指出:逼迫职工离职花样多缺监督制约机制
- 对浪费外卖食品说“不”
- 陕西省水利厅启动全省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走进中国乡村)“龙舟故里”湖南汨罗龙舟俏 加速“划进”海外市场
- 马来西亚直升机相撞事故致10死 马总理表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