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病,儿童能喝板蓝根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 徐婧 摄
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徐婧 杜燕)近期,在江苏南京、扬州等地出现了新冠肺炎儿童确诊病例,其中不乏以家庭为单位的聚集性发病。家长要怎样为儿童进行日常防护?多大的儿童不适合佩戴口罩?双黄连、板蓝根应该在什么时候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郝静在接受采访时回答了以上问题,并给出了疫情期间儿童防护的建议。
儿童更“易感”?日常防护怎么做
郝静介绍,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现感染性疾病。这是因为儿童在生长发育中,心肺等器官、免疫功能等都尚未完善,被感染的风险更大。此外,儿童生性活泼好动且防护意识较弱,尤其在儿童与儿童接触时,更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因此,对于儿童,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而言,新冠病毒的很多防护工作都需家长来协助完成。
家长应如何协助儿童做好防护?对此,郝静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家长要确保个人健康和卫生。平时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出现干咳或低热等症状要尽量与孩子隔离开,并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和就医;在照顾孩子时也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如到家后换好衣服再去抱孩子,洗干净手后再和孩子接触等。
饮食方面,在家庭就餐时要尽量使用公筷公勺或给孩子使用独立餐具,减少因接触而感染的机会。此外,她还提示有些家长给孩子喂饭时习惯先用嘴吹一吹以降温,此类行为也要尽量避免。
接触方面,家长要注意在公共场所的防护。如确需外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还要减少让孩子碰触公共物品,如栏杆、把手等;坐电梯时尽量选择扶梯,少搭乘箱式电梯,减少病毒在密闭空间中传播的机会;逛超市时少碰触柜台摆放的物品,尤其要避免接触经由冷链运输的商品。
对于学龄儿童,要注意孩子之间少聚集、少打闹;在上学途中尽量两点一线,不在其他地点停留;上下学尽量选择步行或私家车,减少孩子在公共交通的停留时间。
如何戴口罩?儿童口罩怎么挑
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是新冠疫情防护的关键措施。儿童戴口罩应注意哪些事项?郝静提示,一岁以下的婴儿通常不建议佩戴口罩。因为口罩会对婴儿的通换气造成一定影响,长时间佩戴后可能出现缺氧症状,甚至造成窒息。
两三岁的幼儿也尽量不佩戴口罩,如确需佩戴,家长要及时观察,在孩子佩戴口罩时如出现憋气等情况,要及时摘取。对于以上不适宜戴口罩的婴幼儿,家长可以给孩子佩戴透明的隔离面屏用于防护,这样既能保证通气,也减少了接触的机会。
三岁以上的儿童建议佩戴儿童口罩。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脸型大小选用不同型号,使口罩与孩子脸部贴合、具备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通气性舒适性。
郝静还特别提示,如果儿童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家长在给孩子戴一段时间(半小时到一小时)后要摘下口罩,尽量让孩子保持呼吸顺畅。如有必要,对于既往有咳喘病史的孩子,家长及时用药治疗,避免发病。
在口罩选购方面,14岁以下儿童不适宜佩戴N95口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因为N95口罩的密闭性更强,孩子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影响呼吸,进而对肺功能造成损伤。此外,一些口罩上带有的气阀装置不仅会在防护效果上大打折扣,也容易在孩子摔倒后造成外伤。
近期,很多商家推出了卡通口罩,此类口罩因特色的外观受到了家长和儿童的青睐。郝静表示,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染色太过花哨(如带卡通图案等印花)的口罩,因为此类口罩在染色、绘制等环节中更易出现质量问题,很难判断其是否合格。建议家长购置纯色、正规的口罩。
哪些症状要留心?儿童“药箱”应配齐
作为儿童医院的主任医师,郝静每天都会接诊从各地来就医的患儿。她表示,疫情期间不建议家长带孩子“动不动就往医院跑”,因为医院是人员密集场所,出现交叉感染的几率较大。但儿童如果出现明显的发热、咳喘症状,或者婴幼儿经常出现哭闹、憋气、严重鼻塞等症状,家长应带孩子及时来医院就诊。
她还谈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一部分新冠肺炎患者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因此在孩子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后,家长也要带孩子及时来医院就诊。
对于长途交通来京就诊的家长和小孩,除了常规的防护措施外,郝静建议家长随身携带免洗的消毒液和酒精消毒用品等,以便随时给孩子进行消毒,同时注意避免接触孩子的眼睛、口鼻。
此外,如果孩子出现咳嗽、鼻塞、流鼻涕或者嗓子疼,家长要及时监测其体温。如果触摸孩子的额头、手脚发烫,要及时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当体温达到38.5°C以上时及时吃药退热。对于发热的孩子,来医院就诊时,家长最好随身携带温度计和退热药,如果孩子在路上出现高热时及时退热。
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可以通过线上预约挂号和现场自助机挂号等途径挂号。郝静建议来京就医的家长及时关注医院的公众号和“北京儿童医院”APP上发布的信息,尤其要注意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有无变化,确保顺利就医。对于一些需要长期随诊的慢性病,还可采用线上诊疗的方式。她介绍,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可以在APP里进行线上挂号和诊疗,使用图文和视频问诊等方式,患儿在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后,线上传送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在线上开具处方,家长可以根据处方在当地买药,也可从医院邮购到家,尽量简化、方便就医流程。
双黄连、板蓝根怎么用?日常饮食要注意
疫情期间,一些家长时不时给孩子服用板蓝根、双黄连等药物“增强抵抗力”。此类中药应在何种情况下服用?儿童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郝静表示,从中医角度看,这类中成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一些饮食过量,有胃肠积滞,内热较重的儿童,如出现舌苔厚、大便干、有口气等症状,可以适量服用清热消积类的中成药,以减少内热外感的机会,但不宜久服。儿童的脏腑娇嫩,这类药物长期服用会影响其脾胃消化功能。如服用不当,不仅起不到预防的作用,反而会使孩子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
尤其是在夏季,在日常饮食中,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健康、有营养,要防止孩子进食过多,尤其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要少吃,少吃冷藏、冷冻食物,少吃冰淇淋、巧克力、含糖饮料等,也不宜过量进食水果,避免影响孩子的胃肠功能。(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健康生活从改变这些习惯开始
- 沪港人士在沪共话创新 未来产业拓两地发展新路径
-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 巴媒称一名14岁巴勒斯坦少年被以军打死
- 日本自民党召开全国干事长和政调会长会议
- 开年观察: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强城”向未来
- 福建漆艺术及漆生活衍生品展在福州开展
- 2024年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额同比增长8.93%
- 从乌鲁木齐到阿斯塔纳 中国姑娘2000公里的跨国骑行
- 海南三亚:“先行赔付”机制让游客放心消费
- 警惕孩子体重超重是“营养不良”
- (两会速递)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今年实现5%左右经济增速完全有可能
- 在川台商座谈投资发展问题 四川省台办“答疑解惑”
- 央行7月31日起陆续发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纪念币
- 浙江已培育农创客超6.8万名 “90后”“00后”占比过半
- 中国湖北与拉美企业“资源匹配” 拓合作新机
- 广东铲除多个利用港澳流动渔船走私成品油团伙 案值约2亿元
- 山东企业上市20年持续高质量发展 为国企改革创新提供研究样本
- “748工程”设立50周年: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
- 全球咖啡文化在穗交汇 2024秋季广州国际咖啡博览会启幕
- 热门推荐
-
- 编剧揭秘“唐宫小姐姐”的故事 以点带面呈现传统文化生命力
- 景区供给更丰富 注重评价和体验
- 拓宽渠道 完善服务 各地方各高校推出务实举措促就业
- 国务院: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减持
- 加拿大小伙杭州创业记:打造无国界的“VR世界”
- 沈阳非遗数字博物馆正式开馆 成为东北区域文旅品牌新地标
- 12月2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上升0.30个点
- 汽车驾乘健康与安全科普读物上海首发 健康知识与汽车文化跨界融合
- 也门胡塞武装称过去数月在红海和阿拉伯海袭击54艘船只
- 十国艺术家登台 《时间派对·梦幻马戏嘉年华》在京上演
- 60岁成租房年龄“分界线”?房产中介:部分房东担心出现意外引发纠纷
- 文明的坐标 | “中国北方第一明代古城堡”湘峪古堡
- 世界周刊丨“北溪”难安
- 中新文娱对话伯远:逆风振翅的蝶,终将飞越沧海
- (第七届进博会)恒天然大中华区CEO:新西兰乳业巨头如何照料“中国胃”?
- 浙江金华:30名卢旺达留学生学成而归
- 厦门发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暨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支持政策
- “中国轴承之都”聚力打通轴承产业链供需对接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 北京罕见特大暴雨造成西部山区损失重大
- 中国西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