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牛皮癣牛胰岛素……这些健康“牛”知识你知道吗?
中国传统牛年脚步临近,这是一个处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新年,健康依旧是最重要的“财富”。今天,我们带你一起去寻访与健康相关的“牛”元素,一起了解趣味“牛”知识,成为健康领域的“牛”人。
牛痘
新冠疫苗的诞生为全球抗疫带来了曙光,你知道吗?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与“牛”有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介绍,天花是曾蔓延全球的烈性传染病。平均而言,感染天花的每10个人中就会有3个人死亡。幸存者通常也会留下难看的疤痕。研究人员甚至发现距今3000年历史的埃及木乃伊身上都有天花留下的疤痕。
现在,人类彻底战胜了天花。然而直到18世纪,天花仍在世界各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这个难题被一名叫做爱德华 詹纳(Edward Jenner,1749-1823)的英国医生找到了答案。
牛痘是一种感染奶牛的疾病,但可以通过抓伤或割伤传染给人类。挤奶女工由于密切接触奶牛,也经常会引起手部的一些小脓疮,但并不严重。詹纳医生发现,虽然当时天花流行猖獗,但挤奶女工似乎从没有人患上天花。他为了解是否是因为得了牛痘就可以不再得天花,对自己家园丁的儿子9岁的詹姆斯 菲普斯(James Phipps)进行了实验。詹纳从挤奶女工的牛痘疮中取出脓液,注入了孩子皮下。正如预计那样,九岁的孩子得了牛痘。但是,几个月后詹纳让菲普斯接触天花时,孩子并未受到感染。詹纳在更多人中作了这项实验,随后发表了他的研究发现,题目是“对牛痘的成因和影响的调查”。这就是牛痘和疫苗的故事。
王新宇还收了一个趣味知识。来源于拉丁语中牛的词根vaca造就了牛痘这个词vaccinae,而其逐渐演化为现代英语中的疫苗一词——vaccine。疫苗现在是所有通过接种能够预防其他传染病的物质的统称。回顾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疫苗可被称作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奇迹,在过去50年内,疫苗挽救的生命超过其他任何一项医学研究成果。
牛皮癣
“牛皮癣”一听就不受人待见,它的“臭名”可谓家喻户晓。牛皮癣跟牛有没有关系呢?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成锋告诉记者,牛皮癣是“银屑病”的一种民间叫法,有很长的历史了。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疾病反复发作并且难以根除,其“耐性”如牛皮;二是有些患者的皮疹变得肥厚、暗红,互相融合成斑块,表面呈皮革状,好像牛皮。《外科正宗》中这样描述: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
因为银屑病的皮损上掩盖银白色的鳞屑,很有特征性,故西医称之为银屑病,英文名称是“psoriasis”。张成锋介绍,虽然大家都听说过“牛皮癣”,却不一定真正了解其特征。实际上牛皮癣不是真正的“癣”,不像癣那样具有传染性。它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大多与人体免疫有关,常表现为“冬重夏轻”,而且往往在劳累、感冒、精神压力大等情况下突然发生或加重。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中药,辅以外用药配合治疗,紫外线光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而一些新型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呈现出极好的效果。因此,牛皮癣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绝大多数病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缓解。
牛黄
牛黄又名丑宝,为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或者胆管、肝管结石。前者我们称胆黄,后两者我们称管黄,以胆黄质量为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史秀峰介绍,牛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苏颂的《本草图经》云:一子如鸡子黄,重叠可揭折,轻虚而气香者佳,然人多伪之,试法楷摩甲上,透甲黄者为佳。可见,牛黄古代就有造假现象,我们可以用其是否可以把指甲染黄作为鉴别方法。
牛黄又分为国产牛黄和进口牛黄,均为宰杀时发现,统称天然牛黄。国产牛黄分布地区较广,如产于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称为“京牛黄”。产于东北地区称“东牛黄”,产于西北地区称“西牛黄”。进口牛黄分为金山牛黄和印度牛黄。金山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地区,集散于美国旧金山,又称金山牛黄。产于印度者为印度牛黄。
牛黄有的表面有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断面金黄色,可见紧密细腻的同心环纹,如树木之年轮,纹理清晰均匀。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鉴别真伪时,用少许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称“挂甲”。
牛黄现在有人工合成牛黄,还有人工培植牛黄和人工培育牛黄。牛黄是稀有贵重药物,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熄风解毒的功效。很多名贵中药都有牛黄,如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牛黄清心丸等。
牛膝
牛膝虽然没有“牛黄”那么赫赫有名,但也是一“宝”。史秀峰说,牛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为其茎有节,似牛的膝盖,故名牛膝。主产于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博爱、温县、沁阳一带,古时候均属怀庆府管辖,故称怀牛膝,历代医家却认为怀牛膝为地道药材。其与地黄,菊花,山药并称“四大怀药”。
怀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作用,牛膝炮制品有牛膝,酒牛膝和盐牛膝。酒牛膝增加活血通络,温经止痛的作用;而盐牛膝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说到牛膝,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以前在青山脚下,住着一个少年,他母亲患有腿病。每到天气寒冷就痛得下不了地。家里很穷,但少年很孝顺,为了治好母亲的腿,他独自去山上采药。一天,他牵着家里唯一的一头老牛,走了很远的山路,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草药,往回走的路上,一直唉声叹气。突然,他听见有人叫他,可是周围并没有人。少年吓了一跳,再一看,居然是自家的牛在说话。老牛告诉他,自己本是天庭看守药园的老牛,因为犯错被罚在凡间抵过。“你的孝心感动了我,我就和你说几句话,然后我就要回去了。”
老牛用前蹄指着路边一株野草说:“你把这种草拿回去,它可以治好你母亲的腿疼。”等少年小心翼翼地把野草挖出来,一回头,老牛已经不见了。少年把野草拿回去后煎成汤给母亲喝,母亲的腿没多久就好了,再也没疼过。后来,他就用这种草给附近有腿疼的人治病,效果非常好。因为是老牛指引他采来的,能治腿疼,大家就叫这种野草为“牛膝”。
牛胰岛素
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胰岛素能够促进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尽管胰岛素的发现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但由于作用多样、结构复杂,胰岛素的合成技术迟迟未能被人类掌握。
1958年,几家单位联合组成课题小组,开始探索利用化学方法来合成胰岛素。经过长期的努力,1965年9月17日,课题组终于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经过检测它的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首次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获得了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运河杭钢公园公共空间建成试运营 首场万人音乐节将亮相
- 北京丰台站今夜预计到达旅客1.5万余人 增开免费摆渡车
- (第七届进博会)上海歌剧院“舞墨兰亭”亮相进博会“艺术空间”
- 巴西经济学家:中国数字化转型令人印象深刻丨两会·世界观
- 印度总理莫迪抵达基辅 将与泽连斯基会谈
- 中国边城阿拉善“靠沙吃沙”:打造国家重要生态沙产业示范基地
- “永旺杯”第十六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圆满落幕
- 英国政府宣布将在东地中海部署军事力量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海上经济观察,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中新教育丨聚焦服务重点产业集群 内蒙古调整52个本科专业
- “中国白”迈向价值链高端
- 1月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04个点
- 百年“喜连成”再唱梨园曲
- 在大漠,他们护航神舟再问天
- 甘肃武威打造“书城不夜” 民众家门口品书香
- 波兰将在与白俄罗斯边境地区设置缓冲区 长度超60公里
- 硬气、底气、锐气,习近平新年贺词里的三个数字
- 成功破解硅片“力学短板” 中国科学家实现柔性太阳电池制造
- 总重约25吨!天津海关首次查获走私阿胶
- 一辆大型卡车冲进得州公共安全部办公场所 致1死13伤
- 热门推荐
-
- 吉林省出台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指导意见
- 中国黄唇鱼种源保护与技术研究中心在广东惠州动工建设
- 9999元下单圆明园马首?平台要对古董直播尽责
- 第九届海丝品博会开幕 各国客商聚福建石狮共谋商机
- 6月中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3731亿元
- 美政府持续向乌提供武器 美国军火商大发“战争财”
- 新世代车型面世,宝马聚焦“可持续的未来”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今日正式出坞,预计7月15日首次试航
- 新疆墨玉:“四色”种植添色乡村 富裕百姓
- 兰州“烟雨兰山”变形记:老旧庭院掀起网红怀旧风
- 广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半小时紧急救起一落水人员
- 宋雨明故意伤害案一审宣判
- 武汉:传统汉派服饰年轻化 迎八方客商采购
- 韩国被强征劳工遗属对日企索赔诉讼二审胜诉
- 2024汾阳王高质量发展共创大会举行
- 国开行上半年发放1541亿元贷款支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 台湾青年岭南行孙中山历史文化亲子探寻营在穗开营
- 电网工程“巧”放导线 助力柴达木清洁能源输送
- 今夏浙江用电高峰段预计电力供需偏紧 电力企业多措迎战
- 《成都自然笔记》悄然走红 寻踪参百年的神奇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