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最不抗冻部位:耳朵高票当选
1月7日一大早,朋友圈已经被“太冷啦”“冻坏啦”给刷屏,大家忍不住分享“冻透”了的酸爽感。据气象预报,6-8日江苏全省气温明显下降,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到了10~13℃,而最低气温正出现在7日早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冰冻天在南京街头采访,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最不抗冻? 见习记者 吕彦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街头小调查
耳朵、腿、脚是最感到冷的部位
如此“冻人”的天气突袭南方,令许多人倍感不适。一方面是对于温度骤降的不适应,另一方面则是对低温感到不舒适。7日一大早,刚出门的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就明显感受到冰冻和6日不是一个量级,虽然裹着厚厚的羽绒服,风却直往衣服里钻。风打在脸上如同刀割,短短几分钟,记者脸部裸露的皮肤和盖不住的耳朵被冻得麻木了。
早晨9点,记者在新街口地区看到,原本繁华的都市中心,除了辛勤的环卫工人和奔跑的外卖小哥,走在街道上的人并不算多,而此时的气温只有零下6度左右。仅有的行人则裹紧大棉袄、羽绒服,猫着身子快速走进商场、写字楼,仿佛室外多待一秒都是不小的折磨。这样的低温天气或许在北方城市不足为奇,对南京人来说却实在有些吃不消。那么对于市民朋友们来说,感觉身体最冷的部位是哪里?紫牛新闻记者在街头做了一次现场调查。
“气温这么低,此时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冻得最受不了呢?”记者向路过的行人提出了问题。“耳朵冻得要掉啦”“从脚到腿一直冷到腰”“头被吹得疼”……采访中记者发现,耳朵、腿、脚大概算得上是最不抗冻的部位了,这其中小小的耳朵竟当选“冻人”NO.1。说到冻得受不了的部位,第一个提到的往往就是耳朵。有句俗话叫“耳朵冻掉啦”,街头的市民真切感受到了。“耳朵吧,我几乎感觉不到耳朵是自己的了。”一位小姐姐说,记者注意到,这个时髦的女孩穿着宽大的羽绒服,戴着帽子,但是耳朵露在了外头。“没想到这么冷,出门没有戴上耳套。”相比“全副武装”的女士,男士们对耳朵的冰冻感更加强烈,“特别是耳廓,捏上去完全没痛感了。脸好像比耳朵的感觉好一些。”一个年轻的男孩停下脚步,不停地搓着耳朵。从清晨起忙碌的清洁工阿姨则是戴上了毛茸茸的耳套,记者看到她的帽子就是普通的单层工作帽,
“耳朵第一个要保护好,还有就是膝盖。”在户外工作多年,凭借多年的经验,早晨出门她首先护好耳朵,其次是膝盖也要小心保护。
专家解析
耳朵受冻后会变“麻”有科学依据
小小的耳朵在寒冷的冬日为何如此敏感?采访中,耳朵冷起来又是为何令人感到“像针刺一样”或是“没有知觉”?为此,记者专门请教了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钱晓云。
钱晓云主任解释道,耳廓的血液循环对人体来说是“终末器官”,如果把人体比作大树,耳朵就是“最后一枝”,因此这里的血液循环相对比较薄弱。当遇到极冷天气刺激时,血管剧烈收缩,会处于痉挛的状态。如果是小动脉的痉挛,则会出现局部的血供变差,皮肤苍白,而严重时则会影响局部的感觉神经末梢,这正是耳朵受冻后出现麻木等等症状的原因。而当静脉发生剧烈收缩之后,则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静脉出现局部淤紫,这种淤血性的改变就是我们俗称的冻疮。因此,若是耳朵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当中,耳廓就容易产生皮肤局限性的炎症和损害。
不止冻麻,耳朵还可能被冻伤
耳朵不仅会冻得麻木,还有可能被冻伤。专家介绍说,尤其在北方的极低温天气下,如果耳朵长时间暴露在外,出现有针扎的感觉,或出现麻木、失去知觉、皮肤发硬和感觉丧失等症状,就有可能冻伤了。曾有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大冬天晨跑,跑步时衣服穿得比较单薄,没有戴帽子和围巾,跑了40多分钟,回家后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变白了。摸上去没有感觉,硬硬的,用热水焐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变软。到急诊就医后,医生发现他的耳朵被冻伤了。专家介绍说,耳朵被冻伤的患者,常常先发现自己的耳朵被“冻白了”。像针扎的一样疼、发麻发硬,甚至长出了水疱。此时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发展为耳廓感染、变形、坏死等。所以冰冻天不保护好耳朵,有冻伤的危险。
护耳妙招
耳朵冻伤后应局部缓慢升温
冰冻天还将持续,未来几天气温都在零下。在户外的我们如何保护耳朵呢?若是耳朵不幸受冻,应如何正确地护理呢?钱晓云主任提醒说,天气寒冷时,在户外行走活动时应戴上手套、口罩和防风耳罩。如果耳朵出现冻疮冻伤,和其他部位一样,需要缓慢回温,不可以立刻用热水浸泡。而应该局部缓慢揉搓,通过摩擦生热。用温水、温毛巾擦拭也是不错的方法,可以使局部缓慢升温,最终恢复到和室温一致的状态。
脚脖子冷可以踩进软乎的雪地靴里,怕腿受寒也可以套上厚实的棉裤;而对于耳朵的御寒,似乎也妙招不少。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不少市民都选择直接戴上盖到耳朵的帽子,保护头部的同时也可以顺带呵护耳朵。也有不少市民更体贴为耳朵佩戴了专门的加绒耳罩,更轻便也更密不透风。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美国一便利店遭“零元购” 数十名青少年抢走香烟和零食
- 银川海关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活动
- 广西产教联合助力新能源汽车、六堡茶等特色产业发展
- AI业内人士:面对进化速度快的技术 需要从多角度研究长期影响
- 我国物流总额增速企稳回升 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 广西留学生诗词“打擂” 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广东:5月31日至6月2日早晨有暴雨到大暴雨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2023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得主
- “极严重灾害”!日本能登地区地震已致213人遇难
- 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推区域文旅建设消费复苏振兴
- 一架美国国民警卫队直升机在得州坠毁 致3人死亡
- “生”与生的延续
- 山西作家书写《文明叶脉》 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 武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调整至Ⅳ级
- 高龄女性怀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专家回应
-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突破2000亿元
- 中国企业自主研制新型可降解封堵器装置临床推广 造福先心病患者
- 第三届小十月文学奖在京颁发
- (乡村行·看振兴)“菜篮子”成致富“钱袋子” 山西新绛果蔬抢“鲜”上市
- 热门推荐
-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银发族的心灵“摆渡人”
- 四川木里发生森林火灾 900余人5架直升机参与扑救
- 做好国企专业化与产业化“两手抓”
- 关于铁路计次票、定期票 如何购买使用→
- 冰岛总理宣布解散执政联盟并呼吁提前大选
- 浙江金华“副高烧烤”依旧火热 局地最高温43.9摄氏度
- 广西凭祥进口水果量持续增长 745吨越南鲜榴莲优“鲜”入境
- 中老年人的“候鸟式过冬”越来越新潮
- 2024年重庆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已投资近四百亿元
- 从瑞士东南到中国东北,开放共享再乘“东风”
- 藏茶、藏香、藏服走进泰国高校
- 一名中国公民在澳大利亚悉尼购物中心袭击事件中死亡
- 请明星直播带货“翻车”?四川一企业回应:直播数据存疑
- 一个社区的“文化逆袭”
- (经济观察)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 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首个海洋碳中和国际标准提案项目正式启动
-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将主办马中友谊跑促民间交流
- 北京推进扬尘专项治理 二季度空气质量小幅改善
- 没有“孝心车位”,也要常看爹妈
- 宋画中出现最多的鸟是什么?这本书告诉你,是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