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这些疾病你小心了吗?
立冬后,这些疾病你小心了吗?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立冬后,这些疾病你小心了吗?
新华社记者赵丹丹、林苗苗、高敬
8日,我国迎来“立冬”节气。根据数据记载,这通常是一年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最容易出现“断崖式”气温暴跌的一个时段。立冬时节也是易感人群的“危机时刻”,老人、儿童、体弱者应提早做好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监测。
气温偏高,“双11”将迎冷暖起伏
8日一早,家住长春的李仁国老人照例在公园晨练,一套太极剑下来微微出汗。“感觉今年似乎要比往年暖和,到现在我还没开始戴帽子、手套呢。”
家住昆明的李阿娟也有同感。“最近几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还能穿短袖,感觉今年新买的羽绒服可能要穿不上了。”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冬天全国大部分地方气温接近常年甚至偏高。
“气温偏高,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常年同期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叶殿秀说,预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扩散条件总体偏差,长江中下游地区扩散条件好于京津冀以及汾渭平原。
“中东部地区需防范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11月,中东部地区已进入雾、霾天气多发季节。大家需防范因空气污染物增多,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巡视员李明媚说。
气象部门预测,虽然今冬气温接近常年甚至偏高,但冷暖起伏依然不容小视。
据李明媚介绍,11日开始将有一次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长江及其以北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下降6~10℃,局部超过12℃。西北地区、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及西南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雨。
天气渐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最易“受伤”
“11月是寒潮次数最多月,随着冬季取暖期开始,公众还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李明媚说。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期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据医院急诊科主任马青变介绍,冬季急诊科的病人数量远远高于夏季,且危重病人数量大幅增加。“平时医院每天急诊量在600人次左右,冬季在850人次左右。尤其是急诊内科患者人数明显增加,老年人慢性病多发,急症患者很多。”马青变说。
马青变介绍,立冬以后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最明显,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流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此外,随着每年1月份前后流感高发,发热门诊也会迎来就诊高峰。
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也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振鹏介绍,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感染甚至是第一诱因。随着气温降低,人体外周血管比平时明显收缩,也能直接导致人体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比平时加重,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症状加重,应时刻加以注意。
打疫苗、测血压,专家为重点人群过冬支招
专家提醒,立冬时节,老人、孕妇、幼儿等重点人群对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尤须提高警惕。
张振鹏建议,进入立冬时节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关注血压变化。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疼,严重头晕等症状后,应立即就医。“一些轻微的疾病变化出现时患者可能感觉不到症状,建议高血压患者至少在早上起床后量一次血压,密切关注数据变化。”
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张维杰建议,冬季是流感高发期,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咳嗽等。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属于优先接种疫苗人群。此外,张维杰提醒,生病后不可随意乱用抗生素,以免产生细菌耐药的严重后果,一旦发生严重感染甚至有无药可用的风险。
专家提醒,在冬季,肺炎对重点人群是一大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据介绍,在肺炎死亡人群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92.5%,因此,专家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应及时接种肺炎疫苗。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从2018年起,已对65岁以上市户籍老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此外,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阳气收敛,不应过度劳作。专家建议在秋冬季节不要过度劳累、熬夜、透支身体,但依然要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人体可以保持兴奋状态,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但在此时节锻炼不宜太激烈,健身操、太极拳或跳舞、打球等运动均是立冬锻炼的不错选择。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陕西发现西汉列侯墓园 一墓主或为汉武帝朝最后一位丞相
- 上海首发邮票纪念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一百周年
- 培育新生力量 业界聚焦保险行业人才建设
- 全国铁路公安机关暑运期间破获刑事案件5700余起
-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北京如何发力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滁州深耕省际毗邻“试验田” 跑出发展“加速度”
- 新不列颠岛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50千米
- 广西一派出所“兵味”十足 化解邻里矛盾雷厉风行
- “互联时刻”公益慈善主题沙龙在浙江乌镇举行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电动自行车等5类产品消费提示
- 山西太原“快递+”助农产品进城 年拉动农产品扩销约2.7亿元
- 港刊:美国进入“后真相时代”
- 郑州推出近5万套“团购房”
- 两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基因测序仪在深圳首发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名废炉作业工人遭放射性物质污染
- 中国故事共创会|在“户外运动天堂” 洋网红挑战“飞檐走壁”
- 国家气候中心:11月我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
- 攻击谩骂臭气烘烘 “网络厕所”为何禁而不绝?
- 以军称打死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
- 七大气象生态旅游品牌亮相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
- 热门推荐
-
- 曹克将:海归赤子专注心律失常 融贯中西让中医药惠及大众
- 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俏销海外 成湖南外贸新增长点
- 新华全媒+|重庆钓鱼城遗址新发现南宋末年规模宏大建筑群
- 中经评论:夏粮丰收 将“中国饭碗”端稳端牢
- 以金融力量精准滴灌,招商银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客商借道广西防城港“出海”掘金 拓展东盟市场商机
- 戴德梁行:2023年北京零售市场预计新增供应将超170万平方米
- 西十高铁Ⅰ级高风险隧道西岭隧道掘进过半
- 中国企业COP28展示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方案
- 国家统计局: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558.2亿元
- “苏拉”以强台风登陆珠海 粤西将迎风雨最强时段
- 学者:6G将孕育多个万亿规模产业
- 陕西:到2030年全省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
- 绿色成鲜明底色 广东多个关键生态指标居全国前列
- 上海吸引高端艺术产业 苏河湾沿线将现沪版“清明上河图”
- 北京:1-7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6%
- 你经常聊天聊星座? 以后输入法也可查星座知识了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将于11月在蓉举办
- 紧盯国际国内农业科技前沿 山西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单荣光接受审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