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中新网12月13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家驹)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生态环境关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12月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的2024海洋保护大会上,这一话题引起嘉宾们的关注。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翟青表示,要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推动河湖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推动河湖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转变,从主要关注指标变化向更加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转变。
翟青同时表示,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陆海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同,推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刘青松表示,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沿海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陆海统筹方面仍面临挑战。
为此,刘青松认为,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经验交流互动机制,推进建设成果的应用。同时,要夯实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构建形成全社会的立体模式。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中心主任姚瑞华则表示,应从“三水”统筹、陆海统筹加强流域海域系统治理。一是入海水质改善,基于海洋生态需求治理目标,加强入海无机氮治理,二是保障入海水量。
姚瑞华还表示,要河海联动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协同建设,编制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协同建设方案,编制协同建设方案、强化陆源排放管控、实施综合治理工程。此外,要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刘友宾看来,生态环境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做好新闻舆论传播,开展新媒体传播、活动传播和行为传播。
刘友宾认为,中国的环境传播,应从应急宣传向常态传播转变。一是要从过去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以后的被动应对,向正面引导舆论、做好典型宣传转变。二是要从在应急状态下注重新闻发布,向同时注重新闻发布和文化传播转变。三是要大力建设中国生态环境传播学。
本次大会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人海和谐共生”为主题,由中华环保联合会、集美大学主办。(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台湾客遇东北情 早市里感受烟火漫卷
- 首届西城区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 中国LPR连续4个月不变
- 社评:美国“无意战争”,为何总是制造战争
- 为孩子适度留白,“双减”后家庭教育当回归
- 湖北宜昌:推进“两坝一峡”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 亮相2023罗马书展 中国童话绘本再受青睐
- 德国一旅馆部分倒塌致1人死亡 仍有8人被困
- 能保护壁画的航天技术机器人亮相
- “雾”必小心!这份雾天行车安全提示请收好
- 即将临盆,她们还在录真人秀
- 新疆首次将“爱眼护齿”列入民生实事
- 第七届丝博会在陕西西安开幕
- 西安中欧班列2024年开行同比增25.1% 覆盖欧亚全境
- 巴西东南部暴雨已致26人遇难
- 成都皮影艺人“光影摇曳”六十载 传承创新“走四海”
- 北京健康宝4.0版本上线:建议市民每日早起“打卡”
- “血腥周末”再现 美国前执法人员呼吁控枪
- 海南公布33项措施优化船员职业发展环境
- 银行“老兵”朱鹤新任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
- 热门推荐
-
- 通胀预期下降缓解英国央行压力
- 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驻华使节与专家走进湄潭,体验舒适惬意的生活
- 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订25个经贸合作项目
- 南海伏季休渔结束 广西渔民盼渔获满仓
- 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气温仍明显偏低 南方地区多降水天气
- 今年4月中国在柬投资居榜首
- 北京出台新政破解家政服务行业痛点 提升服务规范化水平
- 中国代表:美国利用人权问题干涉打压遏制发展中国家注定失败
- 福暖中国丨黄山之巅“龙腾鱼跃”
- 消费热潮涌动,让年货“购物车”载满“好生活”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庐山:竹荪迎丰收 农户喜增收
- 商务部:京沪等5城离境退税销售额约占全国80%
- 外媒:巴基斯坦卡拉奇发生鸣枪事件引发混乱 已造成数十人受伤
- 骨质疏松绝非衰老 科学干预可防可治
- 扎哈罗娃:泽连斯基称“家”里有事无法参加特朗普就职典礼,难道是水管爆了?
- 中文应用广 就业途径多
- 以防长:以色列正在评估替代哈马斯管控加沙的方案
- 川渝架起电力新”蜀道”
- 胡塞武装称向以色列海法一发电站发射一枚高超音速导弹
- (人权行动看中国)哈尔滨市一学校独创“鼓舞课” 让自闭症孩子“心灵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