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拔最高盐碱地首次实现苜蓿一年三收
中新社青海德令哈9月26日电 (记者 李江宁)“中国海拔最高的盐碱地首次实现苜蓿一年三收。一年苜蓿的青干草能达到600公斤以上,是一个历史突破。”26日,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徐成体向中新社记者表示。
当日,盐碱地改土种草暨高寒地区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现场观摩、研讨和技术发布会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举行。
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粗蛋白含量较高。“在盐碱地种植苜蓿,不但品质好,还能改良土壤,算是一举两得。”徐成体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改良的盐碱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饲草生产基地,面积7.1万亩,由青海大学牵头实行,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协同推广。盐碱化土地改良3年后土壤耕作层增厚50%至60%,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降低20%至30%,pH值下降。
同时,盐碱地改良技术较传统技术饲草出苗率从40%左右提高到80%以上,青干草产量提升60%至70%,达到每亩400公斤,亩均产值700元(人民币,下同)至800元,较改良前增加600元至700元,实现当地盐碱化土地产能增效的新突破。3年带动周边农户1560人,农户通过地租、产业分红等方式年均增收1000余万元。
盐碱化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和陕西,面积约1.46亿亩。青海省盐碱地绝大部分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其特点是面积大,土壤积盐量高,盐分积聚明显。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中国土地资源受限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制约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盐碱地也成为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和“潜在粮仓”。
“盐碱地属于边际土地,不经过改良,无法种植作物,与此同时,它的潜力也很大。我们针对不同的盐碱地,选择耐盐苜蓿、燕麦、小黑麦、豌豆等饲草品种进行种植。”徐成体说,通过测算,种植燕麦和苜蓿,一亩盐碱地中每次刈割可脱盐15公斤以上,长此以往进行改良,或可将盐碱地变为后备耕地。
徐成体说,通过种植饲草增加饲料供给,繁殖家畜,转化成民众日常所需的肉、蛋、奶等产品。因此,种草也如同种粮。(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生动展示年轻人情感体验 这五部剧本讲了啥故事?
- 土地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
- “菩提”来了!我国首个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发布
- 民调:大多数选民称美国最高法院无法公正裁决大选案件
- 上半年GDP30强城市洗牌:杭州再超武汉,南通合肥挺进前20
- 专家:坚持创新是家电行业应对挑战的不二密钥
- 中法携手十载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典范
- 韩媒:韩国国会门前正在发生对峙
- 快讯: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附近一军事基地遭袭
- 日本第一高楼正式启用:地上64层,高330米(图)
- 天津市气象台发布海上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我们必须同舟共济,绝不能同舟共“挤”
- “最美基层民警”蔡文君:深耕基层 为民解忧
- (两会速递)吴清: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将突出“强”“严”二字
- 在非遗里看广州:首届潮墟·复数艺术节在穗举行
- 贷款见证人何以被“套路”成贷款人?
- 广东部署强降雨防御工作应对强对流天气
- 上海青浦区发生3.1级地震 不会对上海市造成严重影响
- 广西“科目三”舞动东盟 自带快乐基因
- 西湖大学迎成立五周年 施一公:做创新的守护者是使命也是未来
- 热门推荐
-
- 编剧王小枪谈《县委大院》创作过程和体会:最大限度呈现当下中国的县域政治生态
- 同程旅行发布上半年中国“国内十大受欢迎博物馆”
- 从西安港到青岛港 外媒记者探访“一带一路”陆海交通枢纽
- 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沪举行
- 《财米油盐》| 假期你“奔县”了吗?“小城游”迎来大发展
- 中国电影即将迎来全产业复苏
- 安置点的群众年货准备咋样了?去青海民和官亭镇大集看一看
- 南昌国际陆港至广州港、厦门港双列齐发“昌穗一港通”落地生效
- 伊朗外长强烈谴责英美对也门的袭击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走访箭牌能源公司运营中心
- 11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16元 上调187个基点
- 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韩国国家代表队出征仪式在首尔举行
- 财政部:8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543.69亿元 同比增长2.7%
- 覆盖全国684个产业带 抖音电商三大举措助力实体经济长效发展
- 中老铁路国际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
- “云存储”有服务逾期风险 中消协拉响消费者数据安全警报
-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为旅德大熊猫双胞胎“梦想”“梦圆”庆生
- 第66届格莱美音乐奖揭晓 泰勒·斯威夫特创造历史
- 热浪侵袭印度多地 已致近170人死亡!
- 真假“周六福”对簿公堂,究竟谁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