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王小枪谈《县委大院》创作过程和体会:最大限度呈现当下中国的县域政治生态
编剧王小枪谈《县委大院》创作过程和体会:最大限度呈现当下中国的县域政治生态
“基层干部要多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
12月22日晚,电视剧《县委大院》正式收官。
该剧讲述了光明县委书记梅晓歌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克服艰难险阻,为建设心目中的美好家园不断努力的故事。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该剧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完成选题、立项、剧本创作与拍摄制作。编剧王小枪为了创作真实,曾深入江西大余县委大院体验生活了近五个月。
“我遵循一个写作原则,就是最大限度真实呈现当下中国的县域政治生态。”大结局当晚,王小枪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谈《县委大院》的创作历程。他说,“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无数扎根一线、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干群之间互相理解支持,很多事情就好办得多。”
谈创作
“打破外界对基层干部的刻板印象”
新京报:写这部戏的起因是什么?
王小枪:在重大时间节点,像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等,广电总局都会主抓一些重大项目。我是去年年初接到了《县委大院》的创作任务。一开始我还挺犹豫的,因为我对县委大院基层干部不太了解。当你不了解一个群体的时候,你所有的想象往往都来自于既往你的知识积累或影视碎片。后来经过协调,去年5月15日我去了江西赣州大余县体验生活,在县委大院待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
新京报:体验生活时主要做哪些工作?
王小枪:这五个月里,我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对内,我列席招商调度会、环保整治会等一系列会议,帮助一些干部做点儿辅助工作,借此观察县委大院的运作逻辑,了解县委大院的工作流程。对外,我一趟趟往乡镇、行政村跑。大余县地势复杂,既有山区又有平原,还有湍急的河流,各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就一直在乡下观察农村生活。
以前创作时,我和反扒大队一起抓过小偷,在医院急诊科值过夜班,在民事法庭观摩过法官,但我去江西之前没有体制内工作的经历,所以我对县委大院是完全陌生的。我以前对基层干部只有一个印象,就是一起开会听他们发言汇报工作。通过几个月的体验,接触时间长了,了解得多了,基层干部的更多面向就出来了。
剧中有个场景是乡镇干部乔胜利与县委书记梅晓歌一起工作时,正碰上乔胜利老婆打电话过来“骂”他,对乔胜利说了一些狠话,实则是心疼他工作太拼太累,刀子嘴豆腐心。这确有其事。有一次一位乡镇干部接到妻子电话,声音很大,我能听到他妻子的抱怨、数落等复杂情绪。过了一会儿,他母亲打来了电话,又过了一会儿他接到了孩子班主任的电话。这位乡镇干部不同的面向,就像“万花筒”一样在我面前展开,真实鲜活。
新京报:你怎么看这段经历?
王小枪:这段经历对我的创作很重要,也很关键。我近距离和他们交流,跟他们一起上班,观察他们如何接待村民上访,化解矛盾,知道基层干部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除了工作,还了解到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些细节全面展现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状态,打破了外界对基层干部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更接地气,也更真实。
我刚去时,正赶上汛期,连续下了十几天雨,没见过太阳。有次下乡遇到山体滑坡,山体直接冲到了农户家里,满屋子全是泥巴,当地的汛期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我固定印象中,遇到这种事情老百姓肯定会表现得惊天动地或痛哭流涕。这一幕没有出现,而是当地村干部和老百姓沟通,说“盖房时我就说不要离山体那么近,要尽量往前建。我说什么你也不听,你搞得过大自然吗?”村干部没有用“尊重科学”这样的字眼,一句“你搞得过大自然吗”很生动的地方语言,让干群关系活灵活现。这段经历也是我写光明县委班子下乡防汛、抗洪的主要体验来源。
谈剧情
“《县委大院》是一部群戏”
新京报:该剧核心是讲县委大院里的具体工作日常,以及里面这一群人的喜怒哀乐。与周梅森老师的《人民的名义》等政治剧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王小枪:不管什么题材,我总是希望创作上要有创新、有自己的风格。创作时,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这部剧是主旋律还是其他什么题材,首先要考虑怎么更成功地去塑造人物,让人物形象更动人,把故事讲好。从题材来看,《县委大院》和周梅森老师的政治题材不属于同一类。
去江西体验生活之前,我也不知道《县委大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风格,我带了一张白纸去。在江西我见得越多、听得越多、想得越多、受到的启发也越多,人物在我脑海中慢慢活起来了,比如妇女主任是什么性格、县长艾鲜枝什么时候会批评人等等,这些越来越清晰。五个月后我回北京,我知道这部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男主戏,而是一部群戏,重点是突出县委大院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日常。
剧中县委书记梅晓歌与妻子乔麦的关系,我推演过很多可能性,最后设置成两人是同学关系、有很好的感情基础,但都忙于事业,不怎么见面。整部剧的人物关系百花齐放,不呆板也不生拉硬套,呈现出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新京报:开头两集就是拆迁、上访,这是干群矛盾最突出的事件,引发观众热议。这种设计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小枪:从人物小传开始,到故事大纲再到分集,我都遵循一个写作原则,就是最大限度真实呈现当下中国的县域政治生态。经历过城镇化,我们都知道拆迁、棚户区改造是县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个正在发展的光明县当然也必不可少。当然,拆迁只是一个单元事件,后续剧中还涉及招商、医改、税收等等现实问题,城市发展遇到的不同面向问题,剧中都有呈现。
新京报:有评价认为,剧中开头一些群众的形象比较负面,成为县委工作的绊脚石。你怎么看?
王小枪:这只是电视剧开头占比非常少的片段,在后面剧情中,正面群体陆续出现了。从电视剧创作规律来看,需要把矛盾冲突比较突出的剧情往前放,而不能单纯地评判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说实话,现实中什么也不说上来就闹的确实不多,凡事都逃不出一个“理”字。
谈人物塑造
“突出人物的立体性和多面性”
新京报:县委书记梅晓歌在现实中有原型吗?
王小枪:这个没有绝对的原型,而是我把许多人物的特质拼到了梅晓歌一个人身上。在我的定位中,梅晓歌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其次他才是一位县委书记,这个顺序不能乱。
他身上既有理想主义,又有亲和力,愿意与群众面对面,很多体制内的朋友觉得,梅晓歌就是我们身边的县委书记。我在大余县时,时任县长喜欢晨跑,梅晓歌就有晨跑的习惯,但他爱吃辣椒丝的习惯又来自另外一位县领导。塑造人物就是要博采众家之长,这是我的创作经验。不管是县委书记、县长、医生、警察还是间谍,首先要突出人物的立体性和多面性,不要“脸谱化”,大家一看就觉得这是一个真实人物而非胡编乱造,那故事情节也就真实可信了。
新京报:剧中有对乡镇基层形式主义的反映。据你观察,哪些问题比较突出?
王小枪:开会多是基层干部吐槽比较多的。现在技术这么发达,一个邮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一些地方还是会开会层层传达。文山会海、应付上级检查等等,基层确实面临很多形式主义的问题。
新京报:《县委大院》其实抛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县域要怎么治,二是县官要怎么当。如何理解一县主官与当地发展之间的关系?
王小枪:去江西之前,我不知如何下笔,就把《县委大院》当成职场剧来写,把县委当成一个公司,把县委书记当作公司带头人,基层干部之间都是同事。现在回过头去看,我认为对于一个县的主官来讲,责任心非常重要。剧中我设计了吕青山、梅晓歌两任县委书记先后重复了同样的台词,“有一天啊,咱们老了,回到了光明县,走在街上,横竖那么几条街,走走看看,我们可以跟自己说,这个地方是因为我们才搞好的。”这几句话和我的创作心态相似,也说出了县委书记与县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京报:体验生活时你和大余县委书记、县长交流多吗?
王小枪:平时的交流非常多,但是关于剧本创作的交流很少,因为我当时还不知道要写成什么样的故事。有时候在食堂吃饭,大家闲聊,问我怎么写,我说我真不知道,大家认为我挺保守。但我真没想好要怎么写,会写成什么样、成片会是什么样,当时一头雾水,还在慢慢积累素材。
谈基层干部年轻化
“新鲜血液正在挑起基层的大梁”
新京报:你怎么看基层干部年轻化?
王小枪:我知道国家对干部年轻化有规定,但确实没想到现在基层干部年轻那么多。我接触的乡镇干部中有很多“90后”,他们刚大学毕业,有文化,又吃苦耐劳,选择扎根基层,跟他们聊天也会顺畅很多。这是近年来乡镇的一大变化。在剧中我也塑造了像肖俊学、林志为等这样的年轻人,这些新鲜血液正在挑起基层的大梁。
新京报:谈到林志为,他是县委大院的新人。为何要安排这样一个角色?
王小枪:林志为是帮助观众了解县委大院的一个窗口。现实中,观众其实对县委大院是很陌生的。林志为作为进入县委大院的新人,融入体制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他像导游,通过他的台词,带着观众了解县委大院,从人员构成、职责分工再到人际关系,让大家明白县长联络员每天要干什么、县政府办每天是如何运行的等等。
谈“干群关系”
“相互理解,干群关系就会变好”
新京报:县域政治脱离不了人情社会,电视剧没有回避这一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小枪:我从小在一个小县城长大,对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比如我在县医院上班,去了趟超市,收银员可能是我初中同学;去了小饭馆,老板可能是我小学同学。县城熟人社会,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相互之间讲究人情世故,这也是沟通干群关系很重要的纽带。在剧中,乡镇干部乔胜利就很会利用人情规则来沟通,这是真实的社会生态,不能回避。
新京报:做好“干群关系”,你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
王小枪:所谓“干群矛盾”,其实就是立场不同,干部有干部的立场,群众有群众的立场,这两个立场经常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还会有矛盾。这就要求干部要多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相互理解,干群关系就会变好。
新京报:如何平衡戏剧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王小枪:我之前写过一个谍战题材《对手》,因为涉及国家安全,没法采访,也没法体验生活,只能通过百分之百的虚构来呈现这部现实主义题材。《县委大院》则相反,我了解了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有了真实的生活逻辑,再来虚构戏剧逻辑,是真实的虚构,观众也会接受。
新京报:有干部评价“看个剧看出了上班的感觉。”你怎么看?
王小枪:这是对创作者最高的褒奖,说明这部剧引发了基层干部的共鸣。但我明白,现实远比电视剧复杂,工作也难办得多,希望通过《县委大院》这部剧,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无数扎根一线、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干群之间互相理解支持,很多事情就好办得多。(A12-A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何强)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协会揭牌成立
- 财政部处罚部分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师
- 探访“名士之乡”:“最强大脑” 何以支招产业转型?
- 日本央行行长:本财年下半年日本通胀率或降至2%以下
- 专家:胆囊癌恶性程度高 “胆不痛就不要紧”是误区
- 银盛数惠与腾讯智影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数字人发展
- 交响组曲《冰雪相约》在京再次奏响
- 有人假冒投稿渠道骗取版面费,《中国考试》杂志社发布严正声明
-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 20颗生山楂吃出胃石症,医生开出“可乐处方”
- 民航局:全力确保暑运旺季航空安全
- 山东烟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多子女家庭最高可贷100万元
- 浙江“95后”女博士六年磨一“轴” 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5%
- 福州海警雨夜出动查获一起海上走私案抓获9人
- 三生(中国)黄金宝为其新书举行学术启动仪式并发布三生赋能模型
- 两岸及香港师生成都同台竞技 搭建青春驿站
- 台风“杜苏芮”或携强风雨影响粤东 汕头实行“五停”
-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侦破8起命案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
- 陆军驻训医疗队在西藏昌都巡诊送药 守护民众健康
-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公里
- 热门推荐
-
- 北京警方严打涉旅违法犯罪 有效净化暑期首都旅游市场秩序
- 文化中国行|对话国博:4个月卖出53万件,凤冠冰箱贴缘何成为爆款?
- 水利部将针对粤琼2省的洪水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天津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417亿元 创历史新高
- “三九”开场冷空气送来寒冷“暴击” 南方2025年首轮大范围雨雪来袭
- 刘慈欣谈马斯克:他像从科幻小说“跳出来”的人
- 中英贸易“破冰之旅”70周年庆祝午宴举行
- 大型交响合唱《道德经》西安首演 中华文化以声共鸣
- 2023世界5G大会闭幕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南郑州:一款汤圆何以一年卖出9亿颗?
- 美国校园再发生悲剧!莱斯大学一女生在宿舍遭枪杀
-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仁心仁术架起中非友谊桥梁 跨越山海为生命先行
-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发生6.1级地震
- 给一段话就能谱一首曲 下一个AI颠覆性应用发生在音乐领域?
- 浙东运河沿线乡村迎夏至:龙舟巡游 祈福丰年
- 近二十岁的《博物》,用短视频点燃孩子们的热爱
- 海南省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刷新该省最佳监测记录
- 强降雨袭击湘东南地区 局地道路阻断民房损毁
- 广西机场上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 航空货邮量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