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技出豆进”助推全球大豆产业发展
中新社三亚3月19日电(记者 王晓斌)记者从正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获悉,中国大豆业界正通过“技出豆进”等模式与海外大豆产区深入合作,增强国际大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助推全球大豆产业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估计,近年来中国大豆年消费量约1.1亿吨。2023年,中国国产大豆产量为2084万吨,意味着该年中国超八成的大豆需求由进口大豆填补。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存祥介绍,大豆在中国有食用、油用和饲用等需求。为满足迅速攀升的饲用蛋白和植物油脂需求,中国大豆业界一方面在国内“扩面积”“提单产”,一方面开拓新兴豆源市场,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
在国际大豆市场的版图中,中国大豆业界正在悄然改变以往单纯的“买单者”形象。在中国大豆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国之一巴西,中国—巴西农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落地该国米纳斯吉拉斯州,吸引华南农业大学大豆品种巴西育种基地、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机构在当地落地。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北农集团”)总裁、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宋维平介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目前大豆品种单产存在较大差距、大豆种植面积有限,但产业的劣势不代表种业无所作为,业界正通过“技出豆进”模式,实现海外新兴豆源市场与国内消费市场的“双赢”。
宋维平说,“技出豆进”即中国种业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与海外大豆产区深度合作,将先进的适合当地环境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以及收储加工技术等大豆全流程生产技术带到当地,推动当地大豆产业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中国的“大豆之技”水平如何?2007年中国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大豆作为首批启动的体系之一,集合了全国大豆科技力量攻关诸多技术瓶颈。吴存祥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如今已全面覆盖中国大豆产业各环节,针对东北、黄淮海、南方等产区,研发集成出不同的先进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宋维平透露,大北农集团目前已经在阿根廷和巴西分别设立了子公司,并在当地组建了科研和市场团队。未来公司除了进一步深化南美地区布局,还计划拓展远东、中亚地区发展大豆产业,全力打造“研发培育、种养结合”的大豆全产业链。(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家庭成长计划”公益健步走活动举行 倡导以运动方式汇聚公益力量
- 治理同药不同价乱象,多地上线药品比价系统
- 全国首票进口再生金属原料目的地智慧检验监管试点货物抵达江西鹰潭
- 山西赴印尼推介“好风光”:促进双方旅游业发展及合作
- 智能装备制造加速抢占行业新风口 引资本竞相关注
- 国家能源局:截至6月底我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已超3亿千瓦
-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近1.5亿吨
- 甘肃“爱心家人”呵护残疾大姐:一对一心理连线励积极人生
- 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你们讨厌得好!你们下次还要这么讨厌!”
- 暴雨与高温袭粤 广东中暑地图发布
- 春运即将启动 武铁预计发送旅客2438万人次
- 美国南加州三场大规模野火同时燃烧 至少造成10人受伤
- 平安健康携手通用技术国康打造检后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 广州出租车师傅有了现金“零钱包” 入境人员打车支付更便利
- 京东曹鹏:“多云多芯”需求扩大,渐进式国产化势在必行
- 重庆将经历新一轮强降雨 存在暴雨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涨水风险
- 端午节中国短途出行需求旺 “新中式”成出游热点
- “鸢都”潍坊丰富文旅新业态 “烘热”端午假期消费市场
- 活化生态资源 重庆乡村蹚出“兴”村路
- 过敏原检测:是“劳而无功”,还是真能找出致敏“元凶”
- 热门推荐
-
- 多肉变“多金” 河北返乡“新农人”的致富经
- 浙江推百大镇馆之宝特展迎春节 23件镇馆之宝亮相
- 江南春:存量博弈逆周期,品牌如何逆势增长
- 青海长江源村人均年收入达3.38万元 同比增长5000余元
- 爱哭闹的“熊孩子”怎么教?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 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工程全线23座隧道全部贯通
- “Z世代”访蔡元培故居追星学界泰斗
- 6-9日冷空气将影响西南及中东部地区
- 上海二批次供地挂牌4宗地块,总起始价约93.52亿元
- “八纵八横”已建成约80%,CR450预计今年完成样车制造
- 2023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
- 保护隐私,理性对待“最熟悉的陌生人”
- 守护藏东南林海 西藏察隅县森林消防夏日练兵忙
- 网传小龙虾价格降至个位数?没那么便宜,20元一斤是主流
- 美联储为何“踩刹车”
- 天津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4.52万亿元 同比增长8.0%
- “五个一百”: 为奋进中国注入澎湃动力
- 国庆假期京沪往返香港 可体验最新智能动卧列车
- 文旅部公布民宿星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