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氢能需加强政策和产业统筹
本报北京3月7日电(记者北梦原 杨召奎 赵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连日来,来自能源领域的代表委员就氢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呼吁加强政策和产业统筹,推动氢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氢能产业被视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战略要求的产业。”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锦龙委员表示,近年来,中央及地方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但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需将行业卡点、堵点逐步解决,才能加速氢能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目前,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已经取得显著效果。姚锦龙委员介绍说:“截至2023年底,国内共建成加氢站428座,位居全球首位。但加氢站的数量和分布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此外,氢能作为一种能源产品,在发电、储能、工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仍有待创新。”
姚锦龙委员建议,加强政策和产业统筹,推动氢能融入国家能源体系,加快完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构建面向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全国一盘棋的氢能供应网络。同时,拓宽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推动能源、电力、化工、钢铁、船舶等领域氢气制备和应用重点项目建设。
在氢能产业中,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制造的氢气)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进以及绿氢制取技术的突破,绿氢产能快速增长。
“绿氢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庆生代表表示,相较于灰氢、蓝氢,绿氢具有环保优势,但总体来看,绿氢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弱、政策补贴不到位、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
张庆生代表建议,针对绿氢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和扶持绿氢产业发展,体现绿氢的减碳价值和清洁价值,鼓励发展绿氢产业链。同时,支持绿氢装备的全面国产化研发,出台可再生电力余电上网政策,降低绿氢生产成本,提升绿氢项目的经济价值。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云南滇中新区韩国招商引资推介会在首尔举办
- 今年经满洲里公路口岸进出境货车突破8万辆次
- 雨雪冰冻天气下的湖北春运
- 中国驻柬埔寨使馆凭吊中国维和烈士
- 暑期北京市属公园文物古建院落等周一不闭园
- 研究发现:在单位“混日子”的人大脑往往会早衰
- 广西千年六堡茶走俏东盟 海外“圈粉”焕生机
- 《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发布关键词逾1.88万条 涵盖19个语种
- 9月26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2920亿元逆回购操作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特朗普在佛州进行投票,自称对赢回白宫“非常有信心”
- 浙江创建全国首个省级航运服务业统计监测制度
- 53只国家级保护动物非正常死亡?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回应
- 伊朗官方媒体确认总统莱希等高级官员在直升机事故中罹难
- “空调需要加氟了”,是有些人在利用你的“无知”
-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公布 《封神第一部》《无名》等获多项提名
- 第四届“中国好家风”公益项目在京收官 四年来走进572所学校
- (文化新纪行)“戒欺”二字见证杭州胡庆余堂长盛不衰
- 高水平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 《热烈》热映 喜剧之下拥抱“热爱”初心
- 热门推荐
-
- 端午在海外丨趣味龙舟赛 中德民众飞桨逐浪共叙友谊
- 中国暑期出境游已现首波预订小高峰
- 商务部:研究出台绿色贸易发展专项政策 逐步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
- 广州海关在进境寄递渠道查获红珊瑚制品98件
- 市场监管总局抽查发现不合格产品445批次 涉及这些品类
- “党建+双碳”引领高质量发展 红色动能助推国企加速转型
- “一带一路”跨山海丨总投资73.4亿欧元!欧洲最大动力电池工厂中国造
- 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最长单头掘进隧道贯通
- 故宫博物院发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阶段成果
- 冬天“面瘫”高发,面部防寒保暖很重要
- 四川金阳“8·21”山洪灾害127人被严肃追责问责
- 世界超高海拔地区抽水蓄能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 从“茶马古道”到“一带一路”:“丝路黑黄金”缘何香飘数百载?
- 清明:节气与节日相遇,欢愉与追思相随
- 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5.7%
- 清明假期7.5万余名游客登黄山
- 6月15日起 京广高铁武广段复兴号列车按时速350公里运行
- 交通运输部印发《农村道路客运运营服务指南(试行)》
- 广东多地遭遇暴雨 最大降雨量超百毫米
- 广西留学生诗词“打擂” 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