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期较快增长的“三个大逻辑”
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到更加平衡充分,意味着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具备相当的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看,中国经济具备保持长期较快增长的基本条件。
理论逻辑:应辩证看待长期增长趋势的预测方法
当下,有一种较为盛行的唱衰中国经济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出现明显下降。经济学中常用生产函数来预测潜在增长率。其基本原理是,经济增长是劳动力、资本两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综合技术水平和总体效率)三者的贡献之和。有学者按这种方法测算,2025年之前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为4%左右,2025年—2035年间为3%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即假设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不变、技术条件不变、规模报酬不变,而且各种资源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但现实中,预测长期潜在增长率不应忽视政策制定者和生产组织者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好,就能突破这些假设条件的限制,得到更高的实际经济增长。这就要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使生产要素组合更有效率、使技术进步为生产率赋能、使规模报酬递增,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样,即便在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总量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仍有可能保持不变甚至有所提高。
历史逻辑:改革开放对长期增长趋势有巨大影响
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看,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贡献巨大。有专家对过去40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后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往往与巨大的制度红利相对应。例如,1978年的改革开放,1992年—199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能。
事实上,中国过去长时期的高速增长,除了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外,更关键的是依靠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制度红利,以及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更高的工业和服务业领域转移(生产要素组合的优化),很多学者将其称为释放了“结构性潜能”。正因如此,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一时期与我国具有相似条件甚至条件优于我们的国家。很多机构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预测中,仍高度认同这一点,认为持续的改革开放能够避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
现实逻辑:中国经济的潜能有待充分释放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实现了预期目标,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一是从资本投入看,2023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低于80%左右的正常水平,意味着相当部分生产能力(前期投资)处于闲置状态。二是从劳动力投入看,2023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平均值为5.2%,虽然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显然,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说明中国潜在增速可能明显超过5%。另外,目前我国物价涨幅明显低于3%左右的调控目标,结合失业率数据看,也说明经济增速确实低于潜在水平。
目前,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6,而德国、日本和韩国在类似阶段分别实现了年均8.6%(德国1946年—1962年)、8.6%(日本1956年—1972年)和8.1%(韩国1985年—2001年)的经济增长。尽管这种类比推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能从横向比较中看出,中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大潜能。
总之,一国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如何,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就可突破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的限制,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续写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新篇章。
钟才文
(经济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西部乡村掘金记:一杯奶茶激活一村庄
- “过午不食”能减重吗?广东省科研团队:能!
- 江南名楼滕王阁北扩工程即将竣工 游客可全览“豫章十景”
- 青年科技人才要勇担重任
- (乡村行·看振兴)大荒地村备耕充满科技味:农忙不再凭力气
- 日本启动第四批核污染水排海
- AIGC还原千年木塔:现在是“画皮”,未来或能“画魂”
- 厦门开展“情暖旅途”志愿服务 保障厦金“小三通”旅客出行
- 最新研究:补充亚精胺可改善小鼠生育力 或助延长生殖寿命药物研发
- 众多外企加大在华研发投入 抓住数字化转型发展“新高地”
- 学雷锋纪念日将至,他们带来一堂无声的消防安全课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海关监管新模式助推平潭建设两岸共同市场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浙江海宁举办
- 美媒:担忧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前景,美国消费者信心下降
- 暑运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6亿人次
- 炎炎夏日要当“心” 预防心梗记牢这几点
- “中国大月饼美食之乡”广西合浦举办月饼文化周活动
- 数字为翼,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
- 红色经典“海派”呈现 《51号兵站》将上演方言话剧版
- 为应对袭击,俄军在扎波罗热州上空建起“保护罩”
- 热门推荐
-
-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十二师园区迎来首家企业落户
- 端午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同比增长12.6倍
- 2023世界名山对话:共享名山旅游治理经验 共话行业发展未来
- 吼一声章丘梆子留住乡愁
- 中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首批项目8地入选
-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 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
-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二〇二四年中国经济观察①
- 陕西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乡建设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 南美白对虾“定居”黄河边 山西永济盐碱地变“聚宝盆”
- 江西集中销毁逾48吨侵权假冒伪劣商品 货值1200余万元
- 一锦千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民族交融史
- 韩国会议员选举正式投票启动 尹锡悦政府迎“中期考核”
- 山西运城盐湖巡护队—— 一心守护七彩盐湖(点赞新时代)
- 新漫评:限制对华投资,美国再次上演“回旋镖”政治秀
- 全国铁路4月10日实行新的货物列车运行图
- 全国首部妈祖文化主题大型文旅演艺持续在福建湄洲岛上演 游客已超5万人次
- 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2023年修订)》
- 陈李济以“同心济世”为文化核心,坚守“古方正药”,开拓“陈皮+”大健康产业
- 四川省—撒马尔罕州企业交流合作座谈会在蓉举行
- 战国戎人车舆复制品兰州展出 探源千年前文化融合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