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大荒地村备耕充满科技味:农忙不再凭力气
中新网吉林4月2日电 题:大荒地村备耕充满科技味:农忙不再凭力气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四月的东北正值水稻育苗期,赵广文坐在房间里一边喝着茶,一边操纵着遥控器,惬意地为温室大棚里的稻苗灌溉。
赵广文的家乡曾出现在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所著的《东北游记》中。书中记录了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的变迁,61岁的赵广文就是变迁的亲历者。
种了一辈子地,从10公顷到110公顷,赵广文也从农民变成了农场主。这几天,他正和工人研究如何设置全自动播种机的语音播报。这是为了今年备耕,农场新购置的大件。
温室大棚里1000多吨育苗基质土,不日将长出绿油油的稻苗。这些土壤含有稻苗生长所需的肥料和微量元素,无需人工再“配料”。“都是农科院的配方,长成的长粒香口感很好。”
曾因荒地而得名的“大荒地村”现已是中国粮食大省吉林的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迈克尔·麦尔写道:“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在大荒地村,如今的“农忙”早已不需要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赵广文也不必在田间地头长时间劳作。新购进的遥控喷灌机可以远程实施灌溉,苗期管理期间,赵广文坐在家里便能“督促”稻苗的成长。“一部遥控器就能完成自动灌溉。”他说,这里的农民每年都会引进高科技。
大荒地村逾800公顷良田,由10多位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引领耕种。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晶表示,科技的运用解放了农民的双手。
王晶举例,种田大户都能准确估算无人机、灌溉机等设备的工作效率,还能把种地经验与新设备结合起来。育苗期间,种田大户们可根据日照、温度、水质的酸碱度来调整育苗进度。
东北黑土地上的智慧农业技术,正从备春耕开始贯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传感与监测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业物联网与远程管理,都已经被运用。
50岁的王洪宇是大荒地村新的农场主,2024年春耕是洪宇家庭农场第一次经历“农忙”。37公顷流转土地,王洪宇料理起来得心应手。“把锄头换成遥控器,‘农忙’不再忙。”王洪宇笑称。
“大荒地,地不荒,落地窗前稻花香。”这是在大荒地村流传颇广的民谣。曾经的荒地不仅实现了粮满仓,更在科技的加持下种出了“新田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将创校历史搬上舞台 重庆大学推出文献校史剧《重大·1929》
- 美国回收厂大火致数千人疏散 有毒烟雾引民众担忧
- 新疆水利巾帼:扎根一线践行水利惠民初心
- 中医药传承创新迎新花样 养生操短视频率先“出圈”
- 第五届中华诗人节开幕 全国诗友共探“古韵新吟”
- 昕诺飞全球首席执行官:我希望一年能来中国四次,多看看多学学
- 浙江海事局启动第14号台风“普拉桑”Ⅲ级防台响应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将投入战斗值班 乌称哈尔科夫市遭袭致2人死亡
- 中国首个“海洋装备数智安全实验室”揭牌成立
- 保护黑土地,有支科研“娘子军”
- 节省百亿元 公募第二阶段降费落地
- 哈铁“五一”假期预计发送旅客301万人次
- “你好!中国”2024丝绸之路日本旅行商考察活动圆满结束
- 专家学者聚浙江杭州 探古代庄园如何赋能现代社区发展
- 五一假期四川铁路和民航客运量预计较去年下降70%左右
-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杭州怎么做?
- 台风灾情严重 海南接受海内外救灾捐赠
- 日媒:日本拟拿出33亿美元用于G7援乌框架
- 中、高考生的专属福利来啦!武夷山推出不同优惠大礼包
- 中国全聚德集团喜获两项上市公司口碑评选殊荣
- 热门推荐
-
- 墨西哥武装人员同警方发生枪战致12人死亡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向全美侨学界致以龙年新春祝福
- 美国宣布向乌克兰再提供3.25亿美元军事援助
-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逮捕前总理伊姆兰·汗非法无效
- 厄瓜多尔突发6.8级地震 致至少14人遇难
- 张兰败诉,4亿元没了!因她做了这事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肠胃不适”,突然中断直播采访
- 中新真探:近视配眼镜镜片折射率越高越好?
- 贝德凯:实现温控目标,工商企业不能单打独斗
- 截至6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4173亿美元
- 境外参展商占比提升至32% 第二届链博会今天开幕
- 浙江湖州:花甲老人千里寻亲66载 一波三折终圆梦
- 天津:打造中国北方运河文旅休闲区 重现“走街串巷”胡同商业场景
- 上半年能源重点项目投资超1万亿元
- 传递汉服文化之美 河南洛阳百万奖金邀你拍短视频
- (神州写真)中国年轻人“捡秋热”带动旅游新风潮
- 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厦门举行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上的买买买:日程过半、签约不断
- 武汉推出98项特色文旅活动迎旅游高峰
- 中新健康周报|国家医保局发布17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多品牌卫生巾被质疑“国标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