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远安:小龙虾“住”稻田 粮渔双赢助农增收
远安邦学生态养殖基地里工人正在打捞小龙虾 周星亮 摄
中新网宜昌6月19日电 (胡传林 董晓斌 王丹)仲夏时节,走进湖北省远安县旧县镇观东村,连片的稻田和虾塘相互交织,风景宜人。正值上市旺季,小龙虾销量火爆,18日一大早,远安邦学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周帮学就带着工人打捞小龙虾。
远安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瓦仓大米”的产区。旧县镇观东、观西两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着得天独厚的稻虾养殖条件。近年来,旧县镇因地制宜,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推广“虾稻共作”高效特色种养模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周帮学介绍,所谓“虾稻共作”,就是“上半年养小龙虾,下半年种水稻”的绿色种养新模式。具体做法就是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水稻不打药、不施化肥,为虾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游弋水中的虾苗能松土、摄食害虫,粪便还可肥田,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周帮学算了一笔账:一亩稻田可产约300斤小龙虾,还能实现亩产200—300斤绿色优质米。如此下来,比单种水稻效益翻了几倍。从最开始流转100多亩农田作为试验田,如今,周帮学的“稻虾共作”面积增加到300余亩,另有300亩正在改建中。
与此同时,合作社注册了虾稻米品牌,统一产品包装,提供种养技术和产品收购等服务,发展农村电商,开展研学活动,带动当地旅游、民宿、农家乐发展,形成了集生态循环种养殖、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新业态。
随着远安实施“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沿岸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从事“稻虾共作”的农户逐渐增多。同样发展“虾稻共作”的观西村,也取得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该村村支部书记孙茜茜介绍,下一步,村里将持续发力“双水双绿”示范基地建设,引进相关农业公司带领种植,打造优质米专业村。(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签约701亿元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海南离岛免税揽金13.3亿
- 用松花粉描绘北京春天
- 南航集团“五一”假期前后计划增投超900班次
- 北京怀柔加强长城考古 箭扣将打造国家级长城保护中心
- 专家:生物制造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 风雪来袭 国道577线达坂路段大面积结冰
- (经济观察)严打侵权假冒行为 市场监管如何打好“组合拳”?
- 听红色故事、参观博物馆……看各地少先队的实践活动→
- 西藏首次试种成功的桑黄获收
- 广东卫健委:6月报告1例霍乱病例
- 外媒:多家法国媒体公司将马斯克告上法庭
- 中俄东北亚考古学术沙龙在北京举办
- 湖南辰溪乡村民众自建自管“微改造”带来“山乡巨变”
- 为残疾人敲开就业之门 河南首家税务助残工作室成立
- 连续6年开展“绿盾”行动 中国严打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 中国国际板栗大会遵化开幕 全球200余名板栗“大咖”共谋发展
- 京津冀签署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支持雄安新区教育质量提升
- 山西省知联会、新联会骨干成员国情教育研修班开班
- 非遗传承:新疆皮影“背后”有人
- 热门推荐
-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探寻秦巴山区古梯田“长寿”秘诀
- 中基协回应外媒报道“中国拟加强对冲基金监管”:不客观、不属实
- 蔡志忠出新书:漫画如何传达传统文化?
- 民生现代美术馆“文明的源起”在京开展 一站式探秘十三大文化遗址
- 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国家公路网省际瓶颈路段建设
- 尼日尔大批抗议者走上街头 要求美军立即撤离
- 2023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开幕 推动传统医药产业发展
- 辽宁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 榜单出炉!经济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原创影响力TOP10都有谁?
- “高蛋白”玉米要来了
- 国际最新研究:“细菌吃塑料”或助力缓解全球塑料污染
- 通讯:“对美国无休止战争说不!”——反战人士敦促美国反思伊拉克战争
- 新一轮冷空气即将抵达新疆 云南地区雨势较强
- 广西推动古树名木“破硬化” 整改3000余株
- 殡葬题材成影视创作新风口?
- 就业是道多选题,没有标准答案
- 在中国美术馆“遇”见诗画浦江
- 国际法院作出裁决 要求以色列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
- G7外长会发布联合声明 支持实行“人道主义暂停”
- 广东省公安厅公布打击整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