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进展:俄称在多地区击退乌军进攻 乌称打击俄军弹药库等设施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综合消息: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18日通报称,过去一天内,俄军在多个地区挫败乌军攻势,使乌方损失数百人。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9日称,过去一天内,乌军发动多次打击,击中了俄军防空系统、指挥所、弹药库等。
俄称在多地区击退乌军进攻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18日通报称,过去一天内,俄军在扎波罗热和顿涅茨克地区击退乌军多次进攻,乌军共损失约590人、数十辆坦克及装甲车辆等。此外,顿涅茨克地区的一个乌军弹药库被击中。
乌称打击俄军弹药库等设施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9日在社交媒体上通报称,截至当天6时,乌军在过去一天内对俄军人员集中地区发动10次打击,俄军防空系统、指挥所、弹药库等被乌克兰导弹和火炮击中。俄军在过去一天内发动59次空袭和100多次多管火箭炮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及关键基础设施受损。
据路透社报道,敖德萨州地方军事管理部门发言人谢尔盖·布拉丘克18日称,乌军摧毁了赫尔松州港口城市格尼切斯克附近的一个“重要”俄军弹药库。
据乌克兰总统网站消息,乌总统泽连斯基18日表示,乌军正在“一步一步”地前进。
欧盟官员称欧盟正提高援乌武器运送速度
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18日接受法国《巴黎人报》采访时说,欧盟正在加快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和弹药,以支持乌方反攻。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政府18日宣布将向乌克兰额外提供1600万英镑,用以加强乌克兰的网络防御能力。同时,其他国家可能在此事项上再向乌提供900万英镑。
赫尔松州官员称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破坏已致35人丧生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8日援引两名赫尔松州官员的说法报道称,截至当天,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破坏引发的洪水已导致该州35人丧生。该州洪水的活跃阶段已过,近8000人已从洪水区撤离。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18日报道,一名乌方任命的赫尔松州官员说,截至当天,该州平均水位为93厘米,23个定居点仍被洪水淹没,1.4万名用户仍然无电可用。
据塔斯社报道,联合国驻乌克兰人道主义协调员丹尼斯·布朗18日发表声明称,联合国将继续努力让人道主义援助进入第聂伯河左岸的俄控领土,以帮助受到洪水影响的民众。声明同时呼吁俄方按照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定的义务行事。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不久前被破坏并引发洪水,俄乌双方均指责对方实施破坏。(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年前九个月北京法院多元调解成功案件同比增长七成
- 明天这场发布会,为什么重要?
- 贺岁档电影走出同质化
- 哈尔滨机场单月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 第二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
- 河西走廊为何令人魂牵梦绕?也许这就是答案
- “三八”国际妇女节:认识更年期 关爱身边的她
- 新疆兵团:火红辣椒迎丰收 奏出致富“椒”响曲
- 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回顾展在杭州开展
- 新疆吐鲁番机场航空邮路正式开通
- 陕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 客串为盲人情侣导游 扬州三名志愿者获奖励
- 6月份CPI和PPI数据公布:国内物价走势总体稳定
- 中国昆明至泰国拉廊多式联运列车开行
- 俄乌局势进展:美国援乌“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获准移交 俄外交部回应和谈相关问题
- 以军与巴勒斯坦人在多地发生冲突 一日内4人受伤27人被拘
- 两天178起!美国周末枪击事件频发 致大量人员死伤
- 【在希望的田野上】秋粮陆续迎来大面积收获
- 律企签约护航企业“走出去” 提升上海律师业全球法律服务能级
- 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西藏赛区决赛在拉萨举行 促西藏旅游业健康发展
- 热门推荐
-
- 安徽马鞍山:为高铁打造高性能“跑鞋”
- (第六届进博会)新加坡贸工部官员:数码化具有推动全球贸易的巨大潜力
- 莫斯科动物园新诞大熊猫幼崽性别揭晓
- 广西推进重点外贸增量项目 特色产品争相“出海”
- 上海均瑶集团:注重提升内生动力 持续参与光彩事业
- 中国减降关税惠及世界
- 贵州苗绣集市:复古又时髦引年轻人淘货“打卡”
-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3.4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拒捕、用枪指特工……威胁拜登的男子在突袭行动中被击毙
- 市场监管总局:企业生产蜂蜜不得添加任何其他物质
- 自主研制、全球首创 中国新型压注式工法硬岩掘进机“穿越天山”
- 《桐城派经典古文选读(青少年版)》首发 为学生展现桐城派古文之美
- 尹锡悦:将虚心接受国会议员选举民意 革新国政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增速快 28家医院携手促诊治规范化
- 江西“五一”见闻:建设者坚守项目工地不停工
- 2022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启幕
- 广州优化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法
- 走向世界的春节 “我们”的中国节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到2025年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 魏建国:2024年中国经济将“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