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绣集市:复古又时髦引年轻人淘货“打卡”
中新网贵州凯里11月24日电 题:贵州苗绣集市:复古又时髦引年轻人淘货“打卡”
作者 周燕玲
冬日早上8时许,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苗侗风情园里的绣里淘非遗集市就聚满了人,有的在地面铺上布后精心摆放各种绣片,有的扛着一大袋东西在寻觅空余位置,赶早的游客则拿着相机一边拍照一边挑选心仪的“宝贝”。
台湾游客林宜静和朋友也早早起了床,来到集市“寻宝”。为方便赶集,她提前一天到达凯里并在集市附近的一家民宿住下,“之前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这个集市就很喜欢,刚刚逛了一圈下来,各种民族服饰和绣片让人目不暇接。”
占地3600平方米的集市广场,摆满了摊位,各种做工精湛、古朴精美的刺绣、蜡染产品琳琅满目,甚至连集市四周的长廊和凉亭里,也摆满了图案各异的绣片、时尚又不失民族风情的服饰,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集市上的摊主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绣娘,她们身穿民族服饰一边守着摊,一边现场制作苗绣,引来年轻游客观摩拍照和上手体验。遇到年轻游客,她们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热情地介绍服饰上的绣法以及图案背后的故事。
年轻人是赶集的主要人群,说着不同地方口音的他们,有的拖着行李箱在逛,有的砍价成功后直接穿上苗族服饰与绣娘合影留念,还有的年轻人则在集市现场开起了直播,为手机屏幕里的网友淘货、带货。
“这个集市既复古又时髦,有不少老的绣片和衣服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在今天也很时尚,用手触摸绣片仿佛能感受到一针一线的手作温度。”淘到一件苗族服饰的林宜静说,这真是一个宝藏集市,不仅可以看到古老的非遗技艺,还能了解苗绣背后的故事。
黔东南州是中国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千百年来,这里的苗族人以针当笔、用线为墨,将自然万物、民族历史绣在服饰上,苗绣也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曾登陆巴黎时装周和米兰时装周。
“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以前我们在凯里的草坪新村摆摊卖苗绣,那个老绣集市开了40年。”年近八旬的苗族绣娘潘玉珍介绍说,老集市因为地方比较狭窄,2023年9月搬到苗侗风情园重新开市,赶集时间从一周一天变成一周四天。
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潘玉珍是集市上的“网红奶奶”,许多海内外游客常去她的摊位淘货,精神矍铄的潘奶奶会乐此不疲地告诉游客纺织布料的方法,也会指着衣服上的苗绣滔滔不绝地讲述苗族神话传说。
“很意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去逛商场,反而来逛这里的老集市。”潘玉珍觉得,或许年轻人能把这些古老的技艺穿在身上,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据统计,绣里淘非遗集市开业2个月以来,已有480多户商家入驻,吸引了来自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内外游客10万余人,线上线下成交额近1000万元。
武汉游客张一盏是位民族服饰的钟爱者,为了赶集她特意乘坐飞机过来,一件苗绣衣服、一块老绣片和一对银饰耳环是她赶集的“战利品”。于她而言,赶集是一场有趣又特别的文化体验。
每逢赶集日,“00后”苗族女孩杨鲜花会抽出时间来“练摊”,在集市上售卖家人和自己制作的民族服饰。在她看来,苗绣集市早已不是以前的传统集市,而是一个年轻人分享好物的窗口和社交平台。
记者发现,许多年轻人会把赶苗绣集市的照片和经历分享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在下面留言:“手工的温度和岁月的痕迹太让人着迷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逛的不仅是集市,更是百态人生”……
临近下午,赶集的游客慢慢散去,不少绣娘们拿起话筒现场唱起了苗族飞歌,伴着悠扬的歌声,不少乘兴而来的游客换上民族服饰、佩戴银饰饰品,尽兴而归。(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追着雪花看新疆丨冰雪运动激活冬季旅游新动能
- 《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美式民主正在失去民意基础
- 数智赋能构建甘肃综合交通网络
- 航司客票退改签手续费平均降百元 春节出行怎么买票更划算?
- 财政部谈耶伦访华:世界需要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
- 福建厦门借“金鸡”提升城市美誉度
- 中新健康|妇检用的鸭嘴钳,为何让她们恐惧?
- 义乌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 累计开行逾6700列
- 中国与毛里求斯两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 张家界口岸2024年出入境客流量创历史新高
- 老人们收到社区发的血氧夹
- 2024北京文化论坛发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
- 自动驾驶如何实现一路平安
-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朝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
- 沙尘暴、大风、暴雨、强对流 四预警齐发!
- 中新健康|512护士节:守护“身心的伤口”:靠技术,更靠耐心
- 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川南滇北福建等地仍有分散性局地强降水
- 徐工国际客户节千余名海外客商体验徐州历史文脉
- 第八届“919”邮政农品节启动 山西400余款农产品上线销售
- 通讯:中国北方煤矿“一抹绿”背后的变迁
- 热门推荐
-
- 川渝火锅“飘香”链博会
-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元旦开启商业首航——“明珠”向海踏浪行
- 以色列遭大量火箭弹袭击 宣布进入“战备状态”
- 离开武打角色怎么突破 动作明星升级转型路难走
- 广西与越南深化传统医药领域合作
- 积石山地震青海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165项
- 用取暖器烤肉、烘衣服?消防提示:危险,快停手!
- 克宫钟声响起,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阅兵式
- 强冷空气来袭!华北黄淮雾和霾逐渐消散 多地气温将创立秋来新低
- 美国纽约市发生地铁列车相撞事故 已致24人受伤
- 知名歌手自曝第三次患癌!或再也不能唱歌
- 天津滨海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启用
- 大风蓝色预警:8省区市部分地区有大风 阵风可达8级
- 俄副外长:普京发出重要警告!
- 我国首个冷能养殖“蓝色牧场”水美鱼肥
- 内蒙古种田“老把式”兼做大棚“棚主” 花甲之年带村民致富
- 广东佛山:“鱼花菜”领航 科创铸就优势产业集群
- 申遗成功!用City Walk的方式打开北京中轴线
- 科学“牧渔” 向海要粮
- 苏玉东西部协作实施8大类协作项目 助力农畜产品走出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