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冷能养殖“蓝色牧场”水美鱼肥
“开渔!”伴随“第一网”破水而出,生猛肥美的鲷鱼、斑鱼使劲拍打尾巴,一张张笑脸飞上了晶莹的水珠。2月3日,深圳大鹏湾畔,以“绿色能源”与“蓝色粮仓”跨界融合为亮点的我国首个LNG(液化天然气)冷能养殖示范项目取得首阶段成功,首批1000公斤水产喜迎丰收。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局长陈华平,深圳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广阳出席开渔活动并参观项目。
走进依山傍海的接收站,数十个模块化养殖鱼池一字排开。LNG与海水换热后的冷能水,从过去环保处理后哗哗奔流排海,到如今汩汩汇入调温活化池中,“绿色工厂”里已悄然新添“蓝色牧场”。清澈的水中,金头鲷、星点笛鲷、珍珠石斑鱼自在游弋,偶尔浮出水面,滴溜着眼睛。它们的“尾水”,富含皱纹鲍鱼、中国龙虾喜好的食料,导入多种生物净化池中,形成了资源再利用。
记者伸手试了下水:“有点冻!”当天,深圳气温22℃,而鱼池水温刻度显示14℃。龙科源水产技术员樊联民告诉记者,“养了30多年鱼,这是我第一次在深圳养冷水鱼,也是全国第一次探索用LNG冷能养。过去,石斑鱼的养殖水温只能靠设备调节,如今直接利用LNG冷能;过去,中国龙虾、鲍鱼只能在北方海水养殖,如今在大鹏湾也能实现‘生鲜自由’。”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樊联民的脸上,也洋溢在每个参与深圳新型“蓝色牧场”技术攻关的团队成员脸上。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裁郝云峰介绍,经检测,首阶段投放的1000公斤各类海产(鱼、虾、鲍鱼)已完全适应养殖水体环境,各项生长指标稳定,并达到上市标准。春节临近,丰收开渔,不少市民能赶在年夜饭尝到“头啖鲜”。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老工业基地城市吉林主动“解难题”助力企业发展
- 广西南宁畅通经贸“空中通道” 货运航线可通往7个RCEP国家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美国伊利诺伊州尘暴天气致数十辆车相撞 至少6人遇难
- 血友病患者为何被称作“玻璃人”?
- 中新人物|周蕙:谁说歌迷一定是年轻人,我唱给中年人听
- 蔚来给出历史最高交付和营收指引:销售能力建设奏效
- 过去三年安徽省科技贷款接连跨越6个千亿台阶
- 升级生活场景、加速文旅融合:文化产业园,各有新看点
- HPP新技术抢救滞销西瓜 盒马为江苏60万斤滞销西瓜纾困
- 东博会“焕新”展示绿色低碳、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技术
- 数智技术为金融素养教育提供新动能
- 清明假期期间中国南方多地将迎来雨纷纷
- 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办理FT账户资金业务5.5万亿元
- 恒大地产、佳兆业、广西万通被深交所公开谴责
- 央行11月22日开展460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7天
-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 背后是阅读方式多元化
- 黑龙江省85家企业和机构亮相“服贸会”
- 河北保定推介“四色”旅游线路 打造京津冀周末游首选地
- (身边的变化)深耕行业30年 他返乡创业助力“阀门之都”建设
- 热门推荐
-
- 国际锐评丨中国的“关键一招”对世界有多重要?
- 广西边检巡逻民警:蚂蟥钻进身体 蛇虫鼠蚁相伴
- 叙利亚时隔12年重返阿盟后,叙总统将首次参加阿盟峰会
- 山东元宵节多彩活动拉长年味 邀民众共度灯火良“宵”
- 曹文轩:幽默应该是儿童文学的标配
- 坐着火车去老挝 解锁综艺“新地图”
- 广东:查获走私进口香烟74.84万支
- 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出入境旅客破10万
- 新型设备首次应用地铁掘进 天津8号线湘土顶管区间双线贯通
- 五菱扬光 以空间和性能诠释新能源商用车
- 贵州:“一滴水”与东莞人的情谊
- 腾讯豪掷64亿,互联网巨头都在干这件事
- 陈小艺再演《莲花》每次都有新鲜感
- 透析直播带货:为何能逆势成长?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 安徽长江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且仍在上涨
- 2023年汉诺威工博会启幕 聚焦气候中和议题
- 长三角古树名木保护论坛启幕 杭州首批古树游线路图同步首发
- 2月1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30699万人次
- 石头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涨95.23%,推新速度加快新品效应显著
- 江西多个景点入选国家级旅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