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人才要勇担重任
近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现年45岁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三位新当选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年轻化”是近年来我国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两院院士增选对候选人年龄也作出要求,按照2023年的增选办法,两院增选院士候选人年龄原则上均不得超过65周岁。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8.2岁,60岁(含)以下的占81.1%。
院士“年轻化”,体现出我国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着力为其增支持、减负担。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从强化职业早期支持、突出大胆使用、促进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出台了重要支持举措。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创造了良好环境。
院士“年轻化”,体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正通过刻苦钻研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中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技人才思维活跃,处于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段,也处于创新创造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正因此,青年科技人才日益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在30多岁;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也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
当然,人才的成长和科研成果的孕育是一个有规律、有周期的过程。青年科技人才要坚定信心、立足长远,以“板凳须坐十年冷”的精神意志刻苦钻研,打牢学术根基,勇攀科学高峰,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目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期待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深耕主业、精于专业,在科技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之路上勇毅前行,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徐 达
徐 达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梁晓声呼吁多读书:家里要有书架
- 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用影像留住时代记忆
- 细菌防御机制研究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新思路
- 伊朗将在50天内举行新总统选举
- 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发生4.6级地震
- 中老铁路单日运送跨境旅客1273人创新高
- 国际识局:克里访华,中美关系气候要“升温”?
- 700年时间“画”了什么样的一条线?
- 海南自贸港建设提速 贸易往来更便捷、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 国际热评:丝路“驼铃”回响中国—中亚,千年古道焕新机
- 美媒:中国如何一步步赢得中东?
- 1至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4.7亿元 同比增长10.8%
- 经合组织报告:预计今年成员借款需求将增至12.9万亿美元
- 挑战特朗普,她正式宣布参加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
- 拿“放大镜”玩《黑神话:悟空》让文旅触手可及
- 海南全面推动东坡文化保护利用
- “几内亚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 突发!萨尔瓦多首都球场踩踏已致12人遇难数百人伤
- 徐匡、阿鸽艺术伉俪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呈现系列经典版画作品
- 工业、服务业、消费、出口等指标持续改善 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 热门推荐
-
- 特朗普将和拜登乘同一辆车前往国会大厦参加就职典礼
- “最炫民族风”刮进校服界 后续计划进军文具界?
- 提升国产大豆产业竞争力
- 吃点苦味食物 出点“健康汗”
- 1至7月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3亿元 同比增长7%
- “美国的一场噩梦”?海上码头被批作用不大 或下月拆除
- 美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 中国工商界:坚决反对
- 输液时,进点空气就会致死?丨中新真探
- 中新真探:OK镜能治愈近视吗?
- 黑龙江:“立秋首日”大部地区有雨 很多地市未入秋
- 北京消防员冯振在强降雨抢险救灾中壮烈牺牲
- 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牌
- 如何将蒙古族长调国际化? 薛汀哲:马头琴交响乐体现东方哲思
- 6部都有喜剧属性,2024春节档被确诊为“爆笑档”
- 你知道吗?火星虽然环境很恶劣,但也有四季变化!
- 中企承建孟加拉国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投产
- 科技小分队为农作物防寒“把脉支招”
- 江西宜黄发生山体塌方三车被埋无人伤亡 公路部门紧急抢险
- 深汕首家“幸福船员小屋”揭牌启用
- 女科技工作者聚首广州展示“她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