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的定力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量企业被动缩减投资的当下,德国百年品牌西门子依旧“不差钱”。今年,西门子投资数十亿欧元,聚焦数字化、自动化等前沿生产研发。
纵观全球,历经百年仍能存续的企业已是凤毛麟角,遑论西门子还干得风生水起,尤其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更是“存在感”爆棚。这不由得让人追问:西门子的成功是否有秘诀可循?
理解这样一家纵横百余年的跨国企业,并从中总结成功经验并非易事。不过,从对西门子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的观察开始,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
维尔纳于1816年出生在北德平原的汉诺威附近。那是个穷困的年代。彼时,拿破仑战争刚刚结束,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饥荒。与此同时,法国的政治动荡也给当时的普鲁士带来不小的观念冲击。这一切促使普鲁士王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资本主义和工业随之兴起。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的维尔纳很快就发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与兴趣。在炮兵工程学院学习期间,他又接触了大量工业制成品,进一步迷上了应用。最初,维尔纳只是喜欢搞研究,并没有“一定要成为企业家”的想法。据《西门子传》记载,维尔纳曾说:“我一直怀有一种追求的渴望,即把自然科学所获得的成果变为实际生活中有用的东西。”直到维尔纳快要31岁时,他才最终成立那家现在被称为西门子股份公司的企业,而创办动机是应用他发明的指针电报机。
凭借这项发明,公司成立不久便获得了价值不菲的订单:为普鲁士王国政府建造一条从柏林到法兰克福的电报线路,这也是世界上首条地底电报线路。任务顺利完成,西门子公司也成功挖到了第一桶金,为百年传奇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应该说,西门子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不过回顾其历史不难发现,从西门子诞生的那一刻起,维尔纳的人生哲学就深深烙印在这家企业身上,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
首先,对核心技术的执着追求。
维尔纳曾在《回忆录》里形容自己“自我感觉是学者和技术人员”。有别于同时代大部分企业家,维尔纳深爱科学,这一理念也深深影响了西门子,使得其一直对技术创新情有独钟。正是基于对科技的持续关注与投入,西门子才屡屡冲破瓶颈。
就说西门子的第一款产品指针电报机。仅从技术水平而言,这款产品与其他产品并没有本质区别,而且其性能很快就被莫尔斯电报机超越了。当时普鲁士专利制度尚不完善,很多电报机生产商都放弃了自己的产品,转而生产莫尔斯电报机。但维尔纳坚决不肯走捷径,而是基于自家的产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最终发明出双向电报机和双工电枢技术。此外,维尔纳还通过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来自马来西亚的塑胶作为绝缘材料,一举解决了电报电线埋进地底时的绝缘问题,最终让公司在电报领域站稳脚跟。
即便已经成为企业家,维尔纳也并未停止学习的脚步。1844年,在观看完法国工业博览会展出的多种前沿技术产品后,备受启发的维尔纳感慨地说:“只有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才有可能开启下一次技术发明革命。”他果断停下手头工作,开始埋头苦读,还经常跑到柏林大学“蹭课”,到工程学会参加理论研讨。此后,从发明开启电气工程史新时代的直流发电机,到利用自身在电气化领域的积累进入电力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制造出第一辆电动轨道列车、第一座电梯等,西门子公司凭借其不断发展的核心技术,奠定了全球最大电气工程公司的名号。
当然,西门子的创新故事远不止于此。20世纪60年代,西门子另一项关键技术——工业数控系统问世。通过自动化战略,西门子再次快速崛起。从2008年开始,西门子逐步转向数字化战略并一直持续至今,公司也被评为近十年来数字化转型最成功的工业制造型企业之一。
其次,做自由贸易的坚定拥护者。
早在西门子刚刚在本国市场站稳脚跟、员工也只有90名的时候,维尔纳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打造一家国际性公司了。他先后在圣彼得堡、伦敦、巴黎设立分公司,迈出了海外扩张的第一步。维尔纳敏锐地发现,当时的企业营业额主要靠普鲁士王国和北德几个相邻公国的订单,业务来源单一导致经营风险无法分散。若能开展全球化布局,不仅可以扩大公司收入来源,还能减少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风险。
事实也正如维尔纳所预料。19世纪中期,当普鲁士国内市场因越来越多的竞争者以及国家政策转向快速收缩的时候,正是电报业务尚处于萌芽阶段的俄罗斯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和利润。当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波及公司业务,智利和澳大利亚的订单相继而来,美国公司对西门子电报机产生了兴趣,英国的电缆生意也有了起色和转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名噪一时的全球海底电缆项目。该项目设计线路以英国为起点,途经俄国、普鲁士和波斯,通过英国铺设在波斯湾的海底电缆抵达印度。西门子公司正是凭借在圣彼得堡、伦敦、柏林的分公司,努力争取到了各自所在地政府当局的准许,这才顺利完成项目。项目完工于1870年并持续使用至1931年,让英国和印度之间的可靠电报传输时间缩短至5个小时。
深深感受到自由贸易红利的维尔纳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他曾预言,在将来与美国的竞争中,欧洲“只有尽可能清除欧洲内部的所有税卡”才能维持下去。如今看来,欧盟内部早已取消了关税壁垒。在后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包括西门子在内的跨国企业都因自由贸易和专业分工得到快速发展。
再次,要相信“我想要”的魔力。
维尔纳的目光总是盯着未来。其实,作为开拓者,挫折与磨难一定不会少,但维尔纳从不轻言放弃。在他写给妻子玛蒂尔德的一封信中说道:“在‘我想要’里有种强大的魔力。”
“障碍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被克服掉。”在维尔纳的创业史中,处处透露着这样的定力。
19世纪60年代,随着海底电缆业务的快速扩大,维尔纳开始设想将西门子公司打造为整个海底电报领域的国际领先企业。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合作伙伴哈尔斯克因为担心风险退出了,西门子英国公司因为陷入发展困境自顾不暇,加上海底电缆铺设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可控风险,很多人都劝维尔纳缓一缓再说。但维尔纳不同意,支撑他的就是“我想要”3个字。1875年,跨大西洋海底电缆项目最终顺利完成,出色的工程质量不仅让公司在之后几年获得了另外5个横跨大西洋的电缆订单,也让公司成功挺进具有国际地位的电缆电报企业梯队。
“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创始人的坚持多少也要跟随时代的变迁。伴随着一代代西门子家族继承人的更迭,至1993年最后一位西门子家族成员彼得·冯·西门子离开了公司领导层,西门子也从一家家族企业转型为一家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公众企业。
如今,“绝不为短期利益牺牲未来”的标语依旧镌刻在西门子公司大厅最显眼处。这句话的提出者正是维尔纳。
回顾西门子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依然能梳理出贯穿公司发展百年的脉络:注重科技研发,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中长期业务战略上;不会因为回报周期长而放弃对关键领域的持续投入;站在公司未来发展的高度审视每一个重要决策……这些最初设定的原则,陪伴西门子走过了绝大多数企业未能走过的漫长岁月,这可能也是这家全球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领域行业巨头能够成为“百年企业”的秘诀所在。
杨啸林
杨啸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南全面推动东坡文化保护利用
-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文学创作向现实主义有力回归
- 罗伯特·库恩:两会,了解中国式民主的重要视角
- 议论“校园碾压案”家长妆容 这是无聊更是残忍
- 从蔬食中感受生活滋味
- 回南天如何防潮?五种方法简单又有效
- 孙柏涛:坐“冷板凳”攀地震科技高峰,赴“最前线”践防震减灾使命
- 利用洗稿主张权利恶意诉讼撤销版权
- 乾隆“导游图”引路 海外游客热衷追随古人寻美中国
- 烟台产科医生援藏:聂拉木准妈妈安心了
- 巴拿马对尼加拉瓜向巴前总统提供“非法保护”表示强烈抗议
- 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至臻100”“至诚60”命名交付仪式顺利举行
- 无伴奏合唱套曲《〈论语〉节选》在京首演
- 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丰收——从夏收一线看农业强国建设之三
- 北京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水平
- 长春海关上半年侦办多起走私毒品进境案
- 2024年晋阳海关已签发10份“萌宠护照”
- 《欧阳黔森诗选》研讨会在京举行
- (新春走基层)维护列车广播的“娘子军”
-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版《“走出去”税收指引》
- 热门推荐
-
- 第三届中国南昌国际金融会议开幕 促进国际金融领域学术创新
- “千年石城”见贤思齐 “乡贤人才库”赋能浙江强镇
- 泰国中央银行宣布终止抗疫专项贷款
- 浙江八旬农技人的30年:与茶为伴 让“绿叶”变“金叶”
- 天津港开通直航南美新航线
- 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十年新发职业病下降58%
- 铁路清明小长假运输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7500万人次
- 驻日美军“鱼鹰”运输机复飞 当地安全性担忧升温
- 伊拉克巴格达“绿区”所有入口封闭 美国驻伊使馆“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 西藏深度游新趋势带动“藏装热”
- 美学者:美维持在亚洲影响力存诸多挑战
- 青海西宁:非遗走进街头 “一站式”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 “清凉夏都”山西大同被评为“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让每一个儿童都远离战火硝烟
- 宁夏八宝茶:最是“甜蜜”惹人爱
- 中国提出打造万个高标准自然教育示范点
- 中外40余名诗人及学者汇聚广西南宁以诗会友
- 探访敦煌鸣沙山“挖手机”派出所
- 中式香成消费者“心头好” 香氛、香水销量大涨
- 青海电子证照数据互通共享 超6000个部门使用电子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