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市民在公共场所口罩摘不得
编者按: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而科学认识病毒,则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整体战、阻击战、歼灭战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对奥密克戎BF.7变异株的致病力、传播力的认知,强化人们正确的防护意识,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医疗和法律专家,从正确防控的细节做法、社会面检测、防控中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当前,首都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本轮疫情中,奥密克戎BF.7为主要流行毒株,其免疫逃逸能力强、传播速度快。面对当前国内奥密克戎家族中传播力最强的新冠变异株,市民去医院就诊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定点医院如何开展院感防控和救治?11月28日,针对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北京地坛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主任医师卢联合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细致解答。
专家提醒,市民前往医院就诊时应当佩戴N95、KN95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建议错峰就医。在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方面,本市要求指定临床专科齐全、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院作为本区涉疫风险人员救治定点医院和定点发热门诊,不少区属医院正在开展相关工作,地坛医院也派出专人,帮助做好院感防控、患者救治等工作。卢联合还提醒方舱医院内的感染者,为保护方舱内的工作人员,同时避免变异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建议仍要正确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在公共场所摘口罩一会儿行吗?
不按标准戴口罩风险会大增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市民若出现身体不适要去医院就诊,应注意哪些细节?老年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去医院就医时如何避免感染?在发热门诊要注意什么?卢联合根据不同情况给出了中肯建议:如果是一些普通的不适状况,不一定非得去大医院,可就近到社区门诊就诊,或联系社区医生进行咨询和处理。进医院就诊时,尤其是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建议错峰就诊,避开人多的时间段,同时佩戴N95或KN95口罩,不具备的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院内,触摸电梯、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后一定要做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尽可能缩短在院时间,就诊结束后如需等待检查结果,建议离开医院,或到人少的地方等待,有结果时再回医院。
卢联合透露,从目前感染者的情况看,大部分感染者都是在人多的地方没有做好防护。一些小细节就是漏洞,比如口罩戴的时间长了,难受了,就拽下来一会儿。“就是这些微小的错误都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只要与人接触,不管是任何情况,都要戴上口罩。”卢联合说,只要没有按照标准去佩戴口罩,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医护人员包括护工怎样防院感?
专设“院感专盯”监督防护工作
卢联合介绍,北京地坛医院作为本市市级定点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严密防控院感。
首先是人员培训,进入应急区的人员必须熟悉其中的环境、工作流程、防护装备使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都经过严格的标准化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新冠病区工作。医院还专门采用口罩气密性测试仪,为每个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测试口罩的适合性,确保防护口罩的绝对安全。病区还制定了一系列院感防控制度,并下发到进入病房的每一个员工手中,上至领导、下到医废处理人员,所有人都要熟悉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院内还设置了专职岗位——“院感专盯”,由经过严格培训且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紧盯每一个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做好防护。离开污染区脱卸防护装备时,“院感专盯”也会全程监督、及时提醒,一旦发现有暴露风险,会立即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整体环境的安全。
方舱内感染者是否需要戴口罩?
戴好口罩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保护
为了帮助完善区域定点医院的院感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卢联合介绍,地坛医院负责给相应的医院在建设定点医院时给予支持,从院感防控、医疗救治到后勤保障,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去指导,“力争让这些医院,哪怕是新建的医院,达到跟地坛医院同样的院感防控水平,避免出现院感事件”。
此外,卢联合还强调:“无论是方舱还是区级定点医院,会完全按照传染病医院的要求来设计,整体流程没有问题,只是可能环境不适合医护人员长期在其中工作,这也有相应的解决对策,比如增加换班频率、减少医护人员在其中的工作时长。”
方舱内同为感染者,是否还有必要戴口罩?卢联合提醒,为保护方舱内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可能的变异毒株的感染,建议在方舱里的感染者正确戴好口罩、做好防护,这对他人和自己都是很好的保护。卢联合也表示,虽然建议佩戴口罩,但不必绝对化,不意味着一天要佩戴24小时,比如睡觉或感到憋气时不必坚持佩戴,应以患者自身的安全第一。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福建明溪迎来大量“中国最美的小鸟”
- 联合国、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苏丹约20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危机
- 美国巴尔的摩大桥坍塌后 拜登发声:可怕事故!
- 一个镇,一年产袜25亿多双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降息需谨慎 今年降息“可能合适”
- 2350余人扑救山西临汾山火 126名民众撤离
- 发现生活美学 这些插画书有何特点?
- 大韩航空一客机机舱内发现猎枪子弹 警方展开调查
- 工信部:春节期间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
- 一艘韩国货船在日本海域倾覆 船上载有化学品
- 重庆高速回应“多辆车被扎胎”事件:系图钉从货车掉落所致
- 一辈子一件事 耄耋老人复活古曲延续经典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呈献首个博物馆馆藏特别展览
- 福建宁德立法保护木拱廊桥 将建立保护名录
-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一批作品亮相羊城
- 今年自然灾害已致重庆35个区县不同程度受灾 受灾人口逾15万人
- 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将至 这“碘”知识很重要
-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将访俄 关注扎波罗热核电站问题
- 五部门联合发文启动专项行动 加快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 锦绣中国年|“千年古镇”山西大阳古镇:多彩民俗闹新春
- 热门推荐
-
- 福州仓山区一餐厅发生疑似燃气爆炸 3人受伤
- “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重刻碑在欧阳询故里揭碑
- 披科普外衣为医疗机构导流 当心科普文章下的医疗广告陷阱
- 海评面:出入境政策再放宽,释放中国“扩大开放信号”
- 甘肃柔性引才:让民众在“家门口”享医疗服务
- 不特意规划行程,深入体验文化风俗的慢旅游受欢迎
- 全国93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亮相广州 竞逐“山花奖”
- 北外教授王朔:欧洲经济将面临四方面挑战
- 伊朗总统就任后首访伊拉克 两国签署14项谅解备忘录
- 打造“没有围墙”的智力密集型园区 西安老城区如何借科创之力焕新生?
- 哈尔滨至日本东京亚冬会保障航线开通
- 商务部:正研究制定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综合性文件
- 五组税收数据显示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 新能源车销量首超燃油车,绿牌成主流
- 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物流中心启用
- 福建蚶江通报游客海边被收停车费:已制止未经批准私自收费行为
- 河南济源多次拍到华北豹影像 数量9至13只
-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公布各项荣誉评审主席
- 莫奈梵高等大师原作亮相北京
- 一揽子利好政策落地,楼市“银十”开局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