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一声章丘梆子留住乡愁
《在希望的田野上》见证非遗传承
吼一声章丘梆子留住乡愁
12月15日晚,乡村振兴青春励志节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准时播出,最新一期节目走进石匣古村,探寻非遗戏曲章丘梆子,“田野推荐官”们扮戏学唱,深度体验这一古老戏曲的魅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播出以来,已经有章丘铁匠习俗、龙山黑陶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节目中亮相,为观众展现了一幅济南章丘的文化图景。
“唱念做打”沉浸学戏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在济南,除了京剧、吕剧等大众比较熟悉的戏曲剧种外,还流传着五音戏、章丘梆子、王皮戏等小众戏曲,它们在有限范围内传唱,带着田野芬芳,吟唱着一方百姓的喜怒哀乐。
章丘梆子又名“山东吼”“章丘讴”,源于山陕梆子,后来其唱腔与章丘秧歌、民间音乐、方言土语相结合,形成了特色新剧种,是山东省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希望的田野上》最新一期节目里,邹德江、吴思嘉、陶思源、满昱彤组成的“田野推荐官”接到了新的任务,他们来到章丘梆子的发祥地石匣村,以真人秀的方式展现章丘梆子的特色与魅力,并协助章丘梆子第十代传承人、章丘梆子剧团团长于亮兴完成戏曲演出,推广这一古老的非遗戏曲。
戏曲的门槛本身就高,而章丘梆子源自民间,唱腔高亢挺拔,带有浓郁的方言特色,这对于并未在本地生活过的“田野推荐官”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一行人找到于亮兴之后,便开始排演《杨家将》,基础训练一个也不能少,跑圆场、蹲马步、趟马等程式动作规整而严格,众人有样学样;对“唱”要求更高,高亢的戏腔,婉转的曲调,具有方言特色的唱词无一不是挑战。学戏时,满昱彤的一句“在此马上用目”唱了几十遍,总是练不好的曲调让她窘迫地掉下眼泪;陶思源因为方言陌生而迟迟无法入戏,连忙录音反复练习。
上台前,吴思嘉第一次体验“勒头”,穿上十几斤的戏服,直呼像是给头上戴了个“金箍”,痛得眼泪打转;众人之中,只有邹德江驾轻就熟,凭借几十年深厚的曲艺基础,扮演起“韩昌”来游刃有余,台上一亮嗓便引来阵阵叫好。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将这台戏完成。
情感真挚看见传承
《在希望的田野上》不仅让嘉宾沉浸式学习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展现章丘梆子的特色与魅力,更注重挖掘这一非遗戏曲背后传承与发展的故事。
石匣村村东头的古戏台,几乎和章丘梆子的历史一样长。据了解,章丘梆子繁盛时有130多出戏,从春秋战国唱到清代,但这些戏仅靠口口相传,已经遗失了不少。于亮兴今年46岁,从小跟随祖父学章丘梆子,痴迷上了那一方戏台,小时候,村里会唱戏的有上百人。长大后,于亮兴离家打拼,那些古老熟悉的梆腔也逐渐远去,村里出去的人越来越多,会唱的人越来越少。
2011年,于亮兴决定回乡,承担起传承的重任,他唱戏、传戏,成立剧团。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2019年起,石匣村筹建了章丘梆子戏曲博物馆,将章丘梆子的历史起源、传承发展、珍贵戏服冠饰及本土戏剧名人信息等进行展陈;于亮兴等人整理章丘梆子的剧本,如今已经有40多出戏集结成册,并通过艺术演出宣传这一古老戏曲。
2019年起,于亮兴等人还不断尝试将章丘梆子与旅游相结合,开启举办“过半年民俗节”“乡村振兴戏剧节”等活动,打出了“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的文化名片,曾与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共同打造过半年活动,邀请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等业内“大咖”前来助阵,几年来持续吸引游客十余万人。
邹德江参加完节目后,回忆起在石匣村的学戏经历依然十分感慨:“学习过程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努力。章丘梆子剧团的于团长在外做生意很成功,但依然决定传承非遗戏曲文化,这些年轻人都是怀着梦想,一点一点地实干出来的。”
目前,《在希望的田野上》播出过半,节目用镜头记录济南市章丘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人物和故事,用光影呈现真实的细节角落,通过剧综联动的形式,将章丘的特色产业、非遗项目、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徐徐展开,观众纷纷点赞。
章丘梆子不是第一项出现在节目中的非遗项目,此前,章丘铁匠习俗、龙山黑陶等非遗项目都曾在《在希望的田野上》惊艳亮相。节目角度独特,不只将镜头对准非遗人高超的技能展示,更注重讲述非遗项目的变迁与非遗传承人的生活情况,这种呈现方式给了观众更加轻松的体验,传达出浓浓的情感内涵,让非遗文化更接地气、更加鲜活地走进人们的视野。
齐鲁晚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外媒:美驻英使馆外发现“可疑包裹”,被清除后使馆恢复运作
- 湖南新化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小茶室”汇聚发展“大智慧”
- 国家统计局:预计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会温和上涨
- 2022年住房公积金报告出炉 1500多万人实现租房提取
-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不在于指数多少而在于必须有一个公平的制度
- 巴西:《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葡语版发布
- 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空间
- 受“潭美”影响 三亚多个景区26日暂停营业
- “老城厢·新江南”文化节上海青浦开幕 带民众重温弄堂游戏、回忆往昔
- 北京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 正乙祠戏楼多场演出开票即售罄
- 新疆喀什至迪拜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开通
- 超1.9万名内地高层次专业人才获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 展现中国视听精彩 戛纳秋季电视节“中国主宾国”系列活动举办
- 10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45元 下调22个基点
- RCEP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浙江宁波外贸企业“实打实”享惠
- 山西首份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
- 浙江金华府文庙建成开放 打造浙中文化地标
- (新春走基层)安徽铜陵:春节不打烊 码头渡口皆繁忙
- 折扣零售风生水起,消费市场再涌波澜
- 清明节假期甘肃天水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1倍
- 热门推荐
-
- “中药版”酸梅汤为啥成了爆款饮品
- 2021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发布
- 五台山景区发公告:即刻停止售票
- 浙江三门新农人特写:新技术、新渠道助力乡村共富
- 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一千亿件 比去年提前七十一天
- 尺素金声丨增势“一马当先”,高技术制造业何以领跑工业大盘
- 第2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开赛 12国家选手参赛
- 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七年增43倍
- 华南农业大学智能农业生产机器人斩获德国iF设计奖
- 土叙逾3.4万人在强震中遇难 一名孕妇在157小时后获救
- 北京:卫生、中小学教师等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主要指标
- 广东非遗生活空间揭牌运营
- 过去10年我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低于全球
- 内蒙古乌兰毛都草原上村医“赛妈妈”的30年
- 国资管理“晒账本”:中国去年国企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
-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贡献者
- 政策红利持续显现 汽车市场企稳回暖
- 过年,最爱的还是这口家乡味!这里的鱼,一口入魂
- “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项目正式启动
- 她把空心村变成网红打卡地